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首页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国家提升工程动态 > 正文
  • 2016分级诊疗工作推进状况调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1-05 08:15:54
  • 核心提示:前言
    何谓分级诊疗?
    政策指向
    概要
    正文
    一、2016分级诊疗工作概括
    1.2016分级诊疗发展背景
    2.2016分级诊疗建设目标
    ·基层首诊

    前言
      何谓分级诊疗?
      政策指向
    概要
    正文
      一、2016分级诊疗工作概括
          1.2016分级诊疗发展背景
          2.2016分级诊疗建设目标
            ·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
          3.2017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二、2016分级诊疗推进状况统计
          1.开展分级诊疗的区域分布
            案例一:“闵行模式”
            案例二:“西安模式”
            案例三:“安徽儿科模式”
            案例四:“厦门模式”
            案例五:“新疆模式”
          2.开展分级诊疗中医院等级分布
      三、2016分级诊疗用户反馈统计
          1.分级诊疗典型模式支持度
           【由区域卫计委主导的区域医疗模式】之沈阳区域医疗案例
           【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模式】之武汉医联体案例
           【多家医院联合的医疗集团模式】之宁夏医疗集团案例
           【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模式】之大同市远程医疗案例
          2.分级诊疗落地影响因素分析
          3.分级诊疗发展状况评价
           【案例】鄞州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四、分级诊疗建设对于IT的需求统计
          1.IT对于分级诊疗推进的影响能力
          2.分级诊疗趋势下传统IT的短板
          3.分级诊疗对于IT新技术的需求
            ·云计算
            ·大数据
     五、2017分级诊疗背景下的IT市场趋势预测
          1.医疗云市场发展预测
          2.大数据市场发展预测
          3.互联网医疗市场发展预测
          4.IT基础架构市场变化趋势预测
    结论

    前言

    何谓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政策指向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概要

    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在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助推分级诊疗落地。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曾表示,“我们搞医改的有一个话说,分级诊疗真正构建成功之时,就是我们改革的成功之日。”
    可见,构建分级诊疗新就医秩序,或者说分级诊疗作为一个制度,是医改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基于此,中国数字医疗网秉持专注、专业的态度组织开展了分级诊疗推进状况调查,收集了千余份医疗行业用户的问卷反馈,深挖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洞察2017年分级诊疗工作发展趋势及对IT市场的影响。

    (中国数字医疗网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专注行业、深挖行业为医疗行业提供最新趋势和动态消息,为医疗行业管理者、医疗行业CIO、医疗行业网络运维人员等提供丰富的知识与资讯,为读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和各种市场活动的广阔在线空间。)

    正文

    一、2016分级诊疗工作概括
       
    梁万年表示,“现在一系列的弊端,根源之一是就医格局不合理。当然,导致就医格局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的问题,也有供方的问题、需方的理念问题。所以真正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它是‘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时,针对分级诊疗实践落地,梁万年介绍称,2016年将着力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两个方面,落实分级诊疗。“一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鼓励各地真正把医联体做实,做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关系不是松散的、抢占地盘的。”“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必须建立。现在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关系,它是不连续的,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实际上,真正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国际改革趋势,就是要变短暂关系为连续性的、责任制的关系,就是签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其中进一步指出要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大医院和基层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探索结核病分级诊疗综合防治服务模式。

    1.2016分级诊疗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正在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

    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呈“倒三角”的资源结构,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在基层,呈“正三角”的需求结构。医疗资源的倒三角与医疗需求的正三角导致了看病难,而分级诊疗能有效解决这个难点,同时能控制小病大治的不良现象,与医药分开等政策结合控制医保费用。

    20170105082108.jpg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水平参次不齐,导致我国医疗在缺乏保障机制和制度制约的情况下,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各级医疗机构定位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医保杠杆作用不明显,对患者就医选择影响偏小,国家颁布各种利好政策鼓励下,破冰驱动前行,分级诊疗的春天逾行逾近。

    2.2016分级诊疗建设目标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分级诊疗目标任务: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上下联动。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3.2017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意见》附件中标明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即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二、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

    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九、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二、2016分级诊疗推进状况统计

    自实现分级诊疗的口号一经喊出,全国各地都纷纷进行了分级诊疗的探索,有较早的“闵行模式”、“西安模式”,以及“全科医生”模式等,而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互联网医疗体系也成为分级诊疗中的一种趋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IT技术,帮助分级诊疗快速落地。

    1.开展分级诊疗的区域分布

    20170105082157.jpg
     
    根据千余份调查问卷得出,辽宁省、江苏省和河南省在全国开展分级诊疗的区域中位居前三名。从2015年开始各地不断探索分级诊疗,历经1年多的时间,已形成样本模式的不在少数,下面中国数字医疗网结合实践情况列举几大模式,供其他区域参考和学习。
      
