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养生重在护阳 如何保养阳气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1-22 15:22:27
  • 核心提示: 一年多前我接诊了一位男患者,45岁,鼻衄(鼻出血)2小时。询问病史,患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5年,轻度贫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偏低。平时偶有齿衄,熬夜或劳累后往往鼻衄。此次鼻衄的诱因

     

    一年多前我接诊了一位男患者,45岁,鼻衄(鼻出血)2小时。询问病史,患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5年,轻度贫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偏低。平时偶有齿衄,熬夜或劳累后往往鼻衄。此次鼻衄的诱因为前晚工作至次日凌晨3时,早晨7时起床,打一喷嚏后鼻衄,喷洒云南白药不能自行止血。自觉血热,血色鲜红,面色晄白,身形疲乏,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弦。中医诊断:慢髓劳。辨证:阳虚不固,阴血上越。采用益气敛阳止血,让其服用附子理中丸一粒,然后清理鼻腔瘀血,喷洒云南白药,嘱患者静养安卧,半小时后血止。患者继续服用附子理中丸,一日3次。随访3个月,未见出血。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说:“气过旺可以逼血外越,则为阳火;气过衰不能统血,阴血上僭外溢,则为阴火。阳火,其人起居一切有神;阴火,动静起居一切无神。”患者发病前工作至深夜,阳气耗损,以致发病。在治疗上非附子不能挽微弱之肾阳,非姜术不可培中宫之脾阳,故选用附子理中丸以治本,配合云南白药以止血,静养安卧以养阳气,共同起到止血之功。看来,养阳还真能止血呀!那为何要保护阳气?又该如何保护阳气呢?
     

    阴阳平衡过程中阳气居主导
    《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阳气维护于外,阴精才能固护于内。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注释《内经》时进一步说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我们能不好好保护吗?在维持阴阳动态平衡过程中,阴阳并不处在同等地位,阳气起主导作用。阴阳互根,阳主阴从。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中医的精髓,能有效指导中医养生保健。
     

    正如石寿棠在《医原》中说:“然就二气而权衡之,阴承阳,阳统阴,阳气一分不到即病,阳气一分不尽不死,人自当以阳气为重。”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讲人体“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此例患者就是由于阳气衰弱,无力统摄阴血,以致阴血妄行,上干清道而出血。
     

    阳气保养从饮食起居开始
     

    如何保养阳气呢?
    首先,不妄作劳。《内经》讲:“阳气者,烦劳则张。”阳气过度弛张在外就会慢慢耗竭,更加不能回归本位,藏于阴中。所以故圣人教人收心养性,以养正气,使情志安定平静,收敛向外宣散的神气,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正所谓“养吾浩然之正气”,这个正气,其实就是人体的阳气。《内经》里讲的“不妄作劳”。“妄作劳”当然不仅仅指劳力而言,还包括劳心和房劳。
    其次,睡眠养阳。夜间是人体阳气收敛的时候,只有充分收敛,才能养精蓄锐,第二天才能精神焕发。夜里11点至次日早上5点,对应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对应的器官分别为胆、肝、肺。夜里11点至1点,阳气发动,睡觉就是养你的生发之气,壮胆气;1点到3点肝经当令,睡着才能养肝血;3点到5点肺开始“肃降”,也就是开始往全身分配气血了。睡觉就是睡的这几个重要的时辰,半夜子时阳生,很弱要养。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阳气最盛,但也在此由盛转衰,阴气初起,所以,最好是睡个子午觉,以保养阳气。
    再次,运动养阳。白天阳光充足,自然界阳气旺盛,这时多到户外活动,可以吸收自然界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正所谓“动以养阳”。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否则,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另外,运动时间也有讲究。清晨时,阳气开始升动,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最旺盛;这两个时段适合运动。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应减少运动;到了晚上,阳气收敛于内,人就应当休息。日中劳动时也不要过度扰动筋骨,而清晨也不可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的阳气活动规律,身体阳气就会受伤,被邪气侵扰就会生病而憔悴损坏。
     

    再有饮食养阳,如坚持吃早饭、少吃快捷生冷之物,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有助保护脾胃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人体阳气就会充足。此外,还要注意穿衣养阳。老百姓常说要“暖脚冻头”,因此,穿衣要求下半身比上半身要多穿一点。平时,多用热水泡泡脚,促进阳气流通。许多人,尤其是女性热衷曲线美,喜欢秀美腿,这样,下半身阳气受损,周流不畅,会导致腰膝关节疼痛、反复的妇科疾病等。
     

    奉阴以藏阳
    《黄帝内经》中对于养生如此表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很多人遵照这一方法得以健康,其奥秘便在其重视阳气,呵护阳气。有人会问了,古人还讲过“奉阴者寿”,为什么呢?因为阳者,躁动;阴者,静养。阳易动而脱离本位,故常需要静养来收摄阳气。《黄帝内经》还讲:“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只有“奉阴”阳才能不失其所,阳气才得收藏,不会耗散太过,这叫奉阴以藏阳,其实还是为了养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