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业界要闻 > 正文
  •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对王永炎院士的专访

  • 来源: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 时间:2015-10-20 09:32:16
  • 核心提示:中医药标准是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有效途径,是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载体,是规范中医药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

    中医药标准是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有效途径,是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载体,是规范中医药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是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专题访谈 Ⅰ

    2014年9月25日,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的“中国标准化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评选出了2014年标准化杰出人物,中央文史研究馆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被授予“标准化终身成就奖”,成为中医药届首次获此殊荣的专家。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的?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基础,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深刻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凝聚着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医药已经受到了国际关注和重视。

    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综合因素的医学模式转变,而中医药的发展代表着医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成为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标准审核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同样,也深刻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将占据优势地位。

    中国是中医文化的发源地,中医体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原创的思维优势,因此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体,最终要做出中国人认可,外国人也认可的标准,这是一件困难的事,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2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做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经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在当时,部分老先生认为中医药学圆机活法不求标准,但任何一个学科成熟的程度,标准都是重要的标志。

    【“肯定疗效,规范标准,发现机理”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我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最先接触的是《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相关制定工作。此后,相继开展了名词术语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成立了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承担了中医内科诊疗指南的制定。之后,牵头做WHO西太区组织编制的传统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几十年来,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我担任所长,把规范标准研究作为重点目标之一。中医中药要想走向世界,标准是重要的抓手,要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坚持做下去,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努力。

    3您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请您谈谈心得和体会。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作,我体会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及时集成当前科学先进的科学成果,采用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体现出中医药的时代特征、优势特色,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有可为,有可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标准规范值的前期基础是“研”,否则将是无根之木。在标准化初期,没有经验,允许适当的摸着石头过河,此后,则应该及时搜集指南、规范、标准实施后反馈的意见与修订建议,并认真总结经验,建立科学的方法学,为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指导。

    第三,标准化工作,当以人为本。在我组织的标准化项目中,多次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主要组织实施了内科指南和WHO指南的制定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团队中大部分对指南没有充分的认识,更不用说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集中培训,反复研讨,目前可以说,当前从事这两项工作的人才都渐渐成为了标准化行业的骨干力量,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团队,能够较好的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添砖加瓦。


    专题访谈 Ⅱ

    在国家中医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王院士的带领,行业相关团队及广大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制定中医药国家标准33项,行业或行业组织标准470多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指南临床应用率不高,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希望王院士针对本阶段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

    1在医改的大背景下,按病种付费成为医保控费的必要,指南将成为按病种付费的基础,如何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率,成为医保支付、报销的依据?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疗模式的改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药指南规范是中医药科研成果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转化而成,代表一个时期中医药行业取得的共识性的研究成果,是中医药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促进专业医生进行规范诊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规范使用中医药情况发生的重要技术文件。指南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充分发挥作用,并不断完善,是中医药标准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推广应用:】

    一是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大力推广指南中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引导医疗机构和市民更加广泛地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项目财务补偿试点方案和试点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试点开展相关工作,探索建立推进中医药在基层广泛应用的投入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三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中中成药临床应用培训,做好中药应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四是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指南后,建议要通过政府的支持,加以推广。

    2指南与路径从制定的目的来看,都是为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但两者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鲜明特点。

    第一,从管理目的来看,指南是系统发展起来的说明,其内容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共识度较高,是为了规范以医生为主体的临床诊疗专业内容,具有宏观的原则性和指导性;而路径是基于指南制定的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医疗组成员间的协同性、治疗的结果和时间性。

    第二,从适用范围来看,指南学术权威性较高、经过多次验证修订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共识度更高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路径与具体医疗机构关系更加密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关注诊疗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注重对操作过程中无效行为的控制。

    第三,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路径的制定应该基于指南,但其所包含的只要过程目前还未经过严格的验证,结合医院本身的实际情况,其内容也可能包括指南中没有的指标。

    同时,指南通常更重视对规范的服从性。另外,指南通常不包括对执行情况的持续监控和评价,而路径更重视对临床工作直接的、具体的指导、监控和评估。

    3中医临床诊疗标准制定工作成绩比较显著,但针对指南临床应用的评价、反馈、提升工作相对滞后,如何建立中医药标准的评价机制,引导中医临床诊疗标准不断改进、提升?

