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上海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上海 > 行业广览 > 正文
  • 坚韧不拔 开拓进取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2-27 14:30:53
  • 核心提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近年来,东西两部联动发展服务浦江两岸,以优质的中医医疗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近年来,东西两部联动发展服务浦江两岸,以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和全面综合的中西医结合服务享誉海内外。 2007年5月,在国家十六部委《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精神的指引下,依据国际一流医院的建设经验和发展规律,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将曙光医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中医院的发展目标。 医院这一创新的发展战略,先后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2010年,研究型中医院建设被纳入卫生部与上海市政府的部市共建创新试点项目,并成为上海市《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一项重点工作。 研究型中医院自创建之始,即确立了“建设以弘扬中医特色为方向,以完成临床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突出优势,以创新性科学研究为重要使命,以具有制定和修订临床医学标准和规范能力为标志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的总体目标,以及“以科研为主导,以临床、教学为基础”的指导方针。几年来,在科研的体制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机制体制创新成为研究型中医院建设的推动力和内化力 为使研究型中医院建设内化为职工的行动力,实现从上到下、从科室到个人的推动力,医院在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方面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寻找突破口。 在制度创新亮点方面,随着医院的科研任务的不断加重,原有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相应不足,如传统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往往以行政管理科研,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的运作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较弱,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据此,医院制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首席研究员(PI)制度”条例》,并遴选出符合条件的首批8位首席研究员,签约3年,给予实验条件保障和津贴。首席研究员制的成功运行充分证明了该体制相对于传统的科研组织形式而言,能更有效地鼓励竞争,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 在整体制度建设方面,医院成立以院长为主的研究型中医院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专职的行政管理机构——研究型中医院建设推进办公室;基本实行了研究所所长、临床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的三位一体责任制度。医院修订了《科技奖惩办法》《曙光医院科研人员考核条例》《曙光医院专职科研人员编制核定情况》《曙光医院科研流动编制管理办法》《曙光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奖金发放条例(试行)》《曙光医院科研绩效考核办法》等十余项制度,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促进科研产出。医院制订了《曙光医院人才培养发展基金管理条例》《曙光医院高层次人才专项培训实施细则》《曙光医院人才引进有关条例》《曙光医院客座教授聘任办法》等制度,不断夯实临床研究精英团队建设。 通过体制创新和全面制度建设,医院初步建立起医、教、研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组建了专、兼职科研副主任、科研干事为主的科研梯队,建成了课题组制度和首席研究员制度的科研平台,从而基本建成研究型中医院组织管理框架和激励机制。 综合实力提升成为研究型中医院建设成果检验途径 建立研究型中医医院,是医院从规模向质量转变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科研创新与临床诊治的深度融合、有机互动,把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成果,加快转变为医疗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有力推动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医学人才质量的持续提升,使医院能够达到飞跃性的发展,因此,医院将综合实力的提升作为检验研究型中医院建设的重要成果。 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自研究型中医院建设以来,医院分别从项目立项、科技成果总结申报、专利申请、学术论文等几方面着手,经过近5年的努力,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医院的科研项目中标数量和科研经费显著提高,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全国中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科技成果奖、专利申请和授权、成果转化稳步提升。医院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2013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总影响因子为前三年总和。 研究所建设欣欣向荣。目前医院拥有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的研究所4个(中医肝病研究所、中医肾病研究所、中医骨伤研究所、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作为医院科研力量的生力军,承担医院60%以上的科研任务。在医院“三位一体”的机制下,各个研究所根据自身优势,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医院从人才、资金、场地方面全面支持,瞄准国内和国际主攻方向,进一步凝聚力量,以形成标志性成果为目标,使医院在肝病、肾病、骨伤等学科上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有效带动了医院其他学科的发展。 学科建设硕果累累。目前医院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护理学、中医信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地2个(传染病基地、急诊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肝病科、骨伤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临床药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13个(肝病科、骨伤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针灸科、妇科、肛肠科、肺病科、临床药学科、中医护理学、重症医学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3个(脑病科、儿科、皮肤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重点病种建设项目1个(心血管科)。医院还创建了具有中医医院特征的学科,原创性地创建传统诊疗中心、蔡氏书屋、治未病中心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教学、预防保健体系,创建针刺麻醉研究室等特色临床学科群。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医院现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位,863首席科学家2位,在中青年学术骨干与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拥有上海市领军人才7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计划4位,上海市中医医药领军人才10位,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6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5位等。