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伤寒论》 钩沉与正误-桂枝汤中芍药功用并非敛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4-24 16:31:47
  • 核心提示: 人体是一小周天,五脏犹如太阳,营卫之气犹如地球和月球,围绕五脏不停运行。营血在脉中快速流动,产生引力,吸引卫气循脉而行;卫气借脉管通行,为营血提供推动和约束能力,营卫互相作

       人体是一小周天,五脏犹如太阳,营卫之气犹如地球和月球,围绕五脏不停运行。营血在脉中快速流动,产生引力,吸引卫气循脉而行;卫气借脉管通行,为营血提供推动和约束能力,营卫互相作用保持平衡,称为营卫调和。

        外邪侵袭,营卫平衡被打乱,营行迟滞散漫,引力减弱,寒邪袭卫,胃气约束无力,则营卫失和。营卫失和之后,卫阳之气的推动运行止利差,则营行迟滞散漫反而外渗,正如水流快者损失少,水流缓者渗漏多一样,营血流动缓慢,津液外渗,故脉缓汗出;卫气浮动以抗邪,正邪交争而发热;卫气多于卫外在少于温煦,故见发热恶风寒,这就是营卫不和的病理机制。

        《伤寒论》原文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条与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构成了桂枝汤证。

        综合桂枝汤证的症状,有发热、恶风寒、汗出、鼻鸣、干呕、脉缓等,是素来体虚之人感受了风寒邪气,导致营阴不能吸附卫阳,卫阳不能约束营阴,反复汗出更使营阴损伤,营卫之间的谐和状态被打乱,且持续发展,即卫阳积聚体表,不能约束营阴,致营阴外泄而汗出,汗出又进一步损伤了营阴,营阴不足不能吸附卫阳,更使卫阳对营阴的约束无力,如此循环,致使中风证候不解,故而治疗时需外散风寒邪气,内调营卫失和,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桂枝汤方中的桂枝,既能解表发散风寒邪气,又能补助卫阳之气,且推动卫阳之气正常的敷布到周身内外的各个部位,起到温煦、充实、固护的作用。芍药既能够补益营阴,又能够推动血行。生姜与桂枝配合散风寒行卫阳之气;大枣与芍药相配合,能够补益气血资助营阴。炙甘草能够入中焦脾胃,与生姜、大枣一起能够健脾养胃,资助化源,有助于营卫气血的化生。五味药物相互配合,可以解肌发表、发散风寒、调和营卫、补益阴阳,所以说桂枝汤具有“外证得之可以解肌调营卫,内证得之可以补中和阴阳”。

        桂枝汤既能够调和营卫,又能够解表发散风寒,所以桂枝汤是一张“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的方子。后世因桂枝汤可止汗就将其定性为止汗的方剂,其中芍药就成为“酸敛止汗”药物了。

        至于芍药,后世将其分为“白芍能敛,赤芍能散”,其实汉代以前,芍药不分白芍和赤芍,那时统称为芍药。芍药分为赤芍和白芍,是梁代陶弘景才开始的。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赤芍能够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白芍能够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抑阳。至于桂枝汤中的芍药,很多注医家都认为它能“敛汗”,这种说法缺乏根据。

        那么为什么我说芍药不能够“敛汗敛阴”呢?

        1.芍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书,并且没有赤芍、白芍的区别,对于芍药的功能是这样记载的:“芍药,味甘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祛瘀,利小便。”和后世本草的说法大同小异。详细研究芍药所能够治疗的病证,却没有一个是需要收敛的。如血痹、坚积则更需要以通行气血、化瘀散结的治疗方法,正像《别录》中记载的芍药能够“散恶血”一样。如果说芍药能够“敛补”,是绝对不能够治疗邪气腹疼、血痹、坚积这些实性病证的,其祛瘀、利小便的功能也无从体现。

        2.桂枝汤既能止汗又能发汗,在《伤寒论》中是表证第一方,不但能治疗汗出,而且明言其发汗功能。桂枝汤是祛风解肌和营卫之剂, 是通过发汗而止汗的,其实在《伤寒论》用到桂枝汤时,多用“当以汗解”、“复发其汗”、“发汗则愈”等表述,说明桂枝汤原本就是发汗方剂,是通过发汗而达到止汗的目的的。只不过因其组方的艺术性,具有有汗能止、无汗能发的双相调节作用罢了。芍药也并无敛汗的功能,关键在于“芍药以泄孙络”,助桂枝同驱气营两部之风邪而达到止汗的目的。

        3.性味决定功能,从芍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而言, 芍药散瘀行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 “味厚则泄薄则通。”又说:“酸苦涌泄为阴。”芍药味厚而酸苦,应具苦泄沉降之力。若说其养阴补血尚可,而说其能敛汗敛阴则未必确切。

        4.敛泄作用相反,《本草求真》中说“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 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泄木,赤则能于血中治滞”。《本草备要》则提到白芍“补血泻肝, 益脾, 敛肝阴”。从两本草书所载来看,既言“泄”,又言“敛”,而敛和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作用方向,一般不能在同一药物同时具备,最起码芍药是不具备的。

        5.芍药药理作用是疏泄而非收敛,从芍药的功能主治而论, 应以“泄”即通行疏散为主。通络行痹,泄血络之热,如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助肝疏泄, 主治气机郁而不畅,如四逆散、逍遥散及痛泄要方中用芍药。缓急止痛,能够缓急舒挛而止痛,如《伤寒论》中桂枝加芍药汤以及治疗腹痛大多都加芍药等。利小便,搜罗肌肉经络中水气,如真武汤、附子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具有镇痛、抗痉挛作用,抗痉挛就需要舒缓,也绝不是“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