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杨震--全国名老中医 传承相火理论 精研肝病临床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3-10-24 14:17:00
  • 核心提示: 【医家简介】杨震(1940.6-)。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名老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
      【医家简介】杨震(1940.6-)。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名老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 分会副会长,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 心新药评审委员,《中国全科医学》《世界中医药》《陕西中医》杂志编委等职》杨震教授还曾任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八、九届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
     杨震教授1964年毕业于西安中医讲师团,1970年在西安医科大学进修深造。他从事内科疾病及肝病诊治50年,在临床诊疗方面经验丰富,曾师从于著名中医老专家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及清代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两位先生,颇得名师真传。他在诸多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尤其是在肝胆疾病方面,更是匠心独具。他首倡元代医家朱丹溪“相火论”学说及 内生火热理论指导临床肝病治疗。总结出“五火十法”诊治经验,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医肝病学术会议和肝病科研,成果丰硕,撰写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与其他学者合著《黄元御医学全书》《麻瑞亭治验集》2部著作,获国家级专利2项。     
        丰富丹溪学说
        提出“五型相火”
      “相火学说”是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是他在《内经》“少火、壮火”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火热论》、李东垣《阴火论》,吸收了陈无择、张子和的若干观点而形成的。这一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内生火热理论,使祖国医学对火热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等,都有了长足进步。
        肝为厥阴,中见少阳之化。肝主藏血,故云体阴;肝主疏泄,故云甩阳。且肝与胆相表里,内寄相火。所以肝的体阴用阳之特点,决定了肝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只有在血养其本,气资其用的前提下,肝才能调畅敷和而不病,否则最易导致“阳有余,阴不足”的病理变化。
        杨震教授在肝病的临床辨治中,应用《相火论》的观点,把肝病所产生的局部内生火热按病理相火这一理论去研究,提高了对乙肝病机的认识水平,同时在丹溪所分二型相火证治的基础上,在肝病临床诊治中,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将病理性相火分为五型: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阴虚相火、相火虚衰五种证候进行论治,这是先生诊治病毒性肝病的一大特色。
        1.郁热相火
        郁热相火是乙肝发病的早期阶段,其病变基础是“气火内郁”,主要以“内郁”为主,且有火有B迫阴之兆。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云:“肝气乃病理之一大门,善调其肝,以治百病。”“善调其肝”,就是要运用疏肝、养肝、清肝的方法使气火不致向伤阴方面转化,具体应依《内经》“木郁达之,火郁发之”的原则,综合疏、平、抑、调、柔各法,选用辛、酸、甘、苦、咸之类药味,拟“解郁合欢汤”加减。方中佛手、香椽皮辛散理气疏肝;白芍、牡丹皮柔肝调肝;配白茅根以酸甘化阴;郁金、合欢皮调肝木之横逆而不伤肝阴;天冬、麦冬凉血养阴以护肝;大青叶、茜草清热凉血,化栓通络。全方共奏疏肝郁、平肝逆、清肝火、养肝阴之效。
        2.血热相火    
        郁热相火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即进入血热相火阶段,而血热相火的病变基础是“肝经血热”。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篇说:“肝郁证的全过程,其始在气,继则及血”,“凡肝脏郁热容易暗耗营血”,杨震教授认为,乙肝病毒属伏邪范畴,乙肝早期是肝气郁,只有病情深入,气郁与伏邪相结合形成“血分伏邪”,郁久化热达到“肝经血热”之际,才导致质变。如能在治疗中控制“血分伏邪”和“肝经血热”,则可对乙肝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治疗不宜用苦寒香燥之剂,他遵从《王旭高医案》“将军之性,非可直制,唯咸苦甘凉,佐微酸微辛,以柔制刚”的原则,自拟了“茜兰汤”,凉血解毒。方中茜草、紫草咸凉人血,配伍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佛手、白芍理气平肝。    
        3.湿热相火
        乙型肝炎经常迁延反复,加之肝病必然乘脾,脾失健运则易出现肝郁挟湿,郁久化热,而形成湿热相火之证。湿热是病因,肝脏是病位,调治时应紧紧抓住肝郁与湿滞这一对主要矛盾,疏肝时应注意不要耗气伤阴,化湿时不要寒凉滞脾。温病学家治湿的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湿热伤肝的证治,杨震教授认为此证治宜芳香化浊、辛开苦降,自拟“桃红化浊汤”。、方用藿香、佩兰、香薷芳香化浊以醒脾困;茵陈、白茅根、板蓝根清热利湿以清相火;薏苡仁、茯苓健脾化湿以健脾运;桃仁、红花疏通肝络以防瘀结,兼作引经以清血分湿热。
        4.阴虚相火
        肝体阴而用阳,为藏血之脏。若肝郁过久,化火必伤肝阴。肝火伤阴,既可自伤,也可伤及他脏之阴。从病变发展过程看,犹以自伤肝阴、中伤脾阴、下伤肾阴为多见。自伤肝阴,治疗多用一贯煎。中伤脾阴,治疗多用滋脾饮。下伤肾阴,若无瘀血,治疗多用滋水清肝饮。
