•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子宫腺肌病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来源:环球中医药 作者:龚茜 徐崇艺 郭永红 时间:2014-03-10 08:04:21
  • 核心提示: 中医古文献中无“子宫腺肌病”这样的独立病名,但此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治法,与文献中的“痛经”、“月经不调”、“瘕瘕”

        中医古文献中无“子宫腺肌病”这样的独立病名,但此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治法,与文献中的“痛经”、“月经不调”、“瘕瘕”、“不孕”等病类似,可将其归为以上几种病。古医籍可见与子宫腺肌病症状相似的描述。有关痛经、月经过多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月水来过多”。而经期延长早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即有“月水不断”的记载。有关癥瘕最早记载于《灵枢•水胀》,病名见于《神农本草经》及《金匮要略•疟病篇》。不孕的病名首先被《周易》“妇三岁不孕”提出,且《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率先提出瘀血导致不孕的机理。
    1现代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外来邪气或内在亏虚,加之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急骤生理变化,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痛经;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渐聚为瘕,久病致瘀,瘀血内停,久结为癥。而血瘀是所有病因病机的基础,又按照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病机衍生出各种分型,最终形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有调查…显示气滞血瘀型是最多见的证候,随着病情的发展证候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叠加。
    2现代中医治疗
    2.1辨证治疗
        徐慧军等将子宫腺肌病分为5型,肾虚血热、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寒热错杂以及精血亏虚型,分别用滋肾清热、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寒热兼顾、补血益精配合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原则进行验方加减,疗效颇佳。曹振健将本病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肾虚血瘀型,分别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益肾活血,软坚散结的治法,疗效显著。其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型是共同包含的,区别在于寒热及痰湿,徐慧军更重视寒热造成的血瘀,而曹振健认为有形之邪的痰湿更易导致血瘀,二者均不无道理。
    2.2周期治疗
        叶青等用活血消癥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经期停药,经前3~5天开始用止痛散隔日1次敷脐,月经干净后停药,经期口服化瘀止痛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共治疗3个月。结果示患者的月经量、痛经、子宫大小、血清CAl25等指标均有较好的疗效。范瑜红用膈下逐痛汤加减(柴胡lO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10 g、枳壳10 g、丹参10 g、延胡索15 g、失笑散10 g、鳖甲10 g、乳香6 g、没药6 g)治疗,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非经期自拟清热散痛方(蒲公英15 g、龙葵10 g、夏枯草10 g、花蕊石10 g、生山楂10 g、土鳖虫10 g、失笑散20 g、水蛭6 g、仙茅10 g),水煎服,一天两次。结果示疗效颇佳,复发率明显降低。
    2.3专方专用
        李敏等自拟化瘀消瘕汤(桃仁12 g、红花12 g、三棱12 g、莪术12 g、川牛膝12 g、土鳖虫9 g、水蛭6 g、制香附12 g、枳壳12 g、鸡内金15 g、海藻12 g、玄参12 g、半枝莲18 g、山药30 g),以活血化瘀行气,消癥散结止痛。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两次,经期停服,连用3月为1个疗程。经期痛甚者,加行气活血止痛药;经量过多伴经期延长者,加化瘀止血药。唐玉琼等给予中药紫草方(紫草30 g、鹿衔草20 g、莪术10 g、血竭另包3 g、炒蒲黄10 g、五灵脂10 g、浙贝母10 g)口服,寒凝血瘀型加桂枝、吴茱萸、小茴香、艾叶等;气滞血瘀型加柴胡、月季花等;气虚血瘀型加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等;瘀热内阻型加丹参、丹皮、赤芍等,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1个月为1疗程。结果示各型有效率分别为寒凝血瘀84.6%,气滞血瘀87.5%,气虚血瘀77.8%,瘀热内阻86.7%。张银萍用止痛消癥胶囊(三棱、血竭、三七、延胡索、熟地黄、白芍、炙甘草等中药,每粒含生药0.5 g)治疗,每次6粒,日3次,于月经周期第16天开始服药,连服7天,共6个月。结果示痛经改善、经量减少、子宫肿块缩小,血清CAl25水平降低,且能减少单用西药的副作用。
    2.4针灸治疗
        赵荣主穴取子宫、中极、三阴交、足三里治疗此病。痛经为主加三阴交、次髂,经量过多加百会、地机,闭经加合谷、内关;据舌脉,舌淡苔白,脉沉或缓,加肾俞、肝俞、气海、天枢,舌红苔白厚或腻,加阴陵泉、阴谷,舌红少苔,脉细或沉,加太溪、复溜,舌淡苔黄厚腻,加太冲、阳陵泉;针法上,据辨证,血瘀者三阴交温针灸,膈俞、肝俞拔罐,气虚、体寒者,中极、足三里用温针灸。3次每周,除单纯以痛经或闭经为主要症状者,余经期停止针灸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吴宁等用中药复方内异宁(黄芪、三棱、莪术、丹参、夏枯草、当归、芍药、延胡索、香附、牛膝等)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节律干预子宫腺肌病。中药组、针药组中的中药均周期给药,中药根据不同证型加减,针刺双侧关元、合谷、血海、三阴交,加灸关元2壮,并据证型加减穴位,寒性证型个别穴位加温针。治疗方法:中药为水煎服,日一剂。针灸为经前7天开始至月经第2天结束,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温针,3月为l疗程,共治2个疗程。结果表明中药组与针药组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针药组改善痛经优于中药组。
