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既病防治 > 正文
  • 中风的防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2-08 09:33:00
  • 核心提示: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El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多端,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而得名,又称“卒中”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El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多端,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而得名,又称“卒中”。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中风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
    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
    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第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
    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
    病约l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万~700万。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
    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应用治未病理论防治中风,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一、未病前的调摄与防治
        凡存在下列危险因素之一者都被列为中风的高危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者或肥胖、长期服抗凝药治疗、吸烟、过度的饮酒、久坐不
    动、锻炼较少者。高危人群通过积极养生与防治,可有效防止中风发生。
        1.健康教育和定期检查
        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了解中风的危害性,使人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动采取积极的
    预防措施,定期体检;告诉人们中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知道如何预防;发
    生了脑中风后应该如何应对。例如,发病后何时去看病时机最佳;首先应选择什么样的医院
    就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等。
        2.生活起居及情志调摄
        (1)调摄精神情志,切忌过分激动,如愤怒、焦虑、兴奋、大惊大恐等。
        (2)慎防跌仆摔倒;平素用力不可过猛(如大便、剧咳),不要太过劳累。
        (3)现代医学认为,脂质代谢失常、血脂增高是动脉硬化的基本因素。而血脂增高常因
    进食动物脂肪过多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所致,同时与肝炎、糖尿病、肾病、肥胖及内分泌功
    能失调亦相关。对此,要注意饮食调理,食用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等绿
    色食品。
        (4)不要过量饮酒:所谓过量饮酒就是每天超过半两白酒或者一罐啤酒。生活要有规
    律,如在传统节日时常有聚餐,这时过度的营养再加上酒,尤其对高危人群不利。
        (5)吸烟是引起中风至关重要的因素,包括主动抽烟和被动抽烟都会导致中风。
        3.方药调摄
        (1)红花油:红花油中的亚油酸含量是目前已知所有油中最高的(73%~80%)。亚油
    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长期食用,有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作用。
        (2)大蒜:每日食生大蒜6g以上,长期坚持,能防止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胆固醇升高,
    清除脂质在血管壁的堆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溶解体内“瘀血”的作用。其有效
    成分为大蒜甙和大蒜油中的某些含硫化合物。
        (3)血脂宁:山楂、何首乌各15g,决明子9g,橘皮4.5g,猪胆汁0.2g。此为1日剂
    量。碾末装入胶囊,分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此方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黏度。
        (4)山楂降脂片:每片含山楂提取物0.06g,每次2片,每日3次,连服4周为l个疗
    程。
        4.加强运动
        运动是预防中风最有效的方式。气功锻炼帮助高血压病、动脉样硬化者缓解病情,进而
    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
        (1)可选择练静功,开始练放松功,后以站桩功为主;先练坐式,后多练站式;并经常
    辅以保健按摩。练功时要求心静、放松、气沉。所谓气沉,是在自己意念主导下,把上逆之
    气沉下去。练时,先轻轻呼一口气,吸气时意想气自上而下,从胸部下沉到丹田。
        (2)脚腕转动疗法: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年龄45岁以上,并有可能发生中风的患者,
    可于每日早晚睡在床上或坐在床上开展此疗法。先将脚背伸直,两脚踝向外转动l5次,向内亦转动15次;然后两脚背缩回竖直,两脚再向外转动15次,向内转动l5次。长期坚持此法锻炼,有预防中风的作用。
        5.关元百日灸
        即每年从立冬日起,将艾点燃,对准关元穴灸l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连灸
    100天,可预防中风发生。
        高危人群除通过养生等预防中风外,还需正规治疗基础疾病,努力去除各种危险因素并
    适当使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节血脂或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防治有可能导致中风的其
    他疾病。
      二、中风先兆的调摄与防治
        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前有一过性的征兆,如出现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或者一过性的言语不清,这预示着患者有严重的中风倾向,或称为中风的“先兆症状”,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对中风的强化预防。对于中风先兆症状的认识及预防,前人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证治汇补》指出:“平人手足麻木,不时晕眩,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一)中风先兆的诊断依据
        中风先兆的诊断依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年龄在45岁以上,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
        2.近期内反复出现突发性的、一过性的、可逆性的(大都在24小时内逐步缓解的)以
    下症状而用其他原因无法解释者:①头晕胀痛,两眼发花,头重脚轻,面赤耳鸣,恶心欲吐,
    手足麻木无力,甚者语言謇涩、血压升高。②言语不清,失语、失读、失写。③突发眩晕昏
    厥,吞咽困难,步履不稳,行如醉汉(步行偏向一侧,呈弧形线前进)。④偏盲,眼球震颤,
    舌伸向一侧,双侧瞳孔不对称,偏身感觉障碍等。⑤单侧肢体麻木、力弱,一过性半身不遂。
