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科普 > 正文
  • 秋燥防伤肺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秋高气爽,全在于地面的水分能迅速蒸发,从而使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令大气压给人的负荷降低,人就觉得轻松。但在大量蒸发地面水分时,也会把人体(尤其是呼吸道)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出去,使水分丢失过多(阴津受损),造成局部抗病力下
    秋高气爽,全在于地面的水分能迅速蒸发,从而使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令大气压给人的负荷降低,人就觉得轻松。但在大量蒸发地面水分时,也会把人体(尤其是呼吸道)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出去,使水分丢失过多(阴津受损),造成局部抗病力下降而引起病证。这就是说空气过于干燥也能成为伤人的致病因素,这叫“燥邪”。中医说“秋燥,易伤肺系”就是这个道理。   每逢入秋或久晴不雨之际,许多人会因为阴津受损而出现大便秘结、眼睛干涩、鼻干咽燥、频作干(燥)咳,甚至舌干唇裂、皮干毛枯等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燥咳,初起为口鼻干燥与咽痒,继之则为痉挛性的频咳,无痰或极少痰。久之则在咳时见胸痛或头痛,还会伴有畏寒发热。由于人的体质对病袭击后的反应不同,在具体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燥咳又有寒热之分。   温燥(偏热)型包括机体生理功能亢盛,产热量过多或对病因的反应强烈,还可能是交感神经反应亢进等。此时,除具备上述共同的要点外,发热多为骤起,还有心烦口渴与怕热等,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轻微刺激,也能激起咳嗽发作。通常这种情况多属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性炎症。   凉燥(偏寒)型包括机体生理功能减弱,热能不足,或对病因的反应能力迟钝,或是副交感神经反应亢进等,属后者的咳嗽则多在夜间发作。所以民间常说“日咳多属心经火,夜咳常是肺家寒”。凉燥所致之证,也会引起发热,但在发热前多以畏寒为主,而且病人喜欢盖被及爱卷曲而卧。患慢性炎症或由其引起急性发作时,多呈这类表现。   被秋燥所伤而致的疾病,因为轻重不一和属性不同,应当先请医生检查诊断明确之后再行用药,并按照下述要点调理:   1.到室外活动时随身带水,频饮润喉,可提高全身(尤其是呼吸道)的抗病力。   2.入秋后昼热夜凉,要适时穿衣,袒胸赤膊或穿得过厚都会引起感冒而致咳。   3.膳食要妥善调配,烹饪要防惹燥。食物被爆、炸、烤、煎之后,不单会丢失原有的结晶水还会反过来夺取其所接触之黏膜的水分,而且食物在高温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助燥邪为虐。故在秋季应取能保持原有水分的蒸、炖、煲、煮等烹饪方法为好。   4.常吃能润燥的食物可防燥邪伤害。如蜂蜜、雪梨都能润咽,萝卜切片拌蜂蜜可防治燥热咳嗽,常饮豆浆或鲜奶能滋阴润燥,吃香蕉、红薯或磨烂芝麻煮糊能润肠,有表里同润之功,常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更是预防秋燥的重要措施。   5.中药的沙参、玉竹、怀山药、百合等,能够促进呼吸道和胃肠道的腺体分泌,所以是典型的润燥之剂,将其与肉类一同煲汤是明智之举。年老或体弱者,可适当选用红参或西洋参炖服,可收生津润燥之功,但必须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6.秋燥之证常有明显的“表里关系”,治疗时应该互相兼顾。   中医治咳效果较好,所以凡止咳糖浆多含中药。但在服止咳糖浆时应注意:①最好是在餐后服用,②用量要足,③不要冲得太淡且要有适当的温度,④喝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要让它在咽喉里多停留一段时间。 摘自:《健康报》文/陈治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