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学术动态 > 正文
  • 新疆地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 作者:张宝江 高攀俊 李风森 时间:2013-08-07 11:00:00
  • 核心提示: 200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16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重点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和艾滋病。国家中医临床
        200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16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重点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和艾滋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是迄今为止中央投入最大的中医专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医疗机构获得的最大建设项目。基地的建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医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基础、谋长远、建机制、见成效”的杭州会议精神,以基地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为主体,以实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规范和基地高水平人才骨干培养为两翼,扎实开展重点病种临床研究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无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临床新药试验机构专业从少到多,从启动基地建设到今天,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发展速度之快,进步之大在全国少有。基地建设有力带动了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发展,使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此谨对基地几年来的建设经验和运行机制做一总结和探讨。
        一、符合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实际情况的运行及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将基地建设纳入堑疆主医药事业的发展重点
        实践证明,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与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是分不开的。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基地的申报及建设工作,对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多次莅临医院现场指导工作,帮助医院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领导也多次深人基地科教综合楼建设工地,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科研综合楼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基地与各共建单位关系,并将基地建设工作纳入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中医药发展规划,专门成立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每年拨专款用于基地重点病种的新药研发工作;在自治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的评选中统筹规划,支持基地重点病种所在学科优先发展,积极协调医院与艾防办、自治区疾控中心共同开展艾滋病防治及研究工作。
        除自治区层面外,医院也相应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担任组员,并设立综合协调组、专业建设组、基建工程组,确保相关工作有责任主体,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切实推进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
        2.建立主管院长领导下的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内部协调机构.形成基地业务建设例会制,实行目标管理
        建立健全主管副院长领导下的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以基地办公室为运行枢纽,办公室直接向院长负责,下设行政事务部和研究部,联合院办、科研科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的工作协调机制,每周一基地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基地主管院长举行碰头例会,以便安排每周业务,解决基地发展重大议题,保障基地业务建设工作整体有序地向前推进。确保工作有目标、定期有总结、先进有奖励、差错有整改、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依据。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基地与医院建设统筹规划,确保基地建设目标、措施、任务明确。探索基地运行机制的建设模式,多方争取资金进行经验总结和探索,新疆自治区软科学研究项目——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运行机制的创新性研究,给予了5万元资助,进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运行机制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经验积累。
    3.建立可持续运行的科研、 临床协调激励机制和资源倾斜机制
        医院通过信任激励、职务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行为激励等方式,将科研作为所有学科的主要绩效考核指标,将科研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的要素,在医院内部营造起了重视科研的氛围;建立统一协调、统一部署、联合攻关、资源共享机制,克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弊端,发挥各科室科研优势,组织设计和实施重大研究计划。
        (1)科研临床协调激励机制。
        医院认真贯彻了2012年3月合肥工作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保证长期、稳定的研究队伍,落实科研人员编制、必需的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反映科研工作实际的综合考评制度,调动临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指示,实施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医院出台了《非临床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办法》,提高临床科研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待遇;设立专职科研人员的岗位和编制;对临床科研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临床科研人员绩效分配方式进行调整,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设立专职科研人员岗位津贴,专职科研人员奖金为临床平均奖金的1~3倍;对优秀科研工作者还给予低职高聘、配备研究用专车、专项奖励等特殊政策。医院设立科研基金,每年资助院级课题。此外,制定并落实《科研奖惩制度》,10年来奖金额度持续提高,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均有奖励。优化评价和奖励机制,由对承担研究任务的奖励转向对完成质量的奖励;由对获得成果的奖励转向对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奖励;由对发表论文数量的奖励转向对发表论文质量的奖励;由重物质激励转向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设立了“博士专项基金项目”,每个项目5~10万元研究经费。规定了各项科技开发的收益分配,课题组和个人可获得总收益的60%,并实行上不封顶的奖励政策,以鼓励研究成果转化。
        (2)资源倾斜机制。
