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甘肃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甘肃 > 产业动态 > 正文
  • 甘肃省陇西县--“千年药乡”焕发无限生机 “华夏药都”谱写产业新篇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18 07:41:46
  • 核心提示: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在这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rd

    20151118081420.jpg

    20151118081441.jpg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在这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称。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甘肃省全力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使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

    建基地 提品质 打造安全产业链上游

        金秋时节,无论从连霍高速还是陇海铁路,当你途径陇西时,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药香扑鼻而来,遍野的百药已经成熟,药农们正在抓紧收获。

        陇西属温和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呈多样性,与中药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受益于良好的自然禀赋,陇西中药材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形成了明显优势。从品种看,全县已普查到种植品种310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从面积看,陇西种植中药材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从产量看,2014年全县中药材产量达到5.98万吨,占全市的31.3%、全省的20%、全国的1.5%,是全省中药材产量最高的县。

        为了切实保护好绿色道地品牌,陇西县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依托占地68亩的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工作,先后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同时,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并通过对比算账、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每年都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左右,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

        近年来,陇西县还抓住实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契机,在文峰、首阳等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建立了中药材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聘请了首席农技推广专家3名,中药材技术指导员19名,责任村农技员60名,加大对新品种、新材料、新机具进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的力度,对中药材进行例行检测和产地环境监测,开展品种引进驯化、标准化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培训,实现了基层中药材技术推广全覆盖。

        从去年开始,陇西县又试点开展了中药材产值保险工作,以降低了药农的种植风险,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化解价格波动带来的种植风险。

    造园区 搭平台 药材加工迈向精深化

        中药材提取物可以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和药物生产,是国内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中药材加工不仅可以延伸产业链条,规避大面积种植的风险,同时还能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军,使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起来。

        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在陇西目前已达5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5家。此外还有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11万吨。中药材加工已全面实现了从初级切片到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为促进中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陇西县从2008年开始,依托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修编,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布局,在开发区内规划启动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主”即巩昌中药精深加工区,规划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药材加工为主,分为饮片提取区、综合制药区和配套服务区三大片区。“两副”即文峰分园区和首阳分园区,文峰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药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为主;首阳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分别规划建设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和饮片加工园区,主要进行道地药材交易及初加工。

        目前,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3亿元,园区配套功能基本完善;先后引进入驻广东一方、河北神威、四川禾邦、奇正藏药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4家,其中一方制药、中天药业、普尔康药业等9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

        陇西县还紧紧抓住被确定为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先行先试工作试点县的机会,努力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先行先试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促进中医药加工产业向现代制药产业转移。目前,中天药业、一方制药、普尔康药业3户企业正在着手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品种的相关标准制定、设备选型、生产备案、生产布局等前期工作。依托原省卫生厅审批的复方中药处方,通过转让、合作等形式,加工中药配方颗粒制剂,进行临床试验,尽快取得许可生产,加快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产业化,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级中心、实验室。

    重培育 强监管 健全专业化市场体系

        随着党参等地产中药材价格的回升,陇西首阳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也日趋红火。陇西县充分发挥“天然药仓”的自然气候优势、“陇上旱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千年药乡”的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并整合原有文峰和首阳两个药材市场资源,结合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分别在文峰和首阳两镇规划建成了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两大专业交易市场。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于2011年建成投用,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拥有1100套可完全独立分割的产权式商铺、摊位,是集药业采购销售、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医药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中医药商业集合体,2014年实现交易额151亿元,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一期2.5万平方米商铺和交易大棚于2012年建成投用,2014年实现交易额28.3亿元。

        目前,陇西全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建成惠森集团“药材盈”等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3个、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网店20多个,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达到1000多家,其中63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每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抓项目 促升级 “天然药仓”变“天下药仓”

        在陇西,处处药材仓库林立。得天独厚的仓储环境优势,保证了药材仓储的质量,“药到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才优”成为业界的共识。

        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仓”。近年来,陇西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环节的规模扩大和仓储质量的有效保证。一方面,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储存技术,并引导甘肃富康药业公司启动了总投资8000多万元、日产1万立方米的氮气生产线项目,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充氮技术,切实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先后依托中天物流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150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配套建设规范化仓储库20栋5万平方米,新增仓储能力5万吨;引进康美公司启动建设了总投资10.75亿元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项目,全面建成后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年周转量将达到200万吨,较现有能力翻一番。同时,惠森药业集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合作,于去年8月制定并发布了中药材仓储企业仓储标准,将为中药材仓储业的规范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3家,静态仓储能力53.8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

    创名牌 广推介 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近年来,陇西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宣传推介,从200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7届中国·陇西中医药博览会,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去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陇西县筹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目前,全县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中天药业生产的“红芪口服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全国独家准字号绿色非处方类药品。

        陇西县坚持向科研要品牌的策略,与甘肃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一院三中心”将围绕中药材标准种植、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检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中天药业组建成立了陇药工程研究中心,奇正药业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大型高端检验检测设备16台套,可开展中药材含量测定等8项检验检测。

    抢机遇 明方向 再创产业发展辉煌

        在中医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陇西县委、县政府书写了一份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精彩答卷。谈到陇西中医药产业今后的发展,陇西县委书记鲁泽和县长陈彦吉信心百倍:将以打造“中国药都”为总体目标,坚持以“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物流现代化、研发高端化、产业循环化”为方向,力争“十二五”末,将陇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药源保障基地、全国知名的中药材加工转化基地、现期货交易基地、科技孵化基地和循环改造示范基地,全力促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以种植标准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药源保障基地。抢抓陇西被列为国家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的良好机遇,坚持扩面与提质并举,鼓励省内外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加大党参、红(黄)芪等道地药材无公害和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土地流转、签订订单等方式建设标准化中药材原料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创造条件申请GAP基地认证,力争每年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以上,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

        ——以加工精细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加工转化基地。按照大企业引领、小企业组团、高科技投入、高效益产出的思路,主动承接好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驻陇西,并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壮大发展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单一的切片、提取、中成药生产向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医药多元化方向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年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产值超过160亿元以上。

        ——以物流现代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现期货交易基地。切实加大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药材盈”信息平台和“药材盈”中药材手机报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网上交易,提高市场交易信息化程度。全力抓好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子系统建设,切实加快全县中医药产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仓储进程,切实提高中药材仓储质量和水平。争取“十二五”末全县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中药材交易量达到200万吨、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以研发高端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科技孵化基地。切实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管理,加大中药材生产各个环节质量检测力度,引导中医药企业加快GMP、GSP认证步伐,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交流,全面启动党参、当归、黄芪申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工作,积极开展新药开发、标准研制等工作,努力破解中医药产业发展瓶颈。加大中医药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中药材仓单质押、中药材产值保险贷款等新型金融信贷产品投放力度,着力解决中药材流通、加工、经销等环节存在的融资难题。

        ——以产业循环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循环改造示范基地。抢抓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的利好机遇,按照《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全力加大园区中医药循环化项目争取建设力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发展多种循环模式,全力推进“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力争将园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中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国家级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基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