    案例一:“闵行模式”。2015年中,上海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卫计委联手微医集团构建了一个“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机构共享的信息共享平台。首先社区居民可以与社区的家庭医生签约,而后社区医生会对其进行首诊,并根据首诊情况由社区医生进行相应的处方、转诊以及健康管理等工作,转诊回来后仍由社区医院进行延续治疗。

    案例二:“西安模式”。从2005年到现在,以陕西为中心,覆盖了126家协作医院,是对纵向医联体的一个实践。而在分级诊疗方面,西安模式的核心是团队医疗,然后把求医的信息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信息进行精准匹配。举个例子来说,患者在某个医生处就诊后,首诊医生对病情进行大致判断,然后在团队内为患者匹配最合适的科室和医生。

    案例三:“安徽儿科模式”。2016年6月30日,针对安徽省儿童医疗资源现状,安徽省开全国先河,开创了儿科常见病分级诊疗模式。为了保证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安徽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安徽省儿童医院还牵头实施了六大创新工程,即“牵头成立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率先加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首创开通安徽省儿童‘120’”、“建立远程会诊体系”、“以民办公助形式扶持社会资本办儿童专科医院”、“牵头成立安徽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为儿科分级诊疗工作在全省推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四:“厦门模式”。厦门从大医院“舍得放、放得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愿意接、接得住”,群众“乐意去、留得住”三大问题入手,实施“慢病先行、两病起步”的策略,以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为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政策配套和机制创新,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初步构建了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柔性引导”为特色的符合医改方向、群众欢迎、患者满意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框架。

    案例五:“新疆模式”。自2012年以来,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已投资建设了覆盖整个克拉玛依地区所有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网络系统和远程医学平台。但由于远程影像会诊业务需要异地传送大量的影像数据,数据量大,会诊效率受限于互联网传输带宽和基层医院影像系统。为完善优化平台的功能,提升影像调取速度,迫切需要建立区域性影像会诊中心,以满足远程影像会诊的医学业务需求,提升远程会诊效率及准确率,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案例六:“三明模式”。三明市多措并举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从2015年4月1日起,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执行统一的诊疗目录、用药目录、服务标准 “三统一”,实现干部、职工、居民和农民享受一样的用药、诊疗服务。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打开分级诊疗通道,创造阶梯医疗服务价格、较高医保报销比例等优惠条件引导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发放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种低价药品,费用以年度为单位向医保中心结算。同时继续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检查化验等物化性价格,提高诊查费、手术治疗等医务性价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升分级诊治能力和规模。注重建立巡诊制度,强化社区医生、村医开展城乡家庭医疗服务,开发中医针灸、推拿等特色慢性病治疗,有效拓展基层医疗市场。

    2.开展分级诊疗中医院等级分布

    分级诊疗中各级医院“各司其职”,都有其自身所承载的职能和担当。三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中担任“老大哥”角色,为区域或集团内下级医院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支持。二级医院作为“中转站”,做到既要向上可转诊,向下可分诊的重要职能。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神经”,全面覆盖区域居民的健康医疗服务。

    20170105082211.jpg

    据调查数据显示,开展分级诊疗的三级医院占据全部调查对象的50%。可见,三级医院是分级诊疗实践的主导力量。

    三、2016分级诊疗用户反馈统计
       
    中国数字医疗网本次也结合分级诊疗具体落地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影响分级诊疗落地的几大因素。

    1.分级诊疗典型模式支持度

    首先,中国数字医疗网将现有分级诊疗模式分为四大类型,其一,由区域卫计委主导的区域医疗模式;其二,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模式;其三,多家医院联合的医疗集团模式;其四,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模式。

       20170105082227.jpg
    其次,根据样本调查,39%的人支持由区域卫计委主导的区域医疗模式,以及35%的人支持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模式,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以这两个模式主导的分级诊疗更容易成功,更容易落地。
       
    最后,结合这四大类型特点分别列举落地案例。

    【由区域卫计委主导的区域医疗模式】之沈阳区域医疗案例:“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由沈阳市卫计委、沈阳市财政局、沈阳市人社局联合探索实践,从2015年探索试点开始,截至2017年的巩固稳定期,三年内,沈阳市范围内将形成至少28个医联体良性运转。其中,2015年将组建9个医联体试点,大东区、和平区、沈河区、辽中县、沈北新区、浑南区为医联体试点区县。2016年还将组建9个医联体,每个区县市至少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运行。而在2017年,则会组建10个医联体,每个县区两三个医联体签约运行。

    【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模式】之武汉医联体案例:武汉医疗联合体以实现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通、物通、医通”为主要内容。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把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新格局,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目前,武汉市基本形成了以14个三级医院和14个二级医院为主导,1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28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引导分级诊疗方面,将新农合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别,将乡、区、市、省级转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级差提高到15%。

