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呼吸疾病理论

  • 来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作者: 时间:2015-04-09 08:55:44
  • 核心提示: 关于风咳1. 熟读古籍,重提风咳 晁恩祥教授认为、“风咳”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季夏行春令……国多风咳”,《诸病源候论》论述了10种咳

     

     

    012.jpg


    关于风咳


    1. 熟读古籍,重提风咳 晁恩祥教授认为、“风咳”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季夏行春令……国多风咳”,《诸病源候论》论述了10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之后才是寒咳、支咳、久咳等;风咳早有论述,但现在教材未见提及,杂志少见相关报道,临床上客观存在,故有必要重提“风咳”。


    2. 风咳的特性 “风为六淫之首”,可单独致咳,也可夹它邪致咳。“风咳”具有风证特点,“风之善行数变”“风性挛急”,临床常见以咳嗽为主,多无痰或少痰,出现阵咳、顿咳、甚至呛咳;有时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刺激性、挛急性咳嗽,突发突止,变化莫测。常咽痒则咳,咳甚时可连及胸胁疼痛,影响工作生活,无明显的寒热之症状。或因过敏因素,冷风、异味、油烟、污浊空气易于诱发,或因吸入刺激性气味、说话过多、打电话、大笑刺激等也可诱发,即“因咳语言不得竟也”,因而又可反复发作,具有“风之善行数变”“风性挛急”等风之特点。这类咳嗽在应用一般温肺散寒、清肺泄热、解毒止咳等治疗方法时难以收效。因此,决定了“从风论治”的治疗思路。


    3. 风咳的治疗 晁恩祥教授认为清代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了“若因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故治“风咳”当用“疏风宣肺、缓急止咳利咽”之法。其主方用炙麻黄、苏叶、蝉蜕、地龙等疏风宣肺之品,也有宣肺止咳之紫菀、款冬花、百部、杏仁、炙枇杷叶、桔梗等药,而五味子、苏子、地龙、牛蒡子或临床时选用罂粟壳(不可久服)等常有缓急、舒缓气道之功,以达到治疗咽痒、气道敏感之效。临床认为“风咳”虽无明显寒热之状,但兼寒兼热者亦有,临床加减,因寒者可加荆芥、防风、细辛、桂枝;兼热者可加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兼痰者可加橘红、金荞麦;兼燥者亦可加沙参、麦冬等。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感冒后咳嗽创立苏黄止咳胶囊已上市并进入国家医保。


    用药经验:主方:炙麻黄、蝉蜕、紫苏叶、射干、牛蒡子、炙枇杷叶、紫菀等。①疏风散风药:荆芥、防风、葛根、炙麻黄、蝉蜕、僵蚕、地龙、全蝎。②疏风散寒药:炙麻黄、桂枝、细辛、紫苏叶、白芷。③宣肺止咳药:前胡、紫菀、杏仁、炙枇杷叶、款冬花。④解痉缓急药:地龙、全蝎、五味子、白芍、紫苏子。⑤疏风利咽药:牛蒡子、蝉蜕、青果、诃子、桔梗。⑥养阴润燥药:麦冬、沙参、炙枇杷叶、火麻仁、梨皮、玄参。⑦清肺化痰药:黄芩、鱼腥草、川贝母、桑白皮、瓜蒌。⑧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⑨调补肺肾药:太子参、黄精、山茱萸、枸杞子、肉苁蓉、五味子、冬虫夏草及其制剂。


    晁恩祥教授不拘泥于古方、不拘泥中药已知的性能,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射干、蝉蜕、僵蚕、地龙、全蝎、五味子、白芍、紫苏子都有疏风散风、舒缓气道的功能。



    011.jpg


    关于哮喘


    1. 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 由于哮喘病人发作多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春秋季有关,或有过敏因素,或有家族易患性,发作前多有前兆性,如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眼痒、咳嗽、胸闷等症状,发病迅速,呈发作性、反复性,典型时喉中痰鸣气促,缓解时如常人,具有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点,为此,晁恩祥教授提出了“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风盛”是主要病因,是病之根本,患者发病时喉中哮鸣气壅、肺管不利是风邪侵袭人体后产生的病理改变,为病之标。


    因风邪犯肺,肺失肃降,气道失畅,《症因脉治》曰:“风痰之因,外感风邪,袭人肌表,束其内郁之火,不得发泄,外邪传内,内外熏蒸,则风痰之证作矣”。风痰作为继发性的因素又可妨碍肺之宣降。“风盛挛急”,气机不畅,阻于肺道,气逆相搏,则喉中哮鸣气促,发为哮喘,形成风盛挛急引起气机内阻,导致肺气壅塞而上逆为喘的病理过程。因此,“风盛”是哮喘的根本原因,痰为风邪所致,痰阻是风盛的结果,又是气道挛急的病因。