        在资源配置方面,建立资源向重点研究病种、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倾斜的制度。优先保障重点研究病种等科研团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业务用房、科研仪器设备。如设立了COPD研究型病区,床位45张;大幅度提高在艾滋病病区从事医疗、科研工作的人员待遇;人事部门专门招聘从事艾滋病临床和科研的专业人员,给予优先安置条件;设备科对研究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均紧急招标,简化程序,迅速到位。
    4积极创新基地运行模式,建立医院、学科与基地一体化管理的“大科室基地模式”.切实推进基地中医师临床科研项目实施
        将基地建设作为医院整体建设的一部分,统筹管理,创立临床研究基地与临床科室互相融合、各有分工的大科室基地模式,围绕学科建设,建立科研促进临床、临床反哺科研、基地一临床相结合的学科发展长效机制;设立专项课题,联合相关单位打造“研究互研网”,进行多中心协同创新研究;以临床问题为研究切人点,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医学的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临床研究服务,借鉴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的临床科研模式,建设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进行临床信息采集。
    5.以基地建设为动力,围绕重点病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临床研究队伍.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基地以创造、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基础,以重点病种建设为中心,科研项目为平台,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多学科人才开展高层次、高水平、大协作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克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弊端,建立了统一协调、统一部署、联合攻关、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科室科研优势,组织设计、实施重大研究计划。为提升基地人员整体科研能力,带动全院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基地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重点学科前沿专家合作攻关,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对基地科研工作多次进行指导,促进全院整体科研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完善人才柔性流动与结构优化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多学科人才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加强对学科后备人才、中青年骨干的培养,确保研究工作后继有人。抽调f临床科室骨干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用科研培养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不拘一格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经过几年建设,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促进了医院内涵建设,学科建设方面新增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1个、重点专科6个,新增自治区重点专科10个。l临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2年比2009年年门诊量增长32.72%、年手术台次增长49.16%、年出院人数增长46.43%、门诊中医药处方率增长9%、住院中医治疗率增长20%,而平均住院日由13.8天降为12.0天。学术影响力逐年扩大,近3年,医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级27项,自治区级项目54项,厅市级75项,科研经费从2009年的334万元跃升到2012年的近2 000万元;获各级奖项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新疆医学科技奖”10项、“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批件2项。
    6.注重平台建设.整合资源.推进临床科研相关平台和开放协作机制的建设
        医院对现有的实验室、研究室、制剂中心、网络中心、新药临床试验基地等部门重新梳理整合。按照基地建设要求重新成立了伦理委员会,加大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力度,使得伦理审查技术平台建设成为推进中医临床研究质量的重大推力;医院临床检验中心通过ISO 15189认证,成为全国第92家,西北第3家,新疆第2家通过IS015189评审的实验室,这标志着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符合医学实验室国际化管理标准与质量控制,建立了规范的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体系,从质量到管理标准均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建立了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呼吸道病证动物模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和细胞学实验室,实行开放协作机制,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工作稳步推进,在基地建设中再次培养了一批学习GCP、理解GCP、掌握GCP、执行GCP的专业技术骨干;医学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中心为科研提供方法学支撑,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目前正在引进的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lectronic Date Cap—ture,EDC),除了可以将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存储以外,还可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并减少人为修改数据的可能,加快临床试验的进程,降低成本,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质量。
    7.围绕重点病种建设.创建全国和全疆的科研协作网络.重视学术交流.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2009年7月,医院与新疆传染病医院签署了“艾滋病研究中心联建协议”;2010年8月,医院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签署了“合作研究,共建基地”的合作协议,全面启动了与该院在疾病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转变科研人员观念,构筑信息交流渠道,树立“共建、共享、共赢”的观念,实行研究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共享。
        医院还以临床需求为引导,以课题为纽带,以人才为依托,以重点病种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负责制为保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研协作机制建设。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文件批准自治区人民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医院的基地建设协作单位。与清华大学合作申请科技援疆项目1项,合作开发可用于艾滋病人的体表刺激治疗仪;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曙光医院和新疆自治区药检所均有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
        医院加强了医院协作网的建设,基地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独山子职工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伊犁州中医医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共同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的中医证候及机制研究;与喀什等地基层医院及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互助合作的关系,成立了“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喀什分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社区医疗点建立人才培训和信息回馈的双重机制,调动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患者就诊档案,收集患者信息。