        若兼瘀血,治疗多用三甲复脉汤。方中用生龟板滋阴益精;制鳖甲、生牡蛎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阿胶滋阴养液;麻子仁滋阴润燥;生地、麦冬养阴清热;白芍酸甘养阴。“三甲复脉汤”载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为热病后期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而设+功能滋阴软坚,柔肝熄风。杨震教授将其创新性地应用于治疗肝硬化之肝肾阴虚型,既有滋阴柔肝潜阳之功,又有凉血散瘀软坚之效。其选方思路乃受朱丹溪“大补阴丸”启迪。
        5.相火虚衰
        历代医家论肝病,多论其有余,而论肝气肝阳不足者少。肝内寄相火,寓一阳生化之气,寄居肾中真阳。《相火论》认为“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蒲辅周医疗经验集》谓::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惕,囊冷,阴湿,饥不欲食。”肝气、肝阳虚证,是导致疏泄不及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对于肝病中之肝气虚者,杨震教授治疗以补肝益气为大法,自拟补肝益气汤;对于肝阳虚者,杨震教授治疗以温生肝肾阳气,自拟桂附二仙汤。用此方治疗阴黄证、寒重于湿型,包括胆汁性肝硬化、阿狄森病、肝肾综合征等,可取得较好效果。
        研集历代经验
        归纳“治肝十法"
        杨震教授从事肝病诊治数十年,积累了独到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肝胆疾病方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医辨冶方案,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广大医师及患者好评。
      病毒性肝炎在祖国医学里名称不一,大多属于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范畴。杨震教授认为在肝病的临床辨证方面,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治疗原则应注意四点:一是疏通气血,调达为要;二是体用结合,补泻适宜;三是明辨标本,缓急有度;四是整体治疗,兼顾七情。在治疗用药方面,清代王旭高著《西屋夜话录》集各家治病大成,按肝气、肝火、肝风三大类提出了治肝二十三法,颇受后世推崇。但其分类较繁,杨震教授参考现代治疗肝病的经验,本着执简御繁的原则,归纳出“治肝十法”,即凉血解毒法、芳香化浊法、疏肝理气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利胆法、柔肝养阴法、健脾温肾法、清肝熄风法、活血化瘀法、通络利水法。在此十法的指导下,杨教授组方40余首,自拟经验方22首,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施用于肝病临床的不同证型。
        探析乙肝病机    
        首创“肝经血热”
        目前中医大多认为乙肝病因病机是 “湿热毒邪侵入人体,正气虚弱,气血失调”,表现为肝胆脾胃不和、气滞血瘀痰积、阴阳气血亏损等,病机复杂,且相互关联。历代各家论述较为详细,但对临床常见的“肝郁化火伤阴”之病机论及较少。杨震教授结合临床乙肝患者病证特点,提出“肝经血热”的观点。他认为乙型肝炎的临床主症,早期表现在气分,后期表现在血分。外因湿热毒邪侵入人体,潜伏血分而形成“血分伏邪”;内因多为情志不遂所致的“肝气郁结”,内外相合,导致“肝经血热”,此乃乙型肝炎的主要发病病机;气郁日久,阻滞脉络则致肝络瘀滞;邪留日久,耗气伤阴,乃致肝脏虚损,常常累及脾。肾。总之,乙肝的病变基础是“肝郁”,主要病因为湿、热、毒、瘀、虚,而中转环节是“肝经血热”,即肝郁化热,热伤肝血。临床症见胁下不适或疼痛(胀痛、剌痛、隐痛交替发作),情绪不安,
    咽干,尿黄,便秘,舌淡边尖部较红苔薄白,脉弦稍紧。杨震教授治以清肝凉血,自拟方药“茜兰汤”,处方组成:茜草15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佛手15克,白芍15克,板蓝根15克等。其中茜草、紫草成凉入血,配伍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佛手、白芍理气平肝。
        秉承相火理论
         科研成果丰硕
        在临床肝病的辨治中,杨震教授创造性地应用朱丹溪《相火论》的观点,提出“五火十法”诊治肝病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杨教授不仅学术经验丰富,而且注重科研开发,硕果累累。他研制的新药“碧云砂乙肝灵”获陕西省政府1987年科技进步三等奖;之后“中药肝毒清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获西安市政府1992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健肝口服液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西安市政府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979年,杨震教授开始计算机研究,“乙型肝炎中医病机规律探讨”和“电子计算机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分别获西安市政府1986年科技进步三、四等奖,并曾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首届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他参与合作的《黄元御医学全书》整理研究项目荣获西安市卫生局1997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合作的《麻瑞亭治验集》整理研究项目获1997年度陕两省中医药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研制开发的船舱式饮片储藏柜和活动饮片调剂柜两项研究均获国家级专利。
        目前“杨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已培养研究生12人,他的诗《杏林春》——“杏林逢盛世,杏坛多高徒;林海竟华盖,愿为林下土”,表达了他对国家中医政策的拥护和对中医继承人的殷切期望。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郝建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