    2. 祛风解痉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方法 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机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故治疗上宜祛风解痉。清代蒋宝肃《问斋医案》说:“哮喘屡发,发时以散风为主”。以祛风为主,达到外以散邪,内以缓解气道痉挛,使肺道通利,肺气清肃,气顺得降的目的,祛风解痉法也补充了以往教材哮喘分寒哮与热哮两型的不足,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了新方法。


    3. 创立祛风解痉平喘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晁恩祥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以甘缓之”,《金匮要略》的“肺喜温而恶寒”,创立了以辛平药为主的祛风解痉平喘汤,方中炙麻黄10g,蝉蜕10g,僵蚕10g,白果10g,地龙15g,石菖蒲10g,苏叶10g,苏子10g,白芍15g,五味子10g。方中麻黄辛温,祛风缓急,宣肺平喘,僵蚕、地龙咸寒,熄风解痉而定喘。麻黄与地龙相配,一宣一降,相得益彰,为治哮喘的要药。苏叶辛温入肺,助麻黄散寒,苏子下气降气,助麻黄降气。蝉蜕甘寒,体轻性浮,宣肺缓急,石菖蒲开窍、祛痰、行气、活血,《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治“咳逆上气”之功。白果甘苦涩,有敛肺气、定喘嗽之功。根据《黄帝内经》理论的“肺欲急,急食酸以收之”。方中配用了酸温的五味子、苦酸微温的白芍,缓急以定喘,与麻黄、苏叶相伍,一张一敛,相反相成,即可制约麻黄苏叶的发散太过,也可防止闭门留寇,共奏祛风宣肺、缓急降气之功。此方因寒温并用,故即便是寒哮或热哮亦可加减变化使用。


    4. 缓解期调补肺肾以抗风邪 晁恩祥教授认为风邪侵袭肺道,反复引发哮喘关键是正气内虚所致,只有在身体相对虚弱状态,抗邪无力时,风邪方能入侵人体,引起气道挛急,肺管不利,呼吸急促,喉间痰鸣。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哮喘反复发作必然由肺虚导致肾虚,故当肺肾双补。如无明显肾虚的新病之人,仍当补肺肾扶正气,防风邪再犯人体复发哮喘,延迟病之后期肺肾虚损的到来。其调补肺肾方组成:冬虫夏草3g,西洋参3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山茱萸10g,淫羊藿10g,白果10g,丹参12g,茯苓12g。全方温而不燥,寓泻于补,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并可将上方共研为细末,制蜜为丸,便于久服,获效持久。


    010.jpg


    关于鼻鼽与过敏性鼻炎


    鼻鼽在《黄帝内经》中既有此名,其临床表现为突发或反复发作性的鼻塞、鼻痒、连续打喷嚏或流清涕,以晨起为主,常继发哮喘,或哮喘发作的前兆。发病以外邪为主,对异味吸入、冷空气、热空气花粉吸入等可诱发。西医称之为过敏性鼻炎。轻者偶发尚能耐受,重者连续喷嚏甚至不计时间、不分场所,流涕不止,则令人难堪、难忍,不能不治。究其病因,仍与风邪相关,具有风的特点,晁恩祥教授认为仍当从风论治,常用苍耳子散,有风寒兼证常加荆芥、防风、苏叶,有时或加桂枝、或加桂枝汤加味。辛温之品加蝉蜕、牛蒡子等祛风、疏风之药合用。如兼有热象者,可加疏风、清热解毒之品,常用银花、连翘、薄荷、菊花、野菊花、金荞麦等。


    鼻为肺窍,为肺之门户,肺道实为鼻道之延续,“肺为娇脏”,鼻当为娇窍。风为六淫之首,风犯鼻,过咽峡,随之入肺,故风易伤鼻、伤咽、伤肺。病之深浅不同,治鼻治肺侧重点不同,但同有治风之理,亦为异曲同工矣。


    肺主皮毛,风邪犯肺多从口鼻、皮肤而入,临床常见的风疹、湿疹,晁恩祥教授也常从“风”论治而收效甚佳。总之,见有突发突止,或发作性的鼻痒、喷嚏、咳嗽、气喘、皮肤病变等症,具有风的特性均可从风论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