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治未病理论 > 正文
  •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经历——发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1-31 08:37:00
  • 核心提示: 汉代,张仲景发展了《黄帝内经》、《难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在《金匮要略•脏
    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列“上工治未病”于首条,告诫人们平时就应注意“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
     汉代,张仲景发展了《黄帝内经》、《难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在《金匮要略•脏
    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列“上工治未病”于首条,告诫人们平时就应注意“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只有“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均说明如果能内养正气,外慎风邪,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重视“治病萌芽”,提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的有病早治的思想,具体采取的防治措施,如“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张仲景最突出的贡献是实现了对“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应用,在《金匮要略。脏腑经
    络先后病脉证》中遵《难经》之意,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并创“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所以“防变”还当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成为
    既病防变灵活运用的经典论述。书中处处蕴含着既病防变的思想,如《金匮要略‘痉湿喝病
    脉证并治》曰:“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动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
    之。”太阳病虽在表,有里传之势,为发痉先兆,若不加治疗,将发展成角弓反张、卧不着席的痉病,故选用葛根汤以生津养筋;《伤寒论》第八条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
    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即是根据六经传变规律,
    预先针刺阳明经穴位以防太阳病邪气内传;又如《伤寒论》第六十五条,由于“发汗后,其
    人心下悸者”,“欲作奔豚”,予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使奔豚将发而未发;以及治阳明腑
    实证所创三承气汤急下存阴法,皆是为“治未病”的典范。
        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还包括“病后防复”,即病后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的
    复发。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谓:“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
    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强调适其所喜,避其所恶,选用适当的治疗药物和护理方法。并在《伤寒论》中于六经病篇之后,设有《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新愈,
    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示人疾病初愈,应慎起居、节饮
    食、勿作劳,做好疾病后期的善后治疗与调理,方能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以收全功。
        华佗强调运动健身之法,也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
    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户枢不朽是也。”认为运动有强健脾胃的功能,可促进饮食的消化输布,使气血生化充足,气血流通,而健康长寿。《后汉书•方术传》载其创“五禽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El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同时,还提到“从天地阴阳”、“调神气”、“慎酒色”、“节起居”、“省思虑”、“荣滋味”等,都是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晋代,中医治未病思想也有广泛运用。范汪所著的《范东阳杂病方》中即有灸法防霍乱
    可使人“终无死忧”的记载,并把这种防病的灸法称为“逆灸”。葛洪提倡导引和药物预防
    保健,“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或伸展,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
    或吟,或息,皆导引也”,“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
    《肘后方》还论述了艾叶重灸住室,可防止传染性疾病蔓延。
        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寒冷地区用灸法预防小儿惊风的民间习俗,“河
    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同时,巢氏还反对不分寒热一律给新生儿逆灸的做法,体现了灸法保健也要辨证施灸的思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