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情志过激易内伤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04 13:56:24
  • 核心提示: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喜、怒、忧、思、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

    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喜、怒、忧、思、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严重后果。

    喜伤心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乐愉悦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有益于恢复身体疲劳,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欢喜过度,则导致心气换散不收,如《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甚至神志失常,狂乱等。

    怒伤肝

    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怒志人人皆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变化。但大怒或郁怒不解,既可引起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精血律液运行输布障碍,痰饮淤血及癥瘕,积聚内生,又可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因此,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忧(悲)伤肺

    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由肺精、肺气所化生。人在过度悲哀或过度忧伤时,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临床常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及干咳、气短、咯血、音哑等症状。

    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虽为脾志,但与心神有关,故有“思生于心,而脾应之、思虑过度,最易妨碍脾气的运化功能,致使脾胃之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池,因而出现不思饮食,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形容憔悴、头晕目眩,气短等。

    恐伤肾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的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甚则遗精、阳痿及耳鸣、耳聋、头眩等症状。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减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就会难以承受,故而易引起疾病。

    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

    1、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

    2、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自寻苦恼。

    3、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

    4、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云烟。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

    5、平日多参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动,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可以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腑安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