医院的专职科研人员占临床研究人员的比例由2006年的6.61%上升到2013年的10.56%。医院逐年派出相关人员去国外进修,目前已经派出54人,其中仅2013年就派出19人。 研究平台建设凸显研究型中医院建设的中医药优势 研究型中医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中明确了要以弘扬中医特色为方向,这是创建研究型中医医院的指导方向。医院通过各类平台建设,借助现代先进科技和管理理念,加强了中医药的内涵建设。 “数字化中医信息平台”项目成功获得国家863计划的立项资助。目前已完成中医知识库平台的搭建工作,建成25个名老中医专家知识库。完成了三个病种的专科电子病历以及患者中医电子病历的收集、整理和部分分析工作。同时,已建成数字化中医四诊仪与中医电子病历的接口,实现临床四诊“症候”信息的及时调阅,并已初步建立临床数据中心。 中医流派传承基地平台建设依托“石氏伤科”“夏氏外科”“杨氏针灸”“丁氏内科”等学术流派进行中医流派传承内涵建设。同时,石氏伤科、夏氏外科、海派膏方成功入选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氏伤科同时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医药标准化平台依托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评估”重点研究室,完成《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修订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同时负责对原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数据库》中医药内容标准进行补充修订;承担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分类项目(ICD-11)制定和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秘书处工作;承担上海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等。 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经过3年余建设,建立了符合ICH-GCP 标准、针对中医药特点的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在试运行阶段;另外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医学检验室通过ISO17025和ISO15189的CNAS的审核已经完成。 中医药临床科研平台建设成功入选上海市科委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其以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肝病、肾病、心血管与糖尿病)为切入点,建立和开展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证候生物学机理研究,以及基于中药方证对应原理的抗纤维化中药新药发现和评价方法的研究。2013年末已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进入下一期的重点建设。医院还拥有五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骨与关节病理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细胞免疫学实验室”)。 中医药国际交流平台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依托,成为中法传统医药科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员单位,并与部分国外高校、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研究型中医院Ⅱ期建设展望 根据上海市新的“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即进一步深化研究型中医医院的内涵建设,建成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总结I期建设的基础上,强化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深入推进研究型中医医院的II期建设。 新一轮研究型医院建设项目以“提升综合服务,培育创新人才,孵育标志成果”为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包括:深入推进研究型中医医院体制机制建设、研究型中医医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型中医医院标志性创新成果孵化建设、培养研究型医院创新型研究团队和领军人才建设。 面临新形势,研究型中医医院作为医院新一轮发展的目标,新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融入医院的精神与文化,通过建立具有研究型中医医院特征的曙光新精神与文化,进一步形成医院内部的核心凝聚力和驱动力。 综合服务平台方面,医院将建立中心实验平台(公共实验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转化医学中心)、科研信息平台、中医学特征的生物样本数据平台和中医医疗服务评估平台。以中心实验平台为例,医院将在新建的“科技楼”内建设中心实验平台,除研究所外将医院所有实验室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实验室使用和仪器设备使用,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实现实验室固定人员和课题组流动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建立血清库、标本库,实现试剂材料的统一领取和管理,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服务,建立真正地服务于全院的共享平台。 研究型中医医院标志性创新成果孵化建设是指医院将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强调研究结果的转化、应用和传播;同时积极培训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或临床/ 研究复合型人才,加强“疑难危重”疾病的解决,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着力孵化标志性成果。 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是研究型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主要支撑。医院人才建设还将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领军人才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学术人才梯队的建设。医院将大力培育学科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岗位实用人才,通过进一步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大胆打破论资排辈做法,选拔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技术、医德好、会管理的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 研究型中医医院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远景规划,医院并没有前车之鉴可循,其创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近期,由周华院长任主编、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原副主任沈远东任主审的《研究型中医医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已出版,该书从体制机制、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平台、护理、文化、传承等多角度对研究型中医院的内涵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是医院对研究型中医院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一次全面展示,取得了欣喜的成果。然而,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作为一种高层次、新颖的办院模式,其探索和实践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非一蹴而就。曙光人也将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前行,为中医医疗机构的创新发展开拓进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