    2.5中药保留灌肠
        将中药浓煎至100~150 ml,临睡前排便后做保留灌肠。每晚1次,经期停用。主要适用于子宫腺肌病痛经较剧。是本病最常见的辅助疗法。李亚平运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20 g、干姜15 g、肉桂10 g、当归10 g、延胡索20 g、没药15 g、白芍15 g、赤芍15 g、蒲黄20 g、五灵脂20 g)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病,其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疗后半年效果颇佳。邓雷厉化瘀消方(败酱草、红藤、皂角刺各30 g、枳壳20 g、大黄10 g、路路通30 g)活血化瘀,每日一剂,浓煎至200 m1,保留灌肠,经期停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示疗后患者外周血浆中的B.内啡呔提高,血清及内膜中免疫球蛋白G及c3、c4降低,前列腺素降低,在神经免疫学上说明此方能有效改善痛经。
    2.6局部上药(阴道后穹窿)
        将中药研末,均匀过筛消毒。于经净后上于后穹窿,每次l小匙,每周2次。上药后用带线棉球塞住,24小时后取出。有明显止痛作用。王燕报道活血止痛散(由三七、当归、土鳖虫组成)与李光荣教授经验方11号粉调成药丸上于阴道后穹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得到有效改善,阴道后穹窿结节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2.7外敷药
        将药物调匀,置于神阙穴或病灶部位,外用药膏或胶布固定,48小时取下,每3日1次。有活血止痛消瘕作用。詹明洁等述王慧敏教授用药饼灸治疗子宫腺肌病,成分为附子、鹿角霜、肉桂、乳香、五灵脂按5:2:1:1:1比例混合,将其打粉过60目筛,用20%酒精调制后,铸压成型,将清艾绒放于药饼上,让其于关元、命门穴上缓慢燃烧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经期不停,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指标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
    2.8穴位注射
        使用现代提纯的中草药注入有关穴位治疗疾病。项心怡用当归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注射穴位治疗本病。主穴是中极、三阴交,配地机、次髂,患者取仰卧位,垂直刺入穴位1—1.5寸,有酸麻胀痛感、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射药物2 ml,术后休息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效颇著。
    2.9电离子导入
        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人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金季玲教授以电离子导入内外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疗效满意。姚春梅运用院内制剂中药离子导入液(透骨草40 g、三棱30 g、丹皮30 g、红花30 g、菝葜3 g、赤芍30 g、莪术30 g、桃仁20 g、水蛭20 g、昆布30 g等)配合Ecru-99一A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明显优势在于拥有多种治疗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起来运用,比如将中草药内服外用,运用针刺经络辨证治疗,运用中药与穴位结合的注射治疗,将中药、针刺与现代先进的仪器设备配合起来治疗,具有副作用小、价廉、疗效好、患者易接受的优势。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目前没有对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个别文献示综合治疗比单种方法治疗的疗效更佳,吴宁等。用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结果示综合疗法比仅使用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好。
    3  小结
        子宫腺肌病,从前又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在则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壁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且至少要在内膜基底层下一个高倍镜视野的宽度。该病总患病率从5%~70%不等,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20%~5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30%合并子宫肌瘤。主要临床表现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广大妇女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压力,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综述了中医在研究子宫腺肌病方面近十年的进展。目前西医治疗子宫腺肌病主要是激素用药和手术治疗,激素不能根治,只能改善症状,且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复发率较高,而手术治疗不易被患者接受。中医药在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治疗方式多样、全面,治疗效果较佳,疗后妊娠率高,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小的优势,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其独特优势,患者接受度高。目前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式途径越来越丰富,口服外用内外兼治,现代设备的配合如电离子导人,注射剂的应用都使得中医治疗此病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方式、更完善。但中医针对此病许多研究不设对照组,样本量小,对中药内外治法治疗此病的机理研究还不够系统,对辨证分型、疗效评价均没有统一标准,且对此病尚无统一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解决以上的问题,寻求一条统一规范、综合性强、安全客观的治疗路径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