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情志调摄 > 正文
  •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赵大夫 时间:2013-09-09 11:00:00
  • 核心提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就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看成重要的致病因素。认为这七种过度的情绪变化,可以引起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称为气机紊乱,所谓“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就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看成重要的致病因素。认为这七种过度的情绪变化,可以引起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称为气机紊乱,所谓“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精神状态与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对预后也有巨大影响,甚至强调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过分强烈的情绪变动,也常常是引起暴死的重要诱因。高血压患者突然暴怒,诱发中风,因脑出血而骤死的并非少见。心脏病患者在过分激动时,也有可能骤然死亡。

      精神内伤可以致病,调养精神则可防病。那么,怎样调养?中医认为不应让精神过分耗散一,而应让它内守。也就是说,要避免过度的精神波动,尽量减少忧思郁怒,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自在,使心情处于恬静状态,这样就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气机调畅,疾病就难以发生。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就是内无所蓄;“淡”就是外无所逐;“虚无”是虚极静笃,致于自然的意思。“恬淡虚无”实即摒除杂念、畅遂情志、神静淡泊,保持“静养”之意。

      精神内守,有利于防病祛疾,抗衰防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而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不干那些损人利己的事,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自然心静神安。神气清净内守,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邪不能害,自可益寿延年。

      要想达到精神内守,就应努力做到“四不”。

      不贪得 做人一定要戒贪欲邪念。只有甘于淡泊,没有过多的贪求,才能神安气定,体健寿高。   
     
      不患失 对于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则对健康十分有益。只有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这样就能保持心境的安静。

        不动情 面对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既要从容面对,又要自我克制,自我调适,自我解脱。无烦恼所困扰,则精神轻松,免疫力高,病魔便会退避三舍。

        不小气 要改掉自私的毛病,心胸宽广,宽以待人,宽以容人,凡事应该看得远点,想得通点,想得开点,不要事无巨细都“往心里去”。一个人如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光,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称心如意,则心静神安,灾病不生,福寿永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