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四时养生 > 正文
  • 夏季养生要重视睡午觉 消疲劳解暑热

  • 来源:凤凰网 作者: 时间:2014-07-25 16:03:26
  • 核心提示:夏季来临,气温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在经过了一个上午的消耗之后,都有些疲乏,尤其是在午饭过后,总是迷迷糊糊的,所以这时不妨让自己休息一些环节疲劳,补充体力,这样不仅能让你

    夏季来临,气温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在经过了一个上午的消耗之后,都有些疲乏,尤其是在午饭过后,总是迷迷糊糊的,所以这时不妨让自己休息一些环节疲劳,补充体力,这样不仅能让你下午有精力投入功效,而且适当的午睡还会为你带来很大的好处。还有午睡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夏季养生要重视睡午觉 消疲劳解暑热 
    仅三成人会睡午觉
    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近三成的人有定时午睡的习惯,而这些人中,又有80%的人因睡姿不当、睡眠时间失度而使午睡质量大打折扣;另有过半数的人认为,午睡可有可无,实在太困时,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解解乏。
    但午睡对人恢复精力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夏季,正午时分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外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繁忙工作和学习,普遍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佳。如果午饭后正确午睡,会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下午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十分有利的。

    午睡的四大独特好处
    1.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上午,人的精力比较旺盛,这是因为经过了一夜休息,内部机能获得了休整,前一天的疲劳消失了。但是一个上午工作或学习以后,由于体力和脑力的高度集中和紧张,新的疲劳又产生了,并且人体内的热量也有很大的消耗,这时候生理机能除了要求补偿消耗掉的热量外,也要求能够适当地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在下午拥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应对工作。
    2.补充睡眠、消暑解热。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早上鸟鸣蝉噪,夜间蚊叮蝇爬,加之暑热袭人,夜间入睡迟,早上醒得早,不仅睡眠时间短,而且睡眠质量也不高,这就更需要通过午睡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况且,由于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中暑大多发生在中午前后,此时若能来个午睡,放松静养一下,会降低中暑的发病率。
    3.增强体力、改善功能。午睡虽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短暂,但它所产生的效应却不容忽视。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对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午睡还具有增强机体防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午睡还可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机会。
    4.保护大脑、缓解紧张。睡眠时,不但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受到保护抑制,得到休息,同时身体各部分也得到一个全面的休息,全身肌肉松弛了,因活动而消耗的体力就可以逐渐恢复过来,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就可以平静地规律工作了。

    健康午睡的8个要素
    1.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油腻食物会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
    2.睡觉时应垫上枕头,这样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力,防止打鼾,并有助于胃肠消化功能。
    3.午睡姿势以平躺仰卧或侧卧为佳。
    4.把握好时间,午睡时间长短,可随夜晚的睡眠状态及上午工作的劳累程度而定,一般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睡得太长会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头部昏沉。
    5.醒后轻度活动,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6.避免受较强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此时要避免风寒,避免空调与电扇直接吹向身体。
    7.不要坐着或趴着打盹,伏案午睡和坐着打盹都会减少头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耳鸣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时间长了还可能引发脊柱变形、腰肌劳损等。有的人用手当枕头,趴在桌上午睡,这样会使眼球受压,还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8.午睡不能随便躺下就睡。不少人觉得中午时间紧,在走廊上、树阴下、草地上、甚至水泥地上躺下就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轻者醒后易造成身体不适,重者会受凉感冒。另外,也不要在风口处睡,这样容易着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