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妇科 > 正文
  • 女人用什么洗内衣最健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5-27 15:04:33
  • 核心提示:洗衣时不要放太多洗涤剂,要多漂洗几次,特别是内衣裤更应这样。

       不能用洗衣粉洗内衣?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懒,就算洗内衣都会用专门的小洗衣机。很多人在洗衣时,会习惯性选择洗衣粉。其实,机洗贴身衣物,洗衣粉刺激性太强,最好选择皂粉。

      皂粉是一种粉化肥皂的洗涤产品。皂粉去污原理同肥皂相同,物理、纯天然、低刺激,同时,它还保留了肥皂的良好去污力。而且,皂粉中添加的天然去污活性成分,还能保护织物,洗后的衣物需使用柔顺剂就能蓬松柔软,解决了多次洗涤后织物污垢积淀、硬化、带静电等问题,效果比洗衣粉更好。另外,皂粉洗涤产生的泡沫小,机洗时更易漂洗干净,避免残留物质刺激皮肤,还节省了用水,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日常使用洗涤剂时,还应该根据衣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洗涤用品。一般天然皂粉更适合洗贴身衣物、婴幼儿的衣裤和尿布等,洗衣液较适合洗轻柔衣物,洗衣粉更适合清洗牛仔服、厚重的外套以及窗帘、沙发罩等。

      洗衣服时的小细节

      有些人在洗衣服时,为节水,通常是先洗内衣裤,然后洗外衣,再洗袜子等杂物,一盆水洗到底,又脏又黑。这样虽然保证了部分衣服的洁净,可是最后洗的衣服污染很严重。特别是袜子和女性的内衣裤混洗危害更大,会引起女性阴部疾病。有些人为图方便省事,把所有换下的衣物集中放进洗衣机里一起洗,在洗衣机搅拌、摩擦的过程里,衣物上的细菌、颜色、脱落的纤维,不可避免地相互污染。拿到干洗店洗的衣物更复杂,有健康人的,病人的,或许还有传染病病人的。

      有的不良商家为获利而偷工减料,省去消毒处理工艺,也会导致疾病传染。

      有些人家的洗衣机从不清洗,只要转得动就一直洗,排水处的内壁积满了布屑和污垢,滋生不少病毒、细菌。洗衣过程里这些污物和细菌就会沾染到衣服上。

      不少人认为衣服太脏,或是认为洗涤剂便宜,往往过量使用洗涤剂,然而漂洗时间不够,衣服上常常残留洗涤剂。洗涤剂大多都是烷基苯类化合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还会影响肝脏功能

      干洗使用的洗涤剂多是四氯乙烯、汽等,对人体健康亦有害。按正常规定,干洗后的衣服要经过一段时间晾晒,等这些化学洗涤剂挥发掉之后才能穿。

      以上这些是不是您经常犯的洗衣错误呢?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洗衣方法?

      为防止洗衣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各人的衣服最好单独洗,至少应把小孩、大人的衣物分开洗;健康者、病者的衣服分开洗;内衣、外衣分开洗;不太脏的衣服、太脏的衣服分开洗;乳罩、内衣裤、袜子最好单独用手洗;洗衣时不要放太多洗涤剂,要多漂洗几次,特别是内衣裤更应这样;干洗的衣服拿回来要充分晾晒,等化学洗涤剂完全挥发后再穿;洗衣机应常清洗和消毒。

      洗衣机用完后注意什么?

      勤快的女士们洗完衣服,除了把洗衣机里外都擦干净,还要把机门关上,甚至在外面套上一个罩子。殊不知,关上洗衣机的机门不利于残留水分的蒸发,还容易滋生霉菌,危害家人的健康。

      人们也许没有注意到洗衣机的洗衣桶外面还有个套桶,洗衣水会在这两个桶的夹层中间来回流动。夹层不容易清洁,时间长了会附着大量的污垢。这些污垢里就藏着各种致病的细菌与霉菌,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繁殖得更快。洗衣时,霉菌孢子随水流散布会污染衣服并传播到人体上,导致人们皮肤瘙痒、过敏,甚至诱发皮炎

      日本大阪环境研究所对153台家用洗衣机进行的专项检测,证实了洗衣机是霉菌的滋生地:当水被注入洗衣机桶内15分钟后,每升水中的霉菌数最多达到4566个;室新洗衣机用过5个月后,内桶里的霉菌开始明显增多,并寄生在夹层中的污垢内;洗衣后开盖放置的洗衣机比不开盖的霉菌数量少40%。

      因此,用洗衣机洗完衣服后应该开着机门。顶部开门的波轮洗衣机要用干抹布将里面的水擦干,侧开门的滚筒洗衣机还要把镶嵌在门口的垫圈中的水擦干。不用的时候,应该把过滤袋摘下来,晾在外面充分干燥。

      怎样祛除洗衣机的污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