    ⑥太阳穴处静脉明显突起。⑦四肢肌肉跳动,无名指一时性的挛缩。⑧睡卧自觉身体沉重,
    或睡中口角流涎等。⑨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或有动、静脉交叉压迹征。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因病机不尽相同,临床见症自然有轻有重,有多有少。只要具备上述
    一组症状者,即应引起注意,并结合病史而综合考虑,及时进行防治。
        (二)中风先兆的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有中风先兆,应及时防治,如要求患者安静休息,不要紧张,以及节饮食、慎
    起居、远房事、养精神等;同时运用下述方法,以截断病情发展。
        1.中医辨证调理
        (1)肝肾阴虚证
        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血菀气逆,风痰上扰所致。
        主症:面红,头晕目眩,步履不稳,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一过性半身不遂。舌红,脉
    弦。
        治法:滋阴镇肝熄风,引血下行。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牛膝、生赭石、丹参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
    芍、玄参各15g,茵陈、麦芽、石菖蒲、大黄、甘草各lOg)。
        (2)痰湿内盛证
        因痰湿内盛,肝风夹痰上扰,气血上逆所致。
        主症:形体肥胖,头晕目眩,语謇舌强,肢体麻木或一过性半身不遂,甚或昏仆。舌苔
    厚腻。
        治法:豁痰息风通络,引血下行。
        方药: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白术、茯苓、天麻各12g,僵蚕、胆南星、大黄各10g,钩藤、桑枝各15g,怀牛膝、代赭石、丹参各30g)。
          由于中风先兆的出现与“气血并走于上(头部)”有关,故防治过程中无论哪一型均应
    “引气血下行”,两方中重用牛膝、代赭石,目的即在于此。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
    “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脑充血症无上之妙品。”代赭石有助牛膝引血下行之功,张锡纯说:“生平治此等症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此外,凡一过性神昏窍闭者,必要时还可选用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药服之。
        2.经验方
        (1)丁氏七妙汤:生芪30g,生石决明20g(先煎),金银花l5g,夏枯草l2g,当归、赤
    芍、防风各9g,生甘草5g,鲜桑枝30cm。血热者加牡丹皮9g,倍用夏枯草;手足木甚者加
    牛膝l5g,淡竹叶l2g;手足麻甚者加太子参30g,稀莶草l5g;口干舌燥者加生地30g,石斛9g;气不顺者加沉香3g冲服;心悸不寐加枣仁9g,珍珠母30g(先煎);便秘加生大黄6g
    (后下)。
        本方适用于年过半百,自觉手指(或单侧、或四肢)发麻,或手足抖动不能自主,面红
    如醉状,头目眩晕,头重脚轻,唇舌发麻不灵,言语不清,或失语善忘者。丁氏以此方预防
    发生中风,效果显著。
        (2)中风片:川芎、赤芍、草决明、菊花、地龙、水蛭,共制成片剂。
        有报道,陕西中医学院以此方预防有可能发生中风者150人,结果全部有效。
        (3)丹参制剂:若有条件检测血液流变学并发现异常,或系一过性脑缺血者,均可选用
    丹参制剂,如复方丹参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或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
    液500m1中静脉滴注,每日l次,l4天为l个疗程。或用补阳还五汤,每日 1剂,对血液流变学异常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针灸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灸足三里、绝骨,后灸涌泉(均双侧),每日灸l次,每穴灸15
    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直至症状消失1周后为止。
        三、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指对发生中风以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的发挥,获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各种权利,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预防再发,一般得过一次中风,五年内第二次中风的机会将是30%。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必须争取早期康复治疗,尤其在发病后的前3个月内的康复治疗是
    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但对病程长者,其潜在功能恢复能力也不容忽视,应当继续
    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也可达到改善功能的效果。根据临床经验,在发病后两年内,如果康
    复措施得当,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中风后遗症属难治病证,综合康复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最佳方案。主要有效康复措施如下:
        1.中药康复治疗
        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
    有养血平肝息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
    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肾补脑髓、化瘀豁痰开窍的
    河车大造丸合安脑丸。对口眼歪斜者多用祛风、除痰、通络的牵正散加减。
        2.针灸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效果显著,尤其对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等有
    促进作用,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宜生命体征一稳定就介入。
        (1)主穴: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2)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
    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者加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风市;肘部拘挛加
    曲泽,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拘挛加八邪,足趾拘挛加八风;足内翻加绝
    骨、丘墟透照海;足外翻加中封、太溪;足下垂加解溪;语言謇涩加廉泉、通里;头晕加风
    池、完骨、天柱;便秘加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3.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
        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
        4.其他康复方法
        如在被动运动期配合推拿康复法、气功诱导康复法等,都有一定效果。重视心理治疗,
    建立患者良好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参与进行肢体运动的康复训练,对残疾功能的恢复也极
    为重要。这里还应包括一项“康复护理”,以便配合实施康复计划的完成,也可防止患者二
    次伤残的发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