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针炙疗法 > 正文
  • 从阴阳寤寐谈针刺治疗失眠

  •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作者: 时间:2009-09-30 09:54:00
  • 核心提示: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把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把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WH0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03年对全国4万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高达38.2%的中国城市居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远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失眠正逐渐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阴阳趼脉与寤寐

      中医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协调统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出表入里,通上达下,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经络系统的奇经八脉中,有一对对应循行的经脉,即阴阳跻脉。阴趼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上行下肢内侧,伴足少阴肾经,至目内眦;阳足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穴,上行下肢外侧,伴足太阳膀胱经,至目内眦与阴趼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至项后人风池,在项中两筋间入脑。在阴阳趼脉循行走向中,阴趼脉行于内,阳跻脉行于外;阴趼脉主静,阳跻脉主动;阴阳跻脉交会于目内眦,并于项后两筋问人脑,协调平衡,共司眼睑的开合,主人体之寤寐,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睡眠与觉醒。早在《内经》中就认识到阴阳趼脉与人体睡眠的关系,指出卫气的运行主要通过阴阳跻脉而散布于全身。“卫气行于阳则阳跻盛,主目张不欲睡;卫气行于阴则阴趼盛,主目闭而入睡。”因此,当阴阳跻脉平衡失调,人体的睡眠就处于失常状态,故“阳跻脉气盛则清醒而目张,阴跻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其临床表现为失眠或嗜卧。所以针灸治疗失眠可以从协调阴阳、平衡跻脉人手。

      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是指经常性睡眠减少的病证,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轻者临床表现为就寝时难以入睡;或时寐时醒,寐而不稳;或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重者则表现为彻夜难眠。偶尔失眠会引起头痛、无精打采、反应迟缓等不适,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而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更为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由于阴阳跻脉平衡失调,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因而表现为失眠。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正基于此,调和阴阳跻脉的偏盛偏衰,疏通其经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平衡,则睡眠正常。《景岳全书·不寐》日:“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脑为元神之府”,脑神是指挥寤寐的中枢,眼睑的开合是执行寤寐的外周器官。阴阳脉在“目内眦”会合后,至项后两筋间入“脑”,与脑、眼同时相联系。故治疗失眠宜选取与脑神、阴阳跻脉相关的腧穴,因此在头部取四神聪穴,以强调“神”在失眠产生中的重要性。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对失眠病人具有调神安志、镇静催眠的作用。由于阴阳趼脉的起穴分别是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此两穴又同为八脉交会穴,因此调和阴阳趼脉当在足部选取位于内、外踝尖下方凹陷处的照海、申脉穴。照海具有滋肾清热、填髓安神的作用;申脉具有熄风止痉、宁神定志的作用。同时选取对应的两个腧穴,符合阴阳相对,互为制约之理。施术时乃遵循先上后下针刺顺序,先刺四神聪,后刺照海、申脉。而《灵枢·终始》篇说:“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失眠属于阴虚而阳盛,所以宜采取先补照海后泻申脉的方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平衡阴阳。

      小结

      笔者认为,协调阴阳、调理寤寐治疗失眠的思路与方法的优势在于:一是取穴部位不同:头部为病变部位,故头部取四神聪,以强调失眠是脑髓功能活动失常,心神不安所致;同时,选取离头部最远的足部穴位,正如《灵枢·终始》篇所言“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胭”,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腧穴的远治作用;头部与足部选穴相配,符合远近配穴法。二是协调阴阳,体现了针灸所特有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补照海、泻申脉,使疾病向良性的方向转化,它会使患者白天头脑更清醒——昼精,夜间睡眠更安稳——夜瞑,而非单纯的镇静催眠,改善了晨醒后伴随头痛,心烦等症状的药物疗法治不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