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蒙医药概览 > 正文
  • 蒙古族医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11 10:09:32
  • 核心提示: 蒙医药是我国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

     

    蒙医药是我国20079410758659.jpg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连年累月同寒冷、潮湿、风雪作斗争,战伤、摔伤等各种外伤也时有发生。这在客观上要求他们不断摸索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从而逐渐积累了调理寒热、治疗疾病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初步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古代蒙医药。后来又吸收了藏医、汉族传统医学和古代印度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
     
        蒙医以“三根”——赫依(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希拉(火热之意)、巴达干(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还包括阴阳五行、五元学说、七素及六基症学说。蒙医药与中医药相类似,但更接近于藏医藏药,看病是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与藏医一样是用双手切脉。
     
        蒙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为蒙医所常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且以植物药为主。据有关文献统计,目前蒙药的品种已多达2200余种,较为常用的药为1342种。这些传统蒙药被沿用至今,疗效确切而可靠,久用而不衰。
     
        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如用于治疗心悸、心绞痛、心脏病的广枣;用于止咳去痰、活血化瘀的沙棘;用于清肺热和治疗肝热病的蓝盆花;用于清热燥湿、风湿、痹症的文冠木。
     
        还有许多药材为蒙医和中医所共用,习称“中蒙药交叉品种”;蒙医和藏医同样用的,习称“蒙藏交叉品种”。
     
        蒙医治疗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多种特色疗法。
     
         蒙医正骨术。蒙医正骨术是历代正骨医学家们所积累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病症的疗法。蒙医正骨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浴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6个步骤进行。当用器械固定时,先用烈性白酒充分喷洒在伤肢骨折处和关节等部位,再进行揉捋按摩,有解毒、舒筋和活血的作用。
     
         放血疗法。应用专用放血器具“哈努尔”,在特定的部位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此法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骚热、疫热等热症,疗效显著。
     
        拔罐穿刺法。此法是放血疗法与拔罐疗法相结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进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浅刺几下,再行拔罐,吸出恶血与黄水,以达到改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的目的。
     
           酸马奶疗法。酸马奶疗法是蒙古民族的一种饮食疗法。酸马奶中含多种有益于机体的有效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大)等,具有强身健体,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尤其对伤后休克、胸闷、心前区疼痛疗效显著。
     
        蒙医“震脑术”。“震脑术”是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震脑术”以“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学说为临床指导思想,适用于牧民落乘、跌伤等外伤所致的脑震荡。一般先用布带将患者的头部紧紧围裹一圈,然后将装满沙子或米的碗用布蒙住,倒置在患者头顶,让患者将一只筷子横咬在嘴里,医生用另一只筷子敲打所咬筷子露出的两端,作为预备性(或诊断性)治疗,再用小锤隔着布带在患者脑后枕部震敲3至9次即可。
     
        此外,蒙医的外疗法还有罨敷法、涂擦疗法、油脂疗法等具有“特色”的疗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