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艾说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0-25 10:29:20
  • 核心提示: 《本草》言: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此日皆指农历),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入臼捣之,以细筛

       《本草》言: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此日皆指农历),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入臼捣之,以细筛去尘屑,每人石臼,捣取洁白为上,须令焙大燥,则灸有力,火易燃。
        此介绍了艾绒的制作古法,今皆由械机轧细成绒,筛去屑末,制成条,成柱,成绒,以金黄色为上,谓金丝艾绒。
        《证类本草》谓艾出明州,(即今浙江鄞县)。《图经》不著所出,但云生四野,今处处有之,惟蕲州叶厚而株高,故气厚味浓,用之甚效。蕲州即今在湖北,与蕲蛇列为二宝,自古药都也。昔孟子日: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概艾陈久者良出于亚圣也。
        丹溪日: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人药服则下行。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即谓针无功,则艾灸为良。
        一针二灸三药,即古人行医施术之道,非同于今医以药视同饭甚,小病小疾而给药盈袋也。古人施药,则首于针,再及艾灸,再选药石,足见古人行医之术,大德如斯。
        艾虽出于四野,但艾之材有异,我地江南,山沃土肥,每年的端午时节,则野艾如墙,山沟地洼,层层叠叠。余也采之,以日曝晒,越日燥干,依棍棒打碎取绒,但棒之则绒少而尘屑多,以艾炷则不妥为用。而今我地有客家人河南籍氏,则崇艾为端午供香火上祭祀之品,以避邪适时令,余观之其叶厚,株高,曝干研打后绒-多屑少,制艾绒之备极佳。故我用艾绒及艾条皆购于河南南阳,其三年之陈者,点之烟清味醇,火足熄慢,色黄绒细,慢灸缓煨,煞是好品。
        艾非仅外灸,亦宜内服外洗。
        艾隔姜灸神阙(即肚脐)、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诸穴,有固本益阳、强壮回春之功。
        艾与针刺合为温针,即针刺得气后,以针柄套于艾炷温灸法,最宜于百症千病。
        明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然古者针则不灸,灸则不针。夫针而加灸,灸而且针,此后人俗法。足见温针法盛行于明季及荆楚,传之四野,播之今日,实已占针刺后一重要的治病法则也。
        艾叶煎水泡脚治小儿咳嗽亦验,取其温饮散寒及通达气血而行痰去瘀之效。
        艾叶配行气活血,温经散寒之品,疗妇科诸症,也有药中病止之功。
        青艾叶泡石灰水腌渍后与江米粉同揉合,以肉笋、豆沙为馅,即今江南人普食之青团子,其功健脾醒胃,江米即今谓糯米。
        艾叶煎水外洗治皮肤疮疡诸症也良,其效甚于金银花及大青叶也。
    针家选穴针刺后,与艾灸温熙之,取其热者散之,冷者热之,寒者温之,虚者补之,盛者渴之。无避虚实寒热之症,皆可选艾灸为调摄之,此即皖名医周楣声著《灸绳》之源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