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刘沈林:乌梅丸消肠息肉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瑞平 舒鹏 时间:2015-11-20 14:56:34
  • 核心提示: 【病 案】 皮某,男,54岁。201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排便困难,在南京市中医院经纤维肠镜检查,诊为肠道多发性息肉,大小数十枚。病理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中-

     

     【病 案】

        皮某,男,54岁。201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排便困难,在南京市中医院经纤维肠镜检查,诊为肠道多发性息肉,大小数十枚。病理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一年内已先后5次在内镜下行息肉切除,并服中药百十剂。但息肉增生,反复发作,屡摘屡长,切而不尽。并伴有腹部冷痛,肛门坠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每日2~3次。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弦。因前治少效,腹痛加忧虑,遂前来我院就医。

        据症分析,此乃痰瘀凝滞,寒热错杂,息肉着生。予乌梅丸法施治,以观其效。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川椒3克,炒党参10克,当归10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败酱草30克。

        二诊:2012年7月10日,药后腹痛减轻,大便渐已成形,黏液少见。舌苔薄白,脉细弦。病自内生,正虚邪滞,痰瘀浊凝,宜再消息之。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细辛3克,川椒3克,炒党参10克,当归10克,莪术10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10克,败酱草30克。

        三诊:2012年10月10日,患者按原方未动,每月复诊取药一次,连续服药近三个月,症状进一步改善,腹已不痛,大便成形,无黏液。食纳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2012年9月27日曾经肠镜检查:慢性直肠炎,未见肠道息肉;病理检查无异型增生。

        四诊:2013年4月2日,服药以来,腹部较舒适,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肛门已无坠胀感。2013年3月29日,再次复查肠镜示:慢性结直肠炎,未发现肠道息肉。仍仿乌梅丸法加减,以资巩固。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细辛3克,川椒3克,炮山甲(先煎)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僵蚕10克,败酱草30克。

        患者坚持服药一年多,至2014年1月再次复查肠镜,仍未发现肠道息肉样腺瘤以及不典型增生,病情稳定。

        【按】:本案为肠道多发性腺瘤样息肉,伴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虽经内镜摘除,但反复再生,切而不尽,一年内复发五次,属于肠癌前高危人群,痛苦不堪。目前西医除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摘除外,尚无特殊药物治疗。考《灵枢•肛胀篇》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首次提出“息肉”的概念及其成因。本案所治,属肠腑痰瘀凝滞、寒热错杂之证,方选乌梅丸加减。方中乌梅用量独重,除酸敛涩肠外,尤有“化痔消息肉”之功。《本经》谓其能“去死肌,除黑痣、蚀恶肉”。《本草逢源》说它“恶疮胬肉,如烧灰研敷,恶肉自消”。除乌梅丸方药外,所用炙僵蚕、炮山甲、莪术均有化痰逐瘀散结的作用;方中伍以木香、槟榔,有利于通降腑气,排泄瘀浊。

        经乌梅丸加减施治,患者屡发频发之腺瘤样息肉未再出现,肠道异型增生消失,随访息肉治愈。乌梅丸为仲景治疗蛔厥之方,又主久利。古方新用,对于肠道息肉的防治,亦颇具疗效。

        【人物链接】

        刘沈林,男,1949年生,江苏南京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973”项目中医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脾胃病)重点病种胃癌研究负责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曾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中医临证近40年,尤以脾胃病和消化道肿瘤辨治见长。受江南孟河医派和吴门医派影响较大,习用古方化裁,遣方用药细腻熨贴。在消化道肿瘤方面,突出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的大法原则,将补虚旺脾与化瘀解毒相互配合,取效颇良。对肿瘤药物的使用,认为癌症并非就是“热毒”,不宜清热解毒之品的大量堆砌,尤其在正气已衰、胃气虚败之时,应着重扶正,避免“苦寒败胃”,于病无补。在祛邪方面,突出“瘀毒”概念,在充分扶正的基础上,使攻不伤正,防止余邪之“复燃”。其所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胃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风险。

        主持国家级项目多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明专利3项。主编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48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