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研究新动态 > 正文
  • 广东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研究

  •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 作者:许仕杰 黄纯美 陈建南 赖小平 时间:2013-10-24 14:20:00
  • 核心提示: 广东省对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承担“先行先试”任务的探索与示范。在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过程中,一直注重部门协定和政策研究。根据当前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扎实、全

        广东省对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承担“先行先试”任务的探索与示范。在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过程中,一直注重部门协定和政策研究。根据当前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扎实、全面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广东省各级政府的重要战略课题。鉴于此,项目组就“广东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政策研究”专题进行了调研,具体阐述如下。
      一、健全广东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
        领导体制
        中医药管理部门在构建的“治未病”服务体系中要发挥领导机制的作用。中医药管理部门设立横向的领导小组和纵向的服务流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发展战略,提出“治未病”工作总纲,确定“治未病”相关人事安排,审议“治未病”工作重大事项。服务流程则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统筹“治未病”相关部门的工作,负责制定“治未病”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中医预防保健的相关学科研究,总结“治未病”工作经验,提出对工作中存在缺欠的改正意见。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治未病”服务体系才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创新中医药工作领导机制,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006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德江书记和华华省长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和总结讲话,出台了《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全面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确保省委、省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广东省成立了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德江书记和华华省长亲自挂帅,3位省领导任副组长,13个省直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建立了高规格和强有力的省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有17个地市先后成立了振兴中医药领导小组,确保了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2.加强部门协调,共同营造中医药发展浓厚氛围
        广东省的中医药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工作的扎实开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力,社会支持,共谋发展的社会氛围。全省有17个地市召开了中医药大会,出台了50多个政策文件。一年来,中央及广东省媒体报道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新闻、消息2 860多条,电视专题报道130期,开辟中医药科普宣传专栏、专家讲座120期,省电视台等影视部门正在拍摄体现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影视作品。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同营造中医药发展的浓厚氛围,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探索“治未病”工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
        运行机制
        广东省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基础上,构建广东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应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实施三大转变。
        1.主体导向
        从“市场化主导”向“公益性导向”转换。
        2.服务重心
        从城市高端人群向基层农村广大群众转移。
        3.服务链发育
        从“重外延”向“高内涵”提升。
    三、制订支持推广“治未病”健康服务的规章制度
        与配套政策
        1.服务机构准入政策
        随着广东省“治未病”政策的推动,应逐渐确定“治未病”服务机构的准入政策,建立一批能够真正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具有实际意义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机构。这对构建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专业服务人员壅入政策
      中医药人员的准入将影响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定位。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中医预防保健人力资源是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应从“治未病”预防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即体质辨识、针对个人的健康调养、特色医疗为出发点,确立专业服务人员的准入政策。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中医“治未病”用于未病、欲病、病中、病后的整个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为全体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医药全面继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
        3.修订现行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
        修订现行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是广东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贯彻国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重新修订现行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应突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功能,提供健康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过与新型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结合,促进健康管理和中医健康文化传播,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体系内可设健康管理中心、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养生咨询门诊、传统诊疗中心、“治未病”培训中心、“治未病”社区服务点、名中医馆等。
        4.医保政策和服务补偿政策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但“治未病”服务项目尚未纳入社保范围,不少群众不愿意或承担不起“治未病”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未病”的推广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因此,医保政策和服务补偿政策的出台将很大程度上促进“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本课题已将此项列为重点研究的内容,讨论在医保报销目录增加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适当提高保险的比例,以减轻群众就医的经济负担,帮助群众满足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5.价格政策
        中医药疗法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但许多“治未病”服务无收费项目可依,这是阻碍“治未病”服务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从“治未病”服务体系成立之初就要开始对各个服务项目申报物价标准。根据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每年总结并上报物价局,进行及时的项目修改与补充申报。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等)的理解与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价格政策是推进“治未病”新项目在广东省范围推广的重要途径,解决了制约“治未病”服务的瓶颈问题,也为“治未病”预防保健纳入医保范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6.积极的科技政策
      科研是临床经验的科学验证和总结提高。国家、省市在这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但是,科研中投入经费过少,严重制约了“治未病”科研的发展,国家、省市支持“治未病”相关课题立项外,在科研经费上应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引导和鼓励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新型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检测仪器,中医药保健品;继承和创新传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疗法。
      7.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应给予积极地财政政策支持。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人口数和提供的中医药项目、数量、质量以及综合项目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用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才内培外引、知识宣传及科研等工作方面提供财力支持。
        8.吸纳民间资本鼓励政策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需要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以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一方面要加强体制内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系统、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规范市场上已有的养生机构,建立相应的行业职业准则、从业人员培训及职业标准、绩效考核评估等;吸引市场上的民营资金进入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领域,引导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产业链,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技术(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健康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支持,活跃“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市场,促进适当的市场竞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