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自然疗法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洗足疗法 > 正文
  • 什么才是真正的足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0-12 09:21:41
  • 核心提示:足疗在中医文化中,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

    足疗在中医文化中,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论骈文》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

    历史渊源

    我国是足部疗法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部按摩的记载。据考证,当年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

    古代黄帝内经“足心篇”之“观趾法”(一种诊疗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汉代神医华佗著于《华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学问),司马迁《史记》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就大加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 ……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中医疗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传人日本、朝鲜。元朝以后又传人欧洲。(元朝伯仁之《十四经》)

    明朝时期,足部按摩得到进一步发展。后因封建礼教、女子裹脚等轻视足部健康的“政策”、民风,大大影响了该疗法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到了清末年间,这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外国列强的残酷掠夺,一度在国内“销声匿迹”,几乎失传。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印古哈姆《足的故事》专门介绍了“足部按摩疗法”。一九七五年,瑞士玛鲁卡多《足反射疗法》,从学术上总结了人类关于足部反射区的自然疗法。一九八五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正式将足部按摩方法定为“现代医学健康法”,明确了更高的医学地位。一九八九年,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大会”。

    20151012095320.jpg

    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可见鼻、耳、乳仅是精气的凝聚点,而脚才是精气总的集合点。观之临床,头脑清灵,步履轻健均为健康的特征;而头重脚轻,脚肿履艰,为病体之躯。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

    人有脚,犹如树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对人体起着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专家认为,足部按摩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血液循环理论。脚在人体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质沉积在脚底,不利健康。通过足底按摩,分解沉积在脚底的有害物质,可使其通过汗液、尿液排出体外。二是反射原理。“脚是人的第二心脏”,人的脏腑器官与足底穴位是一一对应的。足部按摩通过反射区促使大脑传导信号,改善人体内分泌和血液循环,调节生理环境。三是全息论原理。中医以局部观全体,把脚看作是人体的全息胚,上面充满了五脏六腑的信息,对脚的按摩就是对全身的按摩。四是中医经络学原理,亦即中医三阴、三阳学说。足部按摩通过对脚的按摩能刺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

    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更能说明双脚与全身的密切关系。经络学说认为: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各脏腑之间密切相连,构成了足与全身的统一性。人体十二正经中,有六条经脉即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布到足部。足部为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这六条经脉又与手之三阳经、三阴经相连属,循行全身。奇经八脉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也都起于足部,冲脉有分支到足部,从而加强了足部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因此,脏腑功能的变化都能反映到足部上来。


    足疗原理


    实际上,我们知道,中医历来就非常重视足部的保健与治疗。

    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用途


    从理疗学的观点看,热水洗脚是一种浸浴疗法。洗脚时,水温以40至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双脚浸泡5至10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轻松的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梢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如能长期坚持,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能防治感冒、脚疾、冻疮和关节痛等症。足疗涌泉穴还有壮阳的作用。


    容器选择

    足疗需要脚全部泡在水中侵泡,既然是泡,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体现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不能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就行。那样是起不到养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脚,而不是泡脚足疗。

    足疗容器的选择要求
    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
    3、结构可买一些具有物理治疗功能的浴脚器。

    选择一个正确的泡脚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结合这些特点,正确的选择是功能型的,如:磁疗泡脚盆,它采用的是进口ABS工程塑料一次性成型结构结合远红外陶瓷粉保温效果好,有杀菌,抑菌的作用,设计采用前大后小的弧形结构,比一般的脚盆深,轻便不占地方,盆底部设计有凸起的按摩点,涌泉穴的部位有2块强磁体,磁场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促使致痛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具有镇痛作用;磁场可以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渗出物的吸收。同时,磁场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似改变病人的全身状态,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抑制和防止疾病的复发;磁场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肿作用。泡脚的同时持续刺激穴位按摩,加中药泡脚粉即可达到养生保健及治病的目的。

    小儿足疗

    其中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

    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开始,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足疗,即热水洗脚,加之一些科学的脚部按摩。实践证明,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国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的习惯做法,和“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祛暑;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原理学说

    循环学说
    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反射学说
    人体各个系统能彼此保持密切的联系、合作与协调,是依靠复杂的体液、神经等能流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体表和内脏到处都有丰富的感受器,当感受器接受到外界或体内环境的变化就会引起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进行分析综合产生新的冲动,再沿传出神经传至器官、腺体或肌肉,使之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神经反射的过程。足部分布着由许多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压觉和痛觉等感受器,它处于人体最远离中枢神经的部位,其信息传递的途径是足部——脊髓——大脑,而脊髓有与各个脏腑器官连接。因此,足部存在着人体各个部位和脏器的信息,同样足部受到的刺激也可以传递到全身,是一个反应最敏感的反射地带,所以当人体各部位脏腑器官发生异常时,足部就会出某些相关的信息。

