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治未病理论 > 正文
  •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2-08 15:26:00
  • 核心提示: 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又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都是在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正气受损不重,因此早期治疗很容易解决问题。正像《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疾病在早期即被治愈,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恶化。否则,等到病邪强盛、病情深重时再去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类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治疗“已病”只是在疾病发生后不得已的应对措施,是“消极医学”;而‘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该说是中、西医的共识:但是现代预防医学主要是针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和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则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维护“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健康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健康都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人生价值的基础,是实现家庭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其8%~l0%生产力的提高是由于国民健康状态的改善而实现的。现代健康理念不仅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对健康下的定义来看,它不仅是要求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是指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按照WH0当初确定的这个标准,真正能够达到健康水准的人恐怕为数不会很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符合WH0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而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中,剩下的70%的人则处于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具体到我国,当今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已成为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各类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再者,身体有病无病,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健康的认识也在发展和变化。后来健康的定义又被进一步细化为l0项具体评价标准,分别从精力、态度、睡眠、应变能力、抵抗力、体重、视力、牙齿、头发以及肌肉l0个方面加以衡量。当今,人们又逐渐认识到:考虑到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外界进行着各种交换,并不断地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和刺激;处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中的个体,有的人生病早逝,而有的人却做到了健康长寿。因此,原有的健康定义似乎应该再加入这样一种能力,即“能够保证个体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营造生活的能力”。
        较长时期以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欲求日益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公式认为,100%健康=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并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医学发展趋势由“以治病为目标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
        这表明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