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启古悟今悬壶济世——国医大师任继学先生的治学之路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 时间:2010-02-25 10:06:00
  • 核心提示:  一、学路:师出名门,学有所本
      任继学,1926年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幼承祖训,攻读经学。于15岁时,因家境贫寒而放弃学业,拜师于吉林名医宋景峰老先生门下,开始学习中医。老师对他要求极其严格,强调背功,“书读百遍,其
      一、学路:师出名门,学有所本
      任继学,1926年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幼承祖训,攻读经学。于15岁时,因家境贫寒而放弃学业,拜师于吉林名医宋景峰老先生门下,开始学习中医。老师对他要求极其严格,强调背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才能深入理解,之后方可结合临床加以体会。学习先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知要》《难经》《温病条辨))《汤头歌诀》《药性赋》《四百味》《濒湖脉学》((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入门,同时广泛涉猎儒家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内寓深义,日后在任继学的行医生涯中日渐显现。少年任继学勤奋善思,历经五载寒暑苦读,尽得师传,并在学习期间就能独立诊病。其间不仅打下坚实的中医基础,而且还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渐渐名扬乡里。
      1946年,任继学毅然投身革命,参加解放战争。他充分发挥学术专长,积极救治伤员,先后在吉林省扶余县第十六、十八区卫生所从事医疗工作,贡献卓著。1947年,任继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受组织委派赴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学院前身)进修学习。在此期间,任继学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理论,深入研究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困惑和遇到的难题,常常有所感悟,使他更加认识到中医学理论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毕业后任继学留校工作,先后从事《金匮要略》《各家学说》((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从未间断临床。他泛览了大量中医典籍,遇有心得之处则录之,但可惜其文稿在“文革”中尽毁而散佚。
      1958年,北京中医学院举办了为期两年的教学研究班,任继学经推荐成为其间的学员。在国内名医的精心指导下,学业锐进,特别是在任应秋等名家的指导下,对中医理论的研究颇有深度,倍受赏识。他非常珍惜北京的学习资源,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医书籍资料,并与国内同行交流学习,常常在探讨中茅塞顿开,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毕竟有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后,方能再上一层楼。1960年学成毕业,任继学回到长春中医学院,他把学到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互参互见、相互启迪,学业日见增进。“文革”期间,中医学术屡被扭曲,但任继学在逆境中从未放弃对中医学理论的探究,且救治了许多疑难杂证患者。如一位已被国内权威医院认为无可救治的尿毒症病人,任先生冒着政治危险,以其精湛的医术,用“复肾散”固肾治本,使患者获救,轰动一时。文革后,特别是衡阳会议后,中医政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任继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其学术才华,不断取得成绩,在国内外有广泛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影响。
      二、道路:继承创新,实践为根
      “继承是创新之源,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传承前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发展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或浪潮的背后需要反思、冷静和系统、整体的定位。任何科学都需要现代化,但我们要定位在中医药上,这是根本!”任老一直强调继承的重要性,继承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与根本。《素问·举痛论》有言:“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焉有不重视继承者,中医药历代学术发展均离不开中医四大经典,后人只是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有所前进而已。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巨系统,天文,地理,人事,无所不括,学术内容十分广博。任继学先生认为经典著作中有深刻的学理,独特的见解,妙巧的医技等,稍加研究,合于现今实际,就
    可能是重大的突破。如青蒿研究源自《肘后方》,肾实质研究脱胎于《本草纲目·胡桃条下》。在此方面,任继学先生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多项学术突破。他受《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启发提出了真心痛的证治理论;他在继承《灵枢·五乱篇》和《医学入门》的基础上提出的“脏腑相通”理论,是独立于五行生克制约之外的理论;又如“高热治肝”的理论,是源自《医学真传》“肝主肌腠,毒滞肌腠致热”观,对此,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临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并经临床应用证实,此法明显优于常规清热解表法银翘散等。上述诸例,说明了中医药的发展创新源泉在于继承,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否则易陷入西化的恶途之中而找不到方向,这是任继学先生治学的基本心路,也是基础和根本。
