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针炙疗法 > 正文
  • 艾灸疗法 也需辨证施灸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欧阳军 时间:2013-11-27 08:50:00
  • 核心提示: 灸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它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陈艾效果佳
    施灸的原料有很多,但多以艾为
      灸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它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陈艾效果佳
      施灸的原料有很多,但多以艾为主,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好,故有蕲艾之说。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气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叶以陈久者为佳,艾叶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古人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有一定影响,质量好、无杂质、干燥者效力大、疗效好,反之则差。
      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一般可根据治疗的需要选用,直接灸时,要用细软艾绒,避免灸时松散脱落、灼伤病人皮肤、衣物。间接灸时质量要求可稍低,可用粗艾绒,当然能用优质艾绒更好、更安全。艾绒贮藏时应放人干燥容器内,谨防潮湿和霉烂,并要木定期反复暴晒,确保艾绒质量,发生霉烂的艾绒不能使用。
        艾灸适应症广
        有的人认为艾灸只是用火烤一烤。热一热身体而已,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灸法和针刺同样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恢复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灸法的种类繁多,操作方法多种多样,但使用灸法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治疗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部位、穴位。即艾灸也一定要辨证,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样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证非常广泛,内、外、妇、儿各科急慢性病,不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证,目前临床上以治疗寒症、慢性病以及一切阳虚久病者为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通痹。适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痹症、痛经、经闭等症。
      2.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肾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兀阳外脱等症,如阳痿、早泄、遗尿、遗精。
        4.疏风解表,温中散寒。适用于治疗感受外邪表证以及中焦虚寒性呕吐、腹痛等症。
        艾灸方法多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艾炷灸和艾条灸。艾炷灸即将艾绒制成大小不等的圆锥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其中蚕豆大者为大艾炷,常用于隔物灸,如隔姜灸、隔盐灸等;如黄豆大或杏核大者为中炷,常用于无瘢痕灸;如麦粒大者为小炷,常用于瘢痕灸。我们平时看到的直径约为1.5厘米的圆柱形的艾卷为艾条,如果内掺药物则叫药艾条;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灸法,如灯草灸、桑枝灸等。
        说到灸法,在这里不能不提温针灸,它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是针刺和艾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亳针留在适当深度,在针柄上捏一小团艾绒点燃施灸,或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2厘米的艾炷施灸,直到艾绒或艾炷烧完为止,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不过,温针灸也应注意艾灸的基本注意事项,如病人觉得太热,可随时调整针剌的深度或在皮肤上垫以纸片。
        施灸的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灸法虽然男女老幼皆可运用,但一定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施灸治病,除了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施灸的先后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酌情而施。特别应注意的是对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等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此外,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病人在做艾灸治疗的时候,应注意不可移动体位,所以,在治疗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向医生讲明不同体位的舒适程度,特别是体弱患者。因为病人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和进行灸疗操作和保持穴位的准确有—定的影响。当然,医生会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取穴操作方便等角度,指导病人选择舒适、适当的体位。此外,病人还需使施灸部位保持平直,一方面使艾炷能平放,防止施灸时艾炷滚下,烫伤皮肤,另一方面,艾条灸及温针灸时能使火力集中,深透肌肤。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亳针刺破,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经酒精消毒,并以纱布包敷。此外,在施灸时应注意艾火不要烧伤皮肤或者衣物,用过的艾条等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筒内,以防复燃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