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西结合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崔艳霞 时间:2013-04-16 16:16:00
  • 核心提示: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中之“筋痹”。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通行不畅,不通则痛。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中之“筋痹”。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通行不畅,不通则痛。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5~64岁;发病时间5~30 d。主要症状均为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通路放射至足,站立、弯腰、咳嗽、打喷嚏均可使疼痛加重,直腿抬高、颌胸试验阳性。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①卧硬板床休息。②应用脱水药物减轻神经水肿,激素减轻疼痛:甘露醇250 mg快速滴入,时间不超过40 min;地塞米松注射液15 mg加入5%葡萄糖100 mI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次,3日后地塞米松减至10 mg,再用2日。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益气清热法。方药组成:黄芪30 g,太子参20 g,炒白术12 g,炒山药20 g,忍冬藤30 g,蒲公英20 g,连翘12 g,川牛膝20 g,升麻12 g,土鳖虫10 g,穿山甲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钩藤30 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功能恢复)16例,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大部分恢复)9例,好转(疼痛有缓解,弯腰、行走仍有障碍)5例,无效(症状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3.75%。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2008年8月15日初诊。患者4 d前始觉左臀部疼痛并循下肢后侧放散至足,疼痛呈阵发性,烧灼样。痛时剧烈,夜间尤甚,翻身、行走困难,弯腰则疼痛加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环跳、承扶、承山等穴位处压痛明显,舌尖边红,脉弦。证为气阴两虚、邪热痹阻经络。治以益气清热、滋阴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30 g,太子参15 g,炒山药15 g,穿山甲12 g,地骨皮12 g,鳖甲12 g,玄参15 g,炒白术12 g,土鳖虫10 g,连翘12 g,忍冬藤、透骨草、伸筋草、钩藤各30 g,川牛膝、红花各15 g,升麻6 g。服药5剂。加甘露醇、地塞米松静滴后疼痛大减,行走及弯腰较前自然,又服6剂而告愈。
        体会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之“筋痹”,病因多为风寒湿热侵袭,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但笔者临证所见,多数患者并非一次受邪而发病,皆因首次受邪后只觉局部不适而未加重视,更重要的是其正气不虚,此时气血不为邪气所阻,故不痛也。然邪气并未消除,而是潜伏于内,久之则化热伤气,正气不足则无以抗邪,复受风邪侵袭则引动伏邪,使邪热痹阻于经络,不通则痛。仅用西药治疗,治标不治本。所以笔者每遇此证则用益气清热之法,补足正气,因气行血行,清热以祛邪,加之活血通络之品,更能使邪祛正复,疏通经络,气血流畅,通则不痛,标本兼治。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益气扶正;蒲公英、连翘、忍冬藤、透骨草、伸筋草、钩藤等舒筋活络止痛;升麻、牛膝配伍,一升一降,益气活血强筋骨,使气血升降平衡,流畅无阻。本病多夜间痛甚,笔者常用地骨皮、鳖甲之类以清阴分之邪,往往能收到良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