      20世纪80年代初,任老在临床诊疗小量脑出血运用活血化瘀法个案中体悟到:急性出血性中风宜采用破血行瘀,泻热醒神法治疗,对此作了深入的探索,他历经10年潜心研究,先后得到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的资助,构建起这一理论,现今已推广于全国各地;先生治疗真心痛运用清解化瘀,兼调肝’肾证治学说,则是受《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和“心主身之血脉”“痈”学理论以及《医学微义》等的启发而推出的,“八五”科技部攻关项目证实了本创新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任老近年提出的“伏邪理论”是本于对温病学伏邪认识和临床实际情况的体悟,认为亚健康、疾病态和康复等众多环节均存在伏邪问题,病象不显而病难愈必有伏邪,它可能是中医临床客观化、规范化的指路明灯,对中医理论和实践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其主编的((中医急诊学》中任老率先提出了脏器脏真病机学说,指出“器真一统”是维系生命的基础,器病与真气伤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意义不同。在几十年的体悟和学习中,任老还体会到如禀赋理论,道学、象学内涵,药害学说,医易相通思想,内毒病因说,脏腑相通理论,人体三维生理系统论,脏腑特性治则,临床教学体系等多方面的相互渗透。
      实践是中医生命之源,任老通过临床上的细心体悟和不断学习,提出了邪祟、风头旋、血极、盘肠气痛、肝瘟、胆胀、脱营、心衰等27个中医病证的证治体系,其中11种被规划教材陆续采用。尤其是针对急诊临床而提出的权变法意义更大,救命护生之时,焉有时间去识疾辨证,须争分夺秒,全力抢救。任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口对耳人工呼吸法,虽然用途局限,但对农村和特殊外伤等病人的急救也有很大意义。
      对于常见病淋证、痢疾等,任老认为需在辨证的同时注意宣肺调肝法,一敛一收,调畅气机,才可速除病人频急后重等病象;对于泄泻病人则常用前后分消法合酸甘养阴并举,祛湿而不伤正,化浊即养阴津,对顽固性泄泻疗效颇佳,其研制的结肠炎奇效散在院内应用20多年,仍十分畅销。任老治疗慢性肾衰亦有独到之处,此病乃大病难证,病机十分复杂,往往虚实相兼,任老要求临证诊治必须立足于肾体、伏邪、毒浊,系统分析,采用立方肾衰回生散救治,疗效颇佳。对于中风后遗症,任老多立足于虚瘀,他认为中风病人易复发,后遗症久治难愈之关键在于有伏邪内藏,痰毒、瘀毒为主,侵淫“薄脉少血”之躯,毒不去,络不达,血难畅,故应以驱逐伏邪为主,稍佐扶正之味,疗效方显。肾风论治,其体会到咽通于肾,淫毒犯咽而后及于肾是肾风难愈之原因,在辨证方药中佐加金荞麦、金莲花、马勃之品一二味,对消除尿蛋白较速。对于高度浮肿(肾病综合征)病人,临床本于《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选取血肉有情之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味,疗效尤佳。
      任继学先生反思60年行医路,认为中医在临证组方中不仅要注意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更应突出中医学文化底蕴中蕴含的开合、升降、进退、增损、散收等组方思想,经方桂枝汤是其典范,至今仍广泛应用,且范围在日益拓宽。中医整体恒动观不是纸上谈兵,应在临床具体应用上充分体现才是真正的中医。心病不能只辨心之阴阳虚实,还要注意五脏生克制约,脏腑相通一体,结合季节物候变化等综合分析。执一方一药治病不是中医,也不符合当今医学界个体化诊疗的大趋势。
      三、质路:医德高尚  大医精诚
      名医面前病人多,在任老诊室内外常常挤满了病人。绝大多数患者慕名而来,他都能热情接待,不分贫富贵贱,职位高低,均一视同仁,耐心地倾听患者对病情的陈述,细心诊查,给患者做出正确诊断,还要向患者详细交待煎服药法及防治注意事项。对外地患者如没能挂上号,凭车票在午休时间给予耐心诊疗。有时在家吃饭时登门求医的人接二连三,夜里也常有人敲门,每次他都给予接待,从没有拒绝过病人,常常令患者感动得热泪盈眶。凡经任老诊治过的病人,都被他这种不厌其烦、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对待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任老经常免费为他们看病,当患者所带的钱不够时,他还经常垫付医药费。他常教导自己的学生说:“学深终有限,德高价无穷!”学医要先品德而后学问,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并多次带头为农村患者捐款捐物,得到了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赞誉。    
      “非典”流行期间,任老不顾78岁高龄,查找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出近十万字资料,供参考。他率先在国内制定出地方性防治方案,组织盖国忠、任玺浩等弟子编辑《中国瘟疫大全》,亲自担任吉林省中医药防治SARS首席专家,不顾个人安危,24小时应诊,并亲自去定点医院会诊,通过中西医结合挽救了一名重症SARS病人。
      任老淡薄名利,将科研获奖项目的第二名次让给中年人,自己屈位于顾问,而整套理论与处方都是他自己的。在担任教研室主任时,自己规定教研室主任不参加各种先进评选,想方设法为其他同志谋福利,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可口滋”的研制成功带来的经济效益自己没拿一分钱,而是全部投到了科室的硬件建设上。教研室编写内部讲义,他把科研经费拿出来资助编写,现在教研室资料上万册,绝大多数都是任老购买的。
      任老在学术上不断探索创新,除了个人专著《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和《全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等著作6部,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承担国家“六五”至“十五”等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病临床实验研究”等重大攻关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
    在任老的潜心教育下,其弟子不仅学得了精湛的医术,更将高尚的医德发扬光大。如今任老指导的学生很多已成为中医药学术骨干,南征、盖国忠、石志超、王中男、赵建军、林亚明等中青年人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国家新药评审委员、学科带头人,还有的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金、铜奖,吉林青年科技奖,长春首届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有的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项目、“973”项目,有的主持省科技厅重大攻关课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示范项目,有的列入吉林省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均是中医药事业的栋梁之才!之所以如此,与任老的言传身教、耐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60年的从医经历使任老体悟到中医药要创新发展,须先承传中医药学术,扎根于临床,升华于科研,服务于病人和培养弟子上。作为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患者解除痛苦;作为学者,他知识渊博,笃实好学,中医之路走得无怨无悔;作为教师,他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安于清贫,乐享淡泊,丰富充实于中医学海,无私奉献于中医事业,无怨无悔这80多年人生之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