    【多家医院联合的医疗集团模式】之宁夏医疗集团案例:宁夏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拥有19家医院,覆盖宁夏区内各地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有27家成员单位,不仅包括宁夏区内医院,还涉及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陕西定边县人民医院等周边毗邻省区的医疗机构,成为一所跨区域的医院集团。医疗集团成员医院主要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成员医院的共同发展。

    【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模式】之大同市远程医疗案例:山西省大同市积极发挥并依托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包括辐射晋、翼、蒙三省,共18个县、区人民医院和九家大同市内民营医院在内的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搭建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可推进区域协同医疗工作进行,有效推动分级诊疗实施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分级诊疗落地影响因素分析

    据上述可知,超过50%的人认为分级诊疗的实现依靠的是政府和大型公立医院。但是在落地中哪些问题是阻碍分级诊疗实现的主要因素呢?据调查显示,44%的人认为在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是影响分级诊疗落地的主要因素。对于医疗而言,每家机构都是独立存在的,其拥有的病患数据、科研水平、主任医师等都是其拥有的竞争力和生产力。所以,在分级诊疗实践中,需要进行病患、数据,以及医疗行为等交互,这就存在很大的挑战。而由于地域、环境、交通等诸多因素,也导致了跨区域跨医疗机构无法实现实时交互和协调的问题。

    20170105082241.jpg

    而调查中也显示出,有14%的人表示医保不能互通,也是导致分级诊疗难以落地的因素之一。前文也有提到“分级诊疗能有效解决医疗与医药分开、有效控制医保费用等问题”。可见,分级诊疗与医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医保借助分级诊疗实现科学控费,但分级诊疗也依靠医保互通进一步实践。

    3.分级诊疗发展状况评价

    从对分级诊疗概念的模糊不清,到如今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理解。并且在调查中有24%的人明确指出,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加速分级诊疗的落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提升分级诊疗网络的软硬件水平,将加速分级诊疗的落地,同时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数据流的运转,并形成有效沉淀。

    20170105082255.jpg
    【案例】鄞州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在鄞州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上,122万余名、鄞州区90%以上常住人口的健康信息清晰可见,鄞州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也囊括其中。这个从2006年起步至今,花了10年时间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成为鄞州区各项医疗卫生工作最宝贵的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里,大到各家医疗机构的门诊、床位等资源明细,小到辖区儿童某一颗牙齿窝沟封闭的情况等,每个细节都能详细查询并进行统计分析。大量的医疗卫生数据给鄞州区卫生计生系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是该区分级诊疗系统最坚实的“底座”。
       
    通过建立区域分级诊疗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内现有的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有利于改变无序就医的现状。在现有的区域分级诊疗平台上,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含一家大型民营医院)的门诊资源、检查资源和住院床位资源,均整合其中,并实现可视化管理,实时、动态反映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实时查询到上转医院可用的医疗资源,帮助实现精准的分时段预约就诊。预约诊疗服务系统与各医院HIS、PACS对接,在患者进行转诊的同时,完成专家门诊、住院床位和检查(手术)项目等预约。

    四、分级诊疗建设对于IT的需求统计
       
    《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同时,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1.IT对于分级诊疗推进的影响能力

    据调查,66%的人认为分级诊疗会倒逼IT升级,将对IT技术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分级诊疗体系,其实质是要推进区域范围的医疗资源集约化管理的信息平台建设,其业务负荷、复杂性和规模将不断增长,这对于IT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70105082309.jpg

    2.分级诊疗趋势下传统IT的短板

    随着分级诊疗成熟度不断提高,对传统IT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数字医疗网将其主要归纳为四点,其一,高并发带来的计算、存储挑战;其二,业务分散带来的IT运维、管理挑战;其三,业务外延带来的基础设施扩张能力挑战;其四,扩散型业务带来的IT延伸挑战。

     20170105082323.jpg

     据调查显示,36%的人认为分级诊疗对管理和运维提出了较高的考验。针对分级诊疗可以有效帮助不同医疗机构找到更加适应自身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目标,一直深耕中国医疗行业的英特尔,希望借助其自身IT优势,做一个组织者,构建一个医疗生态系统;也愿意做意见的贡献者,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国内的用户,从而打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方案;同时,英特尔也是一个实践者,愿意参与到中国的分级诊疗项目中去。根据医疗机构这些需求的变化提供针对不同服务机构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更好的为医疗用户提供运维、管理、存储、计算、扩展等多种解决方案,应对分级诊疗对IT的挑战。

