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综述

  •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作者:张光昇 时间:2013-09-09 10:41:00
  • 核心提示: 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疗法是中风病目前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方面。本文通过采用查阅与复习文献的方法,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概况综述如下。
    l中药内
        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疗法是中风病目前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方面。本文通过采用查阅与复习文献的方法,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概况综述如下。
    l中药内服
    1.1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点与优势所在。黄月芳等总结发现,目前临床上,中风病的辨证以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和痰浊阻滞型3型出现次数最多。阴虚风动型治予补益肝肾,镇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或地黄饮子,或青蒿鳖甲汤,或镇肝熄风汤;气虚血瘀型治予益气活血,方多选补阳还五汤;痰浊阻滞型治予化痰通络,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或导痰汤等。在治法方面,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化痰通腑法、醒脑开窍法,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均有较好疗效;在中风恢复期运用和研究较多的是益气活血法。
    1.2分期论治  中风病有一个发生进展的动态过程,临床上不同病期在治疗上须有其侧重点:中风先兆症重益气活血、熄风化痰;急性期重通腑醒神、化瘀涤痰;恢复期重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中风后遗症期痉挛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
    1.3经方治疗经方是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方剂。
    1.3.1大承气汤为急下存阴之良剂,用于阳明腑实、内热炽盛之证。然中风闭证,多见昏不知人、壮热气粗、口噤不语、二便闭塞不通、肢体强直、面色潮红、脉弦大有力,此属阴液亏损、风阳亢盛无疑,此时急取承气之意,使腑气得通,亢盛之火随之下泄,火热既去,则不再内耗真阴,不再扰乱神明,倾刻之急,庶可解除。有临床观察表明,大承气汤加减灌肠配合西药治疗缺血中风昏迷病人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1.3.2黄芪桂枝五物汤此方功能通阳行痹、调和营卫,除可治疗营卫俱虚的血痹外,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上,柳迎春以此方为基础加味,用于病久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经脉瘀滞的偏瘫肢体痉挛状态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1.3.3桂枝茯苓丸本方有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如在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口服,较好疗效。
    1.3.4抵当汤原为治疗太阳蓄血证之方,有破血逐癖之功。临床上,取其攻逐疲血之力,加入益气活血之品组成加味抵当汤,恰切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痕之病机,对缺血性中风半身不遂临床疗效好。该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剂,且有其实验依据。
    1.3.5大黄蠊虫丸临床上可以应用本方治疗脑出血,疗效理想。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是肯定的,从目前针灸病谱研究结果看,在神经系统针灸病谱中占第一位。取穴上,多在传统取穴的基础上配合辨证选穴法,如杨继”“采取普通针刺治疗中风88例,气虚血瘀重在补气活血,穴位主要选肩髑、曲池、外关、足三里、合谷、环跳等;肝阳上亢重在平肝潜阳,穴位主要选风池、大椎、曲池、外关、合谷等;痰浊阻窍重在化痰开窍,穴位主要选哑门、上廉泉、天突、通里、丰隆等。石学敏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其取穴是以阴经穴位和督脉穴位为主,主要穴位为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和委中穴。在针灸方法上,多采用普通针刺。但近年来,电针疗法应用较多,它是在针刺的基础上结合电刺激,可以提高疗效。匡田采用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总有效率达到94.44%。此外,还有头针疗法。头针疗法是根据大脑皮质中枢交叉支配的原理,针刺偏瘫患者对侧头部运动区,具有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传统的针刺方法及电针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不够完善,只有结合头针,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才能更好。穴位注射也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表明,穴位注射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普通针疗法。报道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对
    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穴位埋线疗法是治疗中风病的又一针灸疗法,它是通过异体蛋白的穴位刺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杨贺一报道采用天枢、关元、气海行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22例,疗效满意。医用生物羊肠线穴位埋线治疗中风病,不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解决针刺治疗时间长、门诊治疗不方便以及刺激量不足、针感得不到有效维持等问题。
    3推拿治疗
        对中风病迟缓期的患者,推拿较西医康复手段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其原因在于该期患者往往肢体肌肉松弛,肌张力下降,自主运动受限或丧失,不具备主动运动能力,西医康复作为要求患者主动参与的治疗方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推拿此时就可以发挥其治疗作用。推拿治疗对于诱导卒中弛缓期患者出现主动运动,改善上肢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点压井穴的手法,可进一步缩短患者弛缓期,更快诱导患者出现主动运动。中风病常用推拿方法是循经推拿与点按穴位相结合。此外,以运用擦法为主的内功推拿也是较好的治疗中风后遗症推拿方法。运用砭石按摩足部反射区对于中风后失眠可起到平肝熄风、补益心肾和宁心安神的作用。
    4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也可用于中风病的治疗。①中药包热敷。此法又称中药烫疗,它具有中药药性及热疗的双重治疗作用。唐春妮等人采用中药包热敷患侧肌群,用以辅助治疗中风后偏瘫,结果发现能显著提高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洪敏巧等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包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取得了满意效果。②隔药饼灸。许新霞等人报道,在采用内服金匮肾气丸基础上,选肾俞、膀胱俞、关元俞、关元、气海、中极、水道等穴行隔附子饼灸治疗中风后神经源性膀胱,收效甚佳。
    5小结
      为叙述方便,上述均采用单个治疗方法的方式来介绍中风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事实上,在临床及文献诸多报道中,多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还结合了西医内科及康复医学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上,临床中尤以中药内服结合针灸方法居多。如张景川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疗效显著;古丽娜•麦麦提明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甚好。
      通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可以看到,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不但方法多样,如中药辨证论治、分期论治、经方治疗和中药外用以及针灸推拿等,而且疗效较好,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色,在西医及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加用中医药疗法均能提高疗效。但同时可以看到,在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研究中,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与临床经验的研究与总结分析及临床验证较少,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挖掘整理以指导临床实践的报道不多,因此如何深入挖掘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及如何整理中风病中医传统理论与经验,应该是今后临床及科学研究的重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