    【中医药标准的实施是中医药标准化活动最重要的环节。】

    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应用,取得最大社会效益。为使中医药标准更好地体现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促进中医药标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12-2013年度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全国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承担了中医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承担了中医标准应用评价项目并开展相关工作,评价指南为中华中医药杂志发布的中医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病种涉及中医内、外、妇、儿科等10个学科的161个病种。

    通过项目的开展,翼望加强标准推广应用和评价反馈,初步探索了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应用推广、评价反馈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也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实施推广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此大规模的指南应用、评价、反馈工作,在标准化行业内也不多见。

    所以,我想,问题中关于“针对指南临床应用的评价、反馈、提升工作相对滞后”尚待讨论。记得上世纪80年代《常见病证中医诊断疗效判断行业(标准)》,通过区域规划分级管理评审过程中由行政广泛推广应用比较成熟。

    【指南评价、反馈、提高工还存在很多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第一,要建立政府主导、学会组织、基地评价、起草人参与的指南评价反馈机制。

    第二,建立指南实施、跟踪、评价、反馈平台,形成通畅的指南评价反馈路径。

    第三,可以建立自发呈报系统,由临床一线医生,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指南应用评价反馈意见,供指南修订参考。

    第四,建立指南评价的关键技术方法,涵盖指南的质量评价、适用性评价、应用性评价、经济学评价等各方面。

    4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战略意义重大,但针对性的人才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明显难于满足标准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如何快速建立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根本,在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项目和WHO西太区传统医药临床实践指南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我常要求各起草小组,带着年轻人或者学生一起参会,请他们会上谈体会,讲认识,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学习,采用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干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后备力量。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中医药标准化人才。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的短缺,无论从数量,还是专业结构和综合素质上看,都表现为长期性、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缺乏。懂中医药技术的不懂标准,懂标准的不懂中医药技术,懂国际的不懂国内,懂国内的不懂国际,两者兼备者甚少。

    另外,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缺乏,外语能力和文字表达有限,需要尽快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专业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

    【我以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开展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

    一是对专业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加强中医药行业专业知识、标准化相关知识、专业外语和涉外英语的培训,使这些人员真正熟悉和掌握国际标准规则,尽快成长为国际化和复合型的标准化人才。

    二是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人员应及时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不断接受标准化方面的新知识、新理论,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在行业内普及标准化知识,学校可以增加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是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标准,自觉运用标准。

    四是鼓励长期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离退休老专家积极参与标准化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的主观能动性。五是建设标准化人才库,为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训、使用和管理等奠定基础。


    专题访谈 Ⅲ

    标准化战略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原创性成就,则是中医药标准化的重中之重,主导国际标准的最佳切入点。王院士作为中医药标准化的大家,“标准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希望探讨如何看待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提出一些寄语和展望。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的?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一门具有原创思维的生命科学。】

    中医药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通过华人的大量迁徙,以及旅游者、传教士等传播方式,传入世界各地。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71个国家,覆盖5大洲;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29个国家和地区以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随着中医药的广泛传播,及中医药国际服务和产品的贸易量的快速增长,标准化作为推进中医药走向国际重要手段,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针对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的国际需求和竞争也愈演愈烈。

    【中医药要想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要制定符合国际的标准规则。】

    开展中医药的国际化标准化工作可以为各国开展中医药相关活动建立良好的秩序和质量保证体系,具有一种科学、公正的约束力,这种约束是跨越国家界限的,从技术和管理层进行干预和权威,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医药标准要想发挥在国际标准中的战略作用,就要在符合国际标准制定程序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标准技术操作规范,指导中医诊疗实践行为,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中医药标准,从而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2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寄语与展望。

    2012 年贵阳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同志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六项目标和任务,同年,《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11个专栏、36个栏目,为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划。在此,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要以需求为导向。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几百项指南、规范已经发布,然而,一方面指南、规范不能满足行业内的需求,比如当前预防保健服务领域鱼龙混杂,假冒中医之名,服务不规范,夸大宣传的乱象,都提出了标准诉求,另一方面,部分标准被束之高阁,未被使用。标准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我想关键是标准是否满足了医、教、产、学、研的需求。需求分析是一份长期的工作,是制定我们今后工作计划的依据,是及时解决突发事件的保障。

    第二,中医药标准制定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标准数量重要,标准质量更重要。这就要求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共性技术和理论方法研究,提高标准的科学性。积极探索科研成果标准化转化的有效途径,促进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标准。坚持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的程序规范,调动行业内专家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标准制修订中来,提高中医药标准质量和水平。

    第三,中医药标准化管理要以协调为原则。协调国标委、卫计委、药监局、中医局等有关部门在标准制定方面的职责,协调标准制定与中医药科研、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专科专病、重点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的转化,协调各学术团体发布的团体标准间的和谐统一,协调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与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发展紧密结合。

    第四,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要团结各方面力量。要学习标准化建设超前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要鼓励中医药行业及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要引导、培养有意愿积极参与到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最终形成以政府指导为核心,行业内外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