    3.分级诊疗对于IT新技术的需求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陈金雄曾表示,信息化无法取代医疗业务本身,只能让医疗与IT更加融合。而且随着“云大物移+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智能医疗)的技术发展,将会逐渐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能忽视其对传统医疗的“颠覆性”改变。“云大物移智”的快速发展是为了打造更好的医疗协同新生态,软硬件的最佳配合,最终都是“以患者为核心”,让患者在分级诊疗过程中真真正正体验到信息化的“实惠”。

     20170105082415.jpg

    在调查中显示,29%和28%的人更倾向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对分级诊疗的支撑作用。

    ·云计算
       
    “可以说远程医疗是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尤其近几年云计算对于远程医疗应用的推动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中日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强调,虽然远程医疗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为什么一直应用不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数据传输面临很大的困难。
       
    全国数百万医生同时在线对于信息平台的压力可想而知,云计算则正好缓解这一矛盾。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医疗行业构建弹性灵活的基础设施,而且标准化、开放性、扩展性可以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良好支撑关键业务,有效推动云计算在医疗中的应用,最终实现异地实时无延迟的信息共享,满足医学诊断需求。

    ·大数据
       
    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可以看出,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流通,不仅是人、财、物的流通,还有数据的流通,让医疗资源流动起来,数据进行流通与交换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
       
    过去更多的是关注医院内的数据,而医院不同系统、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流通也得到了很好的改进,现在许多医院的电子病历都保存了数年到十数年以上,这些历史数据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科研用途,经过积累是可以对临床治疗起到辅助作用的,而现在医生在探索治疗方式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将患者就诊前和就诊后的数据纳入其中,这就涉及到家庭或社区的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新的数据抓取的需求,这些数据又会经历新一轮的共享、集中和应用的过程。

    五、2017分级诊疗背景下的IT市场趋势预测
       
    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需要不同分工的协作,因此,分级诊疗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协作。英特尔团队相关负责人指出:分级诊疗面对的用户是多样化的,有医院有诊所,甚至有病人的个体;涉及的应用也是五花八门,在小医院可能没有住院病房,没有PACS、LIS等复杂的医院信息化系统,但是有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慢病管理等六位一体的健康信息,与大医院有所不同。所以,信息化技术的落地和实施需要有针对于服务的人群、机构和使用人员的综合方案。
       
    从获取、互通、集中和应用四大环节改进数据流通的角度出发,英特尔提出了通过从云到端的技术创新,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加速推进。“英特尔能够推进大家的协作,在技术领域,让协作有一个好的性价比,在可控、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运用通讯技术帮助协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1.医疗云市场发展预测
       
    2016年云计算技术在医院将会快速推广,医院的数据中心机房将面临升级,为下一代信息化系统发展打下基础。云计算除了表现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在软件方面,大型的新应用系统,例如CDR等也需要开发具有云计算能力的软件,而传统的 PACS, EMR, HIS等系统,也面临向云平台迁移的需求,云服务模式将会在一些应用系统中开始应用。

    2.大数据市场发展预测
       
    大数据将不仅用于商业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等数据分析,大数据系统还将成为医疗和健康管理应用系统,即未来用于记录每个人健康、保健、医疗等信息的系统将成为大数据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等系统也是大数据系统的延伸。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将会取得突破;而随着医生参与大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的分析方法也将获得突破。

    3.互联网医疗市场发展预测

    20170105082431.jpg
     
    互联网医疗市场已度过了火热追逐期,慢慢趋于冷静,并迈向成熟期。虽然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仍旧在摸索,但是,在政策的助力和习惯养成的惯性下,互联网医疗将稳步前进。而互联网医疗对于分级诊疗的下沉作用也随之扩大,调查中有37%的人认为分级诊疗需要互联网医疗实现高效资源交互。有36%的人认为分级诊疗需要互联网医疗实现服务的延伸。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是分级诊疗提供医疗服务和资源交互的最佳实践通道和平台。

    4.IT基础架构市场变化趋势预测

    20170105082444.jpg
      
    一家医院内部IT基础架构愈发的复杂,分级诊疗进一步增加了IT基础架构的多平台、多层次和异构性的难度。在分级诊疗进一步发展下,IT基础架构将向高性能、高可用、易管理、高扩展、高性价比,以及安全可靠方向进一步发展。在调查中,有288人选择IT应往高性能方向发展,排名位居第一。医院的IT基础架构将进行升级和再造,这不仅是在硬件基础架构方面,同时也包括软件和服务模式。
    结论
       
    《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要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要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分级诊疗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医保政策。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要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要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强费用控制等手段,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向下转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主动承担疑难复杂疾病患者诊疗服务。要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包括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在内的多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最终,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让医院、医务工作者、患者三方享受方便和实惠,打通医疗、医药、医保三联动,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现全民健康这一伟大目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