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体质保健养生 > 正文
  • 体质与疾病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3-10-21 14:42:00
  • 核心提示: “体质”是个体所特有的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由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中医体质学说”早在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初见端倪,最近三十
       “体质”是个体所特有的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由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中医体质学说”早在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初见端倪,最近三十多年被明确提出并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中医诊病重视“看病的人”,“人”不同,“证”有别,治法也就各异。而“人”的不同,归根结底正是“体质”的差异。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的“疮家”“衄家”“湿家”等便是各种宿疾缠绵日久,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受损而形成的不同体质。仲景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对患者的体质高度关注,开创了中医体质论治的先河。以下两段条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疮家”是长期罹患疮疡的人,此种人毒热之邪蕴结,逐渐伤其阴血。阴血亏虚,虽有表邪,不得发汗,汗出则致血虚风动“衄家”是长期鼻衄的人,这种人因长期失血,故必血虚。中医自古就有“血汗同源”的理论,血已虚,倘再发汗,则更伤血。血大虚,心神失养而致失眠;血不柔筋,故额上陷中处筋脉紧急、眼珠不能转动。两段条文充分体现了仲景对体质因素的重视,同时可以看出,长期慢性疾病对人体质会产生影
    响。相反,体质同样也会影响疾病的易感性、转归及预后。
      如阳虚阴寒体质者易感受寒邪,阴虚阳热体质者易感受火热之邪;肺阴虚者易感受燥邪,脾阳虚者易感受湿邪。而同样是感受了湿邪,阳盛体质的人湿从热化可出现身疼、身黄色鲜明;阳虚体质的人湿从寒化而出现身疼、头痛而喘、身黄色晦暗等。关于体质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灵枢》中有充分论述。黄帝日:“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日:“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其中“已”是“痊愈”的意思。“热”与“寒”就是两种不同的体质类型。
        体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人罹患疾病的种类。现代研究表明,中风病人的体质类型多为痰湿质、瘀血质及气虚质;高血压病人的体质类型主要是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红斑狼疮患者的体质类型多为阴虚质,其次是阳虚质和瘀血质。因此,明确自己的体质类型,对偏颇体质积极调理,为“未病先防”、改善机体健康状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
      体质的分类在《内经》中五花八门。有按阴阳、五行分类的,有按体型分类的,有按情志因素分类的,亦有按心理特征分类的。《内经》认为机体感邪后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虚弱者“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种强、弱的划分是最简单的体质分类方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的“阴、阳”。之后的两干多年间关于体质的分类也是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标准。2009年,由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运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建立的体质辨识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出台。此标准将体质分为9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其中平和质为阴阳平衡的正常体质,其余8种均为偏颇体质类型。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自身的体质类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9种体质的基本特征。
      平和质者阴阳气血调和,故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平素患病较少;气虚质者有疲乏、气短懒言、自汗等气虚的表现,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且病后康复缓慢;阳虚质者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恶冷,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病,且感邪易寒化;阴虚质者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易患慢性劳损、失眠等疾病,感邪易从热化;痰湿质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多体型肥胖、胸闷痰多、口中黏腻,易患糖尿病、脑梗、 心绞痛等疾病;湿热质者常油光满面、大便黏滞、口苦苔腻,易患痤疮、痈疖、黄疸、泌尿系感染等疾病;血瘀质者多肤色晦黯、唇舌紫暗,易患肿瘤、疼痛及出血疾患;气郁质者常情志抑郁、忧虑脆弱,易患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特禀质为过敏体质或存在先天生理缺陷,易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荨麻疹等过敏疾患或先天愚型、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
        现代研究证实,体质类型不同,肿瘤的易发性也不同,如气虚 质是鼻咽癌的敏感体质且贯穿于鼻咽癌发病的全过程;子宫肌瘤患者中,除平和质外,瘀血质和气虚质是易发体质。
        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因先天禀赋是决定不同体质类型的基础。但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因后天因素如精神情志、地理环境、饮食起居等对体质也有着重要影响。倘若对偏颇体质人群进行饮食、运动、情志等各方面的调理,纠正或改善由于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所导致的体质偏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从而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亚健康状态人群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危险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发展为疾病。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等人对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同体质人群中亚健康人数分布不同,与其他偏颇体质相比,亚健康状态人群多分布于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4种体质,不考虑体质间相互影响的前提下,这4种偏颇体质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较高。因此,对于这4种体质类型的人群,通过必要的养生调理来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体质学说”不仅为“未病”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其对既病个体的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如研究证实,对气郁体质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逍遥丸加针刺的方法调理患者的体质对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辨清体质、调理体质偏颇可有效的防治疾病,这是中医带给人类健康的巨大财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