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科普 > 正文
  • 浅谈中医证侯的度量化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6-16 16:41:00
  • 核心提示: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理论体系的两大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素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说法,证是患者就诊时疾病的综合情况概括,是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理论体系的两大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素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说法,证是患者就诊时疾病的综合情况概括,是机体在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既包括了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又反映了病症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反映患者的主要病痛所在。传统中医诊断主要依靠大量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这个过程与医师的主观因素有很大关系,要去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诊断误差,就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即对中医证侯进行度量,有很多学者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进行证候度量化研究,如采用心电、图像等技术来观察、分析病症;通过对动物实验的分析来验证中医理论和分析疗效;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数理模型对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大量事实证明,这些研究促进了中医客观化的研究。但这些方法忽略了中医理论精髓: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只是在分析单一病症,或将病症与单一指标进行对应,没有进一步探究引发病症的机体内部因素。本文赞同周仲瑛教授的看法¨-: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体系,中医药治病强调辨证,不但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还要随着病情变化、标本缓急而灵活用药,患者的证可因气候、饮食、情绪、他病等原因不断变化,如果简单的以西医的“辩病”来代替中医药学复杂的“辨证”,无疑是在削足适履。由于中医证候的复杂性、系统性,现有度量的基础工作还远远不够,而且现代科学技术与数学工具还不足以解释生命科学,所以,要推动中医证候进一步度量化,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1度量的重要性

      度量中的“度”本义是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量”是指现象、物体、物质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概念源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是比较和积累的结果;度量是指对同一对象或不同对象运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度量是在社会、人类发展中产生,并由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的。马克思曾说:“任何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是数学的充分运用”。数学的应用必须以度量为条件,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力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再到后来的机械论、分子论、原子论、微积分、相对论等都是以一定的度、量为标准对事物的数学描述。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中医对证候的认识大部分还是经验化的度量,在做出判断的同时,所依据的是一种多量化的经验,缺少科学的界定,只能用虚、寒、热描述病症,重、中、轻描述病程。不能与生理生化指标建立联系。这种量化的经验,对判断的病症准确度和医师经验化的度量有很大关系。这是现行中医的不足,也是中医被很多人所诟病的原因。所以,实现中医证候的度量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有说服力,能得到更多人的信服;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判断方法,为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2证侯度量化的可行性

      无论中医、西医,所诊治的对象都是人,需要诊断的征候都是客观现象。对中医而言,治疗效果已经过数千年的验证,说明中医的征候是客观的,有度量的可能,只是目前的手段、方式和思路存在问题而难以实现。实际上,中医征候并非完全没有度量,西医也非已充分度量,特别是功能性等高层次的(度量)指标更少。在不少的方面,中医征候的度量更先进、更科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点,在对待病症方面,中医注重整体,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针灸中的骨度寸、同身寸,即针灸取穴比量法,因个体差异而有区别,l991年6月至l993年10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对重庆地区自然人群中生长发育正常的1005例成年男女进行实测调查,收集到20100个数据并进行统计,验证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根据个体自身肢体比例关系的取穴法一中医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又如中药注重配伍规律,分阴阳、讲正反、致中和,对症下药,这在世界药学理论和文化中都独具特色。如治疗常见呼吸道疾病一咳嗽,中医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由风寒、风热、风燥引起,内伤咳嗽多由痰湿、痰热、阴虚引起,咳嗽病因不同而用药亦不同。这些实例都是辨证施治在中医临床的真实体现,说明中医在“度量”上更具科学性。表面上中医的度量化没有表现出“客观性”(度量),但实际上,只是没到“充分”的程度,缺乏像现代物理学那样能用数学公式去描述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医和西医都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同样以疗效作为评价标准,两个知识系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这个融合和借鉴的过程也是中医理论日益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3中医证侯度量化

      目前运用单一或者几个指标来度量中医征候,仅是证侯度量的第一步。如现在中医运用心脑电图、B超、x光、CT、核磁共振等技术实现对病灶的观察,应用物理、化学方法的支持如验血、验尿等来解释病症;舌诊用比色法、颜色识别法代替医师的肉眼观察;脉诊采用脉象图、脉象仪代替医师切脉。这些方法对诊断病症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却忽略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即中医的整体观,简单的将证侯与一、两个指标相对应,丢失了大量生理、病理信息,不能真正建立病症和机体内部变化的联系。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要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就要抓住中医理论的精髓,从中医基本特征出发,既不能将西方医学的方法简单套用到中医上来,也不能将西医的所有指标排除不用。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从各个层面和角度的大量数据中挖掘若干生理、生化指标来表征中医证侯,建立证侯和机体内部变化的关系。以舌诊为例,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通过胃气上蒸于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测知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传统医师通过肉眼进行观察舌象,对于颜色、质地的区别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症状的辨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着舌诊的度量研究,早期医师通过各种舌色图谱、舌象彩色照片、舌色比色板等作为舌诊的参考标准,与病患舌色对比,以确定相应舌色。1986年孙立有等首先提出利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进行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想法。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图像处理和颜色识别技术用于舌象研究中,研制出各种舌象仪、舌色仪。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室和北京市中医院合作,研制了计算机舌象分析仪,并将分类器融合技术,支持向量机、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和理论引入到舌象分析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比较普遍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数码相机的图像采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相结合。由于颜色容易客观描述,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部分,所以上述研究都是以舌色为基本出发点。大量事实证明,舌色研究有效的促进了舌诊客观化的研究。然而这些方法忽略了中医的整体观,忽略了“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单纯舌色并不能完全反映舌体信息。要进一步研究中医舌诊客观化,就必须获得舌体的更多信息,必须寻找新的方法。

      现代光谱技术能充分利用全谱段或多波长下的光谱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所以可以运用光谱法代替原来的比色法,整体对采集的舌体光谱信息进行处理,结合科学手段建立辨证模型,同时,挖掘生理生化指标来表征中医证侯,以求更全面、客观的反映舌体所携带的生理病理信息,突出舌体的细微差别,促进舌诊的客观化进程。同时,由于现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对症候不易量化造成了中医诊断治疗不科学、不客观。光谱法比单纯的舌色法提供的舌体信息更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组织和细胞层次的本质特征,将光谱技术引入中医学研究并与传统中医学有机结合运用,对整个舌体不同层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这种方法也只是将舌诊度量向前推进了一步,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探索进一步的量化方法。

      要实现中医征候的度量,就注意避免几种错误地倾向:①简单地用所谓的科学方法模拟中医诊断,也即背离了中医诊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②排他性地将已有的西医检测指标排除不用;③企图用单一生理、生化指标去表征中医征候。

      4结语

      要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需要以中医基本特点——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基础,从现代科技方法出发。但中医证侯的复杂性、整体性决定了证侯的度量不能简单的用一、两个指标来对应,现有的度量基础工作还不够,不能全面、系统、综合地运用数学去解释中医的征候,不能过高的估计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要从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的大量数据中挖掘出若干生理、生化指标来表征中医证侯,建立病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联系,探究病症与机体内部变化的关系,同时做好进行长期研究的准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