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人体体质概说 > 正文
  • 分辨体质,体质就在我们身边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1-30 08:56:00
  • 核心提示:一般而言,体质有身体素质,形体质量、个体特质等多种含义。体,指身体、形体、个体;质,指素质、质量、性质。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

    一般而言,体质有身体素质,形体质量、个体特质等多种含义。体,指身体、形体、个体;质,指素质、质量、性质。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归纳而言,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现代生物遗传学研究也证实,构成DNA四种碱基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无穷无尽的形态结构,形成了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DNA有完全相同的碱基排列次序。因此,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体质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也就造就了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人类不同的个体体质特征、体质类型与其健康、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徐灵胎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临床经验十分丰富,著作颇多。他在《医学源流论·病同人异论》中指出:“天下有同此一病,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用同一个方法来治不同的人其效果就不同。人有不同的体质,用这个方法有效,那个方法就没有效了,这就是病同而人异。

       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根子”,解决根子就是治本。解决了根本,才能治好各种疾病,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医学几千年,一直在“求本”,在找“病因”,但我们找到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呢?为什么他会得高血压、糖尿病?因为他有代谢综合征。为什么得代谢综合征?因为他肥胖。为什么他肥胖?因为他不注意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为什么他注意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还会肥胖?因为遗传。那如果他家只有他自己肥胖呢?不知道。这个“本”究竟应该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体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下,见血压高就降压,血糖高就降糖,血脂高就降脂;如果是一个病人同时患这么多疾病,则每次要吃一大把的药。这是根据一个个病,一个个指标来看。结果,帽子越戴越多,药越用越多,量越用越大,肝功能不行了,肾功能不行了,各种合并症出现了。而现在研究最先进的思想是把所有这些单个的病看成是一个总的病,即代谢综合征。从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去解释其发病原因。我们给它一个名词叫做“共同土壤”。正是由于这个共同土壤才产生了这些病。

       什么是共同土壤呢?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中风等疾病的人属于痰湿体质的较多,那么痰湿体质就是发生这些疾病的“共同土壤”。由此,对于这些不同的病,我们都可以异病同治。因为我们的治疗是针对它们的共同土壤来的,针对它的体质为背景来的,在治疗上可以判断它的趋势。

       过去人们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被疾病“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其实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其他还有“结石体质”“结核体质”“痛风体质…“糖尿病体质”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这样,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体质差异现象给医学带来了治疗、保健的新思路。如果我们从体质的角度去干预治疗,把一连串复杂的问题放在同一个背景下去考虑,以人为中心,在综合分析个体问差异性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疾病诊疗方案,既考虑“一人之所患病”,又考虑“患此病之人”,进行体质调节,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生存的土壤。就像《西游记》里与妖魔鬼怪斗争的孙悟空,只用一种本领是不能对抗所有的敌人的,而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法。因此.我们首先就要从研究个体差异人手,研究体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