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疗法 > 正文
  • 痘疹样胃炎 自选中成药

  • 来源:家庭中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6-24 16:58:00
  • 核心提示:  痘疹样胃炎,即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好发于胃窦部与胃体下部轻度肥大的黏膜皱襞上。未成熟型的隆起形病变因组织水肿造成,病变可在数日至3个月内消失,故又称为消失型。成熟型的隆起形病变因纤维化造成,可持续存

      痘疹样胃炎,即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好发于胃窦部与胃体下部轻度肥大的黏膜皱襞上。未成熟型的隆起形病变因组织水肿造成,病变可在数日至3个月内消失,故又称为消失型。成熟型的隆起形病变因纤维化造成,可持续存在,不易消退。

      此病病因尚未完全搞清,可能主要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或与变态反应、免疫因素有关。内分泌异常,中毒,药物、刺激物的影响,血管硬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机械刺激等也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此外,幽门痉挛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程度轻时可引起本病。还有人认为,本病与胃液过度分泌有关。

      本病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烧心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腹胀、体重减轻、全身倦怠等。胃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气滞、郁热、虚寒、阴虚、血瘀等。

      若见胃脘部疼痛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属气滞作痛,乃因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发。可用气滞胃痛冲剂或胃苏冲剂,皆为每次1包,日3次。

      气滞证郁久可转化为郁热证,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乃由肝气郁滞,日久化火,火扰于胃,胃络受伤,胃气逆乱所致。可用胃宁冲剂,每次1包,日3次。

      郁热证日久伤阴耗液,可转化为阴虚证,症见脘痛时隐时现,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红少津,少苔或无苔。可用养胃>中剂,每次1包,日3次;或养胃舒胶囊,每次2粒,日3次。

      气滞日久,中阳受损,可转化为脾胃虚寒证,症见脘痛隐隐,得热则舒,得冷加重,按之痛减。可用温胃舒胶囊,每次2粒,日3次:或丹桂香>中剂,每次1包,日3次。

      无论何证,日久则病邪入络而使胃络瘀滞,转变为血瘀证,症见胃脘疼痛呈针刺样,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可用荜铃胃痛>中剂或丹桂香>中剂,皆为每次1包,每日3次。

      痘疹样胃炎采用中成药西黄丸治疗,效果满意。用法:每日6克,分2次服。服药21~28天后,脐样凹陷变平坦或变浅,表面糜烂消失。服药42~56天后,全部病变部位均变平坦。

      西黄丸又名犀黄丸。见于清·王维德撰《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牛黄、麝香、没药、乳香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坚肿、散痰结等作用。口服西黄丸,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表面,发挥其活血消肿、祛腐生肌的功效,从而使隆起的病变恢复。

      本方孕妇忌服;体虚患者不宜久服,必损胃气:有虚火者不宜服。服药时忌食辛辣刺激、牛羊腥膻等食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