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挖掘传承瑶医药 金秀大力发展瑶医药产业

  • 来源:瑶族网 作者: 时间:2014-05-16 19:10:48
  • 核心提示: 瑶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秀大瑶山,共有440名受民间认可的瑶族医生。由于受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这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专长的瑶医队伍,取得国家级行医执业

     瑶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秀大瑶山,共有440名受民间认可的瑶族医生。由于受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这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专长的瑶医队伍,取得国家级行医执业资格的只有29名。其专长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利用,一些方子一度面临失传的境遇。
     
    金秀瑶族自治县利用民族自治政策,在自治区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相关考试颁发了“地方版”行医资格100多个,给予其在金秀范围内的合法行医资格,对瑶医药的挖掘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确有专长的瑶族民间医生如何突破行医资格障碍?好的医疗技术和方子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瑶医药产业如何做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地方版”行医资格,传承与拯救的突破口
     
    今年72岁的黄玉英,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记者见到黄玉英时,她正被好几个病人团团围住,配草药、叮嘱用法,忙得不亦乐乎。
     
    她没有国家级相关部门颁发的行医资格证,却有县卫生部门颁发的行医资格证。这个证书是1994年县卫生局组织集中考试,给通过考试的行医者颁发的。这一证件只在金秀范围内有效。因此,当地人将这个“地方版”行医资格称为“本地粮票”。
     
    “当时是面试,如果让我用笔写肯定过不了关。”黄玉英还清楚地记得18年前那次考试的情况,她可以辨识所有中药并清楚地说出其特性和针对病症,因此顺利过关。
     
    16岁时,黄玉英就是六巷乡门头村的接生员,后来外婆将祖传的方子悉数传给她。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她又先后拜了几位师傅,对治疗脑血栓、中风、风湿等病颇有心得,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如果县里没有发‘本地粮票’,我就在家里帮人看病,有人来找才看。现在,有了‘本地粮票’,能在县城看病,可以帮助更多人。”黄玉英告诉记者。
    “像黄玉英这样领取‘本地粮票’的有93位。”该县卫生局书记黄立喜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因为年纪大、不会说普通话,连“地方版”的行医资格都没有。
     
    “黄玉英的‘地方粮票’,是针对瑶医尴尬现状的一种制度创新。”黄立喜说,由于大瑶山长期封闭落后,瑶族民间医生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通过国家的行医资格考试不现实。而针对瑶医瑶药,还没有一项专门标准。虽然,壮医已经开设了专门考试,但瑶医还没有,因此,这部分人也没有“绿色通道”可走。
     
    今年初,前来调研的自治区卫生厅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领导对金秀的做法给予了积极评价: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让一些民间医生手上流传数十代、几百年的方子,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有利于民族医药瑰宝的保护传承。
     
    得到上级的鼓励和肯定后,今年6月该县又组织了一次瑶医专门考试,通过考试的80名瑶医取得了第二批“地方版”行医资格,可以在金秀范围内合法行医的瑶医累计达173名。
     
    拯救“瑰宝”,各方正在形成合力
     
    大瑶山满山都是宝,药材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些瑶族同胞在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瑶医药文化。他们利用瑶医药验方、偏方,采取洗、刮、扎、刺、拔药罐、点烧、内服等瑶医传统疗法,为群众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这样的本事代代相传,留下了各种验方、偏方。
     
    然而,一些受当地群众欢迎的验方、偏方,正在面临失传的可能。被评为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传承人的褚清纯分析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合法化问题,制约了瑶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二是当地风俗是传女不传男,一些年老的瑶医由于没有合适继承人,使得散落在民间的方子面临失传的危险。
     
    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多方面都在努力,一场保护民族医药“瑰宝”的行动正在展开。
     
    经过金秀方多次建议,自治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金秀进行实地调研。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形成共识:对长期从事瑶医工作并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采用考核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让通过考试的具备行医资格和行医条件,依法解决瑶族民间医师的行医合法性问题。该县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相关细则正在研究中。与此同时,根据自治区相关部门的要求,今年4月,金秀开始制定“瑶医药质量标准目录”,预计10月底目录第一本可以面世。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县除了聘请自治区级民族医药专家作为瑶医药发展顾问外,还积极与广西壮医医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等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采取选送业务骨干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解决瑶医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
    针对一些方子面临失传的问题,该县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行动起来:2004年将原来的瑶医门诊部升级为县瑶医医院,并专门成立瑶族医药研究所收集民间偏方,并挖掘整理偏方,以便加以应用。
     
    县瑶医医院院长梁琼平告诉记者,县里为收集民间偏方专门划拨了专款,他每周都会抽1-2天时间,带着队伍下乡收集整理民间偏方。这需要有耐心,还要通过交朋友、认亲戚、聘请到医院试用坐诊等形式,才能收集保护这些民间偏方。
     
    梁琼平介绍,设立瑶医医疗机构以来,共收集整理民间验方、偏方5000多条,完成药物标本压制品种鉴定1000多种。为保护开发瑶医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承开发,瑶药产业的遐想与机遇
     
    “一个方子,数亿元产业。这样的例子不仅在区内的玉林、梧州成为现实,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广泛存在。”近日,该县委书记韦佑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秀共有1528种药用植物,临床应用的有1351种,是广西中草药品种最齐全的县,也是广西最大的药物基因库。因此,瑶医药完全有形成大产业的潜力。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该县瑶医医院自行研制的15种瑶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产后三泡”瑶药浴包已经投入临床使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提升,由于良好效果已经迎来了生产推广的契机。近几年来,该县共有“瑶药治疗前列腺炎”,“瑶药烧伤膏、瑶王风湿骨痛膏”等10余个科研项目获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实施,瑶医药研发工作正在不断推进。
     
    除了民间验方、偏方的收集整理,以及瑶医药科研工作的推进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外,金秀瑶医药产业的发展并不乏产业基础。2002年,原金秀制药厂改制成金秀圣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已经按国家“GMP”标准进行了技术改造,并于2004年成为来宾市首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开发的瑶药系列产品有近10个进入国药准字系列。
     
    更难得的是,该县为防止大量采集原生瑶药,造成珍稀瑶药灭绝,早在2002年就开始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发展瑶药种植基地。据统计,目前全县种植各类中草药近两万亩。
     
    去年,自治区政府下发《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这是瑶医药产业化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此,韦佑江兴奋地说,这两份文件对示范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治疗标准体系、产业规模以及产业扶持政策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金秀的瑶医药产业必将从这两份文件里淘到“黄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