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甘肃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甘肃 > 产业动态 > 正文
  • 甘肃:“千年药乡”如何做好“药文章”?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27 16:44:36
  • 核心提示: 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道地药材品种优势明显,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

    1001413909649831.jpg

    30141413909649847.jpg

     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道地药材品种优势明显,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半夏之乡”。甘肃中药材种类多、产量大、有特色,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和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

      日前,首届世界黄芪论坛在兰州召开。此次论坛旨在总结交流国内外关于黄芪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塑造陇药黄芪品牌,推进黄芪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示陇药黄芪的独特魅力。那么,作为以黄芪为代表的特色“陇药”目前的现实情况如何?其产品在开发、市场等方面的情况如何?“千年药乡”如何做好“药文章”?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有关方面专家,倾听了他们对于“陇药产业”发展的看法和意见。毫无疑问,蓬勃发展中的陇药产业正在成为富民兴陇的支柱行业。

      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

      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道地药材品种优势明显,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半夏之乡”。甘肃中药材种类多、产量大、有特色,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和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招商引资、整合重组、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总体呈现出了大宗道地药材呈规模化发展,陇药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态势。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全省制药企业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使甘肃扶正药业、甘肃独一味、兰州佛慈等一大批陇药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成为了推动陇药产业成长与发展的有生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初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医药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国药控股甘肃公司、兰州九州通等公司通过整合、扩容,分别建立了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营销网络。在中药材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方面,目前物联电子交易平台的专业网站达到15个。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有10家企业与18个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25个新药及保健品项目。

      据了解,201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产量达到86.7万吨,重点产区中药材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基地19.6万亩,建成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240亩,良种生产基地2.3万亩,种苗繁育基地4.2万亩。持证药品生产企业168家,有药品批准文号3024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8亿元。

      自主创新叫响“陇药”品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就会听到多方购买扶正冲剂、六味地黄丸等传统陇药的话题。因为这些颇具盛名的陇药质量上乘、品质优良、功效明显、疗效显著而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以致甘肃扶正药业、甘肃独一味、兰州佛慈等成为“陇药”的代名词。同时,我们也不时听到,有国外客户从台湾购买甘肃中药材。

      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倬霞说,“药材好药才好”是中药行业的信条。产学结合,规范生产,按照“道地、安全、标准、溯源”四要素,做好源头管理,是保证“药材好”的得力举措。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从源头上保障扶正药业核心产品品质,近年来,扶正药业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模式,以高校院所为依托,在道地药材主产区渭源、陇西等地开展党参、黄芪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本课题及甘肃省黄芪产业科研成果,借鉴省外及其它企业GAP实施经验,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科院、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扶正药业黄芪规范生产基地认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黄芪GAP认证申报资料国家局已受理,认证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固步自封,必然会导致落后。我们注意到,在今年的兰洽会陇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等专家就陇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明确表示,陇药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五大“瓶颈”制约“陇药”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省陇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条件相当的其它省份相比,其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层次水平仍然较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企业营销模式和营销能力较弱,未能对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广。加快推动以道地药材资源为基础的陇药产业发展,做优做强陇药及养生保健产业已成为陇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据省工信委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当前制约陇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化水平低,中药材种植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良繁基地不健全,传统产区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农药超量施用,无公害技术普及率低,标准不完善,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较小,仅占总种植面积的20%左右。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机械化水平低,药材主产区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省1900个从事中药材的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覆盖面不到药农的50%,没有建立加工企业、专业市场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三是精深加工能力较弱,省内中药材初级加工量和制药企业使用量不足药材总产量的30%,大量药材以低价格的原材料形式输出,现代中药制剂、保健食品、药妆、日化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综合效益差。四是科技研发水平低,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低,全省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产品低端同质化,缺乏高科技含量的专利新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五是营销观念滞后,市场投入少,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弱,营销渠道和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现代化营销模式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是制约陇药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

      打造“一体化”现代中药产业链

      毋庸置疑,只有完成从药材到成品的转变,甘肃才会从中药材资源大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药产业大省。那么,如何把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通过对中药材大品种的开发,带动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呢?业内人士认为,甘肃要把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通过中药材大品种的开发,带动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当务之急,甘肃要集中科技、资金、人才、企业的优势把药材变成成品,提高药材的增加值,进而带动药农的收入。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原产地环境的保护,建立标准药材种植基地,进行标准化种植,确保中药材的绿色安全。

      丰富的资源为陇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为载体,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大品种系统开发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健康产品制造、现代仓储物流及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以规模效益为目标,着力培育有品种、有技术、有储备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力量做优做强陇药和养生保健品产业。力争到2020年,以中药为主导的陇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中药种植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加工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仓储物流及商贸业实现销售额55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其中野生抚育和山地绿化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当归、党参、黄(红)芪、板蓝根、甘草、柴胡6大陇药品种规范化生产基地200万亩。重点培育5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争取3至5家企业上市。培育3至5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力争5至10个创新药物获得生产批件并实现产业化,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平均达到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建设以陇西为中心的大型区域性中药材专业市场,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改造提升仓储物流水平,发展大宗药材中远期现货期货贸易,做优做强陇药产业。

      据了解,我省在陇药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方面,主要以当归、党参、黄(红)芪、板蓝根、柴胡、甘草等品种为重点,发展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推动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在加工制造业布局方面,将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主要布局在中部地区,以定西、兰州为核心区域,围绕新产品研发、孵化、中药制剂和养生保健品制造、中药提取、饮片加工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建设四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其中,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布局新产品研发及孵化中试、中成药、药妆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饮料等;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布局中药提取物、复方配方颗粒、超微饮片、养生保健产品、药品、中药饮片等精深加工业;岷县中医药产业园主要布局中成药、中药饮片和膳食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等产业;渭源工业园主要布局中药饮片、保健食品、药品等产业。民乐中药材产业园主要布局以板蓝根、大青叶生产加工为主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药菜两用食品等产业。东南部地区依托独一味、岐黄药业等企业,发展中药制剂、功能性保健品和日化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做强优势品种,扩大经济规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