    20151012095341.jpg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主要理论根据,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五千年前中国黄帝内经就记载足部按摩能使人健康的文献《观趾篇》。当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经络是存在的,它的结构是经络线,角质层较薄,所以低阻抗;经络循行线非常敏感,周围有非常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束;经络循行线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特别密集,代谢血流旺盛,所以是高红外线辐射;经络周围的肥大细胞成锁链状密集排列,所以是高冷光的;经络全程是一条非常细的结缔组织束状态的“通道”,此通道具有高振动音的特性。

    经络是一个“通道”,通道受阻人就会感到不舒服。经络循行线是由人体各部位的穴点连接起来的,我们的双足上有很多穴位,当我们按摩足部反射区时,就会刺激这些穴位,它同血液循环和反射原理一样,沿经络循行线进行传导。这种传导方式就像“多米诺骨牌”,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中医认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按摩足部反射区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全息胚学说
    “全息”,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运用激光拍摄下照片,其底片的一个部分仍可以复制出整体的影像。即每一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只不过局部越小,包含的整体的信息越少,复制出的整体形象越模糊而已。任何多细胞的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或起始细胞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而来的。因此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把这样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为“全息胚”。例如植物的枝叶,人体的手、足耳等,这些全息胚上存在着与整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位点,而位点的排列则遵循着人体解剖图谱。

    因人的双足与其他全息胚相比,由于面积大而包含着的信息也丰富,复制的整体形象也较清楚,容易辨认和掌握,而且操作简单,故足部按摩作为防病、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用

    促进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流动,输送营养,排出废物。促进血液循环对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健康人都有一双脚,但您有没有想过脚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每走一步,一个68千克重的人其足部将承受260千克的压力。平均每一天,您的双足要承受260万千克的压力。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4 万个人在你鞋上踩一下所产生的压力。

    脚在人体中距心脏最远,如果脚部末梢循环产生障碍,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新陈代谢不畅、全身组织器官功能下降。进行足部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顺畅,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补充营养,使您的机体健康、正常地运转。

    调节神经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神经组织遍布人体各个部位,在控制和调节机体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经组织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完成这种活动的基础就是神经元。

    神经元通过反射活动,保证了机体内部的统一,使各器官的功能活动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足部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神经组织,通过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使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调节,使正常的更强壮,不正常的得以改善和恢复。

    疏经活血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骨皮肉等组织器官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使机体协调统一。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脉到达足部即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通过足部刮痧按摩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解除病痛,调节和恢复人体脏腑功能,使失调、病变的脏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复和调整,进而达到康复。

    应用广泛
    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也可单独用于日常保健。

    1.内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2)循环系统疾病:如高/ 低血压、冠心病、心脏病、贫血、心绞痛、下肢静脉曲张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痔疮等。
    (4)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等。
    (5)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6)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癫痫、焦虑症等。

    2.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 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病、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性冷淡症等。

    3.皮肤科疾病:如痤疮、黄褐斑、脂溢性脱发、白发、湿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斑秃、带状疱疹等。

    4.伤科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 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5.眼科疾病:如老年性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近视眼、迎风落泪、老花眼等。

    6.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口疮、耳鸣、中耳炎、牙痛等。

    7.肿瘤科疾病:如乳腺癌、肿瘤放疗与化疗反应等。

    8.男性疾病: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睾丸炎、附睾炎、男子不孕症等。

    9.儿科疾病: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小儿惊风、小儿营养不良等。

    10.老年疾病:冠状动脉硬化、帕金森症、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等。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身体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来得都要迫切。同时,人们要求获得健康要以不影响工作及生活为前提。然而,一般的医疗方法要么花费大量金钱,要么耗费大量时间,且病人要遭受一定的痛苦,这是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经络学说、全息理论和现代反射区体系,结合世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扬长避短,厚古薄今,经过长期而系统的探索实践。

    足浴保健
    人体健康与脚密切关联。人有脚,就好像树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很早就引起古人的重视和研究。其中“足浴”更以其简便灵验的特点,盛行千载而不衰。古书《琐碎录》中称:“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文坛巨匠苏东坡、陆游等留有“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的诗句。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也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的养生之道。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浴脚,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我国民间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是颇有道理的。

    人们的脚掌上密布了许多血管,故国外医学专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脚掌上还有通往全身的穴位,脚心上有个涌泉穴,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所以按摩脚心能活跃经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经常按摩脚心,可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左右,水量以能淹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至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按摩的手法要正确,否则达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热水浴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膝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时用左手,交替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动作要缓和、连贯,轻重要合适。刚开始速度要慢,时间要短,等适应后再逐渐加快按摩速度。在按摩脚心的同时,还要多动动脚趾。祖国医学认为,大拇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属膀胱经,能纠正妇女子宫体位。所以,足浴后按摩脚底、脚趾具有重要的保健医疗作用。尤其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失眠、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足浴时,在热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可防治脚癣、脚干裂、脚臭、脚汗过多、足跟痛、冻疮、下肢浮肿麻木、四肢不温、行动无力、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及夜尿频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