        重视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各层次学术交流30余次,加强与自治区各地州的学术网络建设,重点病种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去全疆各地州进行医疗会诊和专题讲座、继续医学教育等,扩大了基地的影响,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基地建设开展以来,先后邀请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彼得•吉布森教授、中国工程科学院毛江森院士、李连达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前司长孙塑伦教授、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教授等就中医临床科研问题分析、科研论文撰写及科研管理、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临床科研设计方法等问题举行专题讲座,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科研素养;邀请了澳大利亚Peter Gibson教授来院就重症哮喘的诊断与干预、COPD的前沿技术等做了演讲并互动交流,收到了良好效果。2011年8月医院承办了“世界中联艾滋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12年9月,主办了“第二届中西医与维医等民族医学国际学术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扩大了医院作为国家中医 临床研究基地的影响。
    8.密切与全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举全疆之力,因地制宜搭建艾滋病科研协作平台,建立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周边重点地区,联合全疆各地疾病防控制中心共建艾滋病中医药防治研究的立体防控网络体系
        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研究室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重点病种研究团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数年来双方沟通顺畅、交流频繁、合作良好,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合作,尤其是在艾滋病的文献研究中合作完成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研究的文献建库工作,同时加入全国艾滋病研究联盟。
        新疆地域辽阔,各族居民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突出。因此,整合各地研究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成为基地科研协作首选的模式,以满足开展临床研究所需的大样本病例。在艾滋病研究方面,由于患者存在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成立艾滋病研究室和相应的专家委员会,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辐射周边重点地区,联合全疆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orl andPrevention,CDC),举全疆艾滋病研究专家之力,共同进行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艾滋病中医药临床防治研究立体网络已初具规模。
        目前,新疆艾滋病研究室与库车县疾控中心、伊宁县疾控中心、伊宁县中医院、吐鲁番地区疾控中心及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疾控中心等7家单位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明确了共建方式及研究工作分工,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了新疆艾滋病研究的合力。为增强各合作单位艾滋病防治人员的专业素养,数次办班加大对全疆各地州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使其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基地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基地艾滋病研究可以借全疆艾滋病防治机构之力,按时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
      二、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的思考
        基地建设是国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其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也要求我们把建设长远目标和近期建设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以确保产生高质量的成果。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探讨其运行机制。
        1.正确处理各项关系是基地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运行中,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需要正确处理两方面六大大关系:基地办公室与科研管理部门的关系、基地办公室与医院办公室的关系、基地办公室与临床科室的关系;基地与医院的关系、基地重点病种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的关系、基地专职科研人员培养与医院科研团队打造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方能将基地建设的近期目标较好达成。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基地办公室的单独设置或许不是一个十分合理的举措,由于业务肩负着沟通临床、科研、行政等诸多环节,牵涉部门较多,而其级别、定位相对模糊,影响了其运转效率。为简化管理,基地办应当进一步明确职能、划分职责,或归属科研管理部门,部分业务归属院办,方能维持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从而进一步推进医院长远建设目标的实现,确保重点病种有所突破、各学科均衡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研团队稳定发展。
        2.将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纳入国家疾病防控体系中已是当务之急
        由于新疆幅员辽阔,占据全国1/6的国土面积,艾滋病疫情较重,医院已经在与全疆各地CDC、自治区传染病医院联络中,从交通、住宿等方面垫付了大量资金,考虑到艾滋病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与艾滋病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是国家促进中医药发展和遏制艾滋病蔓延的重大举措之一,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所需资金极为庞大,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相关部门将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纳入国家疾病防控体系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予以相应补贴,以解决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在艾滋病研究建设中面临的资金压力。
        三、展  望
        基地建设项目是一个创新型项目,组织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在中医药行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虽然压力巨大,其建设经验的总结却弥足珍贵,我们将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继续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立足新疆、西北一流、国内领先、辐射中亚的医教研并重的研究型中医医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