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渝南黔北中医高地”崛起之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4-02 15:38:10
  • 核心提示: 幽幽古剑山,清清一江水。 在重庆的南大门綦江,一所现代化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傲然伫立,这就是綦江区中医院。70年光辉历程,它以“自善其身、兼善天下”的核心价

     28141427851226711.jpg

    重庆市卫计委副主任方明金为医院二甲评审结论书签字。

    8711427851226789.jpg

    2013年总工会为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授牌。

    64531427851226992.jpg

    医院基层指导科为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

     幽幽古剑山,清清一江水。

        在重庆的南大门綦江,一所现代化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傲然伫立,这就是綦江区中医院。70年光辉历程,它以“自善其身、兼善天下”的核心价值,镌写出綦江中医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中医精神,铸就了“打造渝南黔北中医高地”的辉煌梦想。从最初一家中西医结合诊所,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从最初17个人发起成立,到如今将近600名职工;从最初二层楼的四合院,到如今新址占地近100亩;从最初几间简单的诊疗室,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专科、全国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特色专科、重庆市中医药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綦江区中医院,踏着坚定向前的步伐,在中医药特色优势化发展道路上,谱写出华丽篇章。

        薪火相传 木秀成林

        1953年,当时綦江县最有名望的中医师、中药师聚在了一起。他们心系百姓健康,励志更好地服务群众就诊,共同创办了綦江县中西医第一联合诊所。王俊卿、吕相才等11名中医师,陶正华、陈仲才、赵冠军等3名中药师,成为创办綦江区中医院的第一代中医人。当年的联合诊所在綦江老北街一座老旧的四合院内。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70年后它将建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与康复为一体,具有中医特色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

        2010年,綦江区中医院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同年綦江区开始创建市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创建工作培训基地的綦江区中医院,积极发挥中医龙头作用,牵头和指导协作全区开展中医“九化”创建工作——中医科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化、人才培训阶梯化、文化宣传大众化、医疗文书书写标准化、适宜技术普及化、扶持机制长效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指导三江、永新、隆盛、石角等乡镇医院中药房建设,做到中药库房标准化,设置煎药室、煎药机,使9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1个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 诊室,90%村卫生室有4种以上中医设备,让乡(镇)村卫生室都有一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40%以上村卫生室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所有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30种并配有中医治疗包。医院积极加强中医药人才业务培训,在全区组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体质辩识、中医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等培训2012~2014年,在现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医院二甲复评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获好评。医院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审核了507个关于行政、业务、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相关制度。其中新修订制度59个,实施院长代表制度及入院病人“六有”等服务措施,完善治未病科、虹桥康复门诊、肿瘤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透析仪、彩超等医疗设备;经多次改造和发展,医院现占地12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开放床位315张。2014年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未病”能力建设单位,科室重组,拥有由14人组成的专家团队,人才梯队合理,还有先进的现代化中医设备,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医用红外热像仪、智能灸疗仪、智能罐疗仪、蜡疗仪、熏蒸治疗机等,以传承中医药文化,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为宗旨,提供中医健康体检、体质辨识、养生咨询、健康保健指导和健康干预,并承担綦江区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指导培训,加强全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地区医疗机构、养生机构治未病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和帮扶,与全区23家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服务中心签订指导协作关系,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全区整体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和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为全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特色突出 优势明显

        医院宗旨

        弘扬祖国医学 服务百姓健康

        医院院训

        德为先 和为贵 学为尚 技为本

        医院发展战略

        渝南黔北中医高地

        医院理念

        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医院核心价值观

        自善其身 兼善天下

        綦江区中医院历届领导班子以发展的眼光,拓展特色化诊疗思路,始终坚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办院方针,把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作为医院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医院。

        2005年,医院成立了一批以康复为主,集创伤、急救、康复为一体的学科群,经过近十年的磨剑,这些学科逐渐成熟,影响力正在增大。康复科被确立为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并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中风后手功能障碍、颅脑损伤3个中医药临床路径协作组。急诊医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县级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标准急诊科;心病科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特色专科。脑病科获得了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妇产科获得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创伤科以神经外科和手足外科为主,在当地优势明显。

        医院发展,人才是根本。綦江区中医院着力开展“青苗”、“火炬”计划,建设人才梯队。近3年医院选派业务骨干57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发表论文62篇,参与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数十项,获重庆市科研成果5项。系统开展两年的西学中培训,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达84%,中药专技人员比例达85%,护理人员参加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比例达92%。医院现有市名中医1人,区名中医9人,区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6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2人。在院内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均在临床上得到了落实,全院师带徒20人。

        全院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107个,开展中医特色优势诊疗项目:三九贴、三伏贴、霸王灸、长蛇灸、温针灸、火疗、推拿、刮痧、药罐、养生膏方、中药足浴、中药熏蒸等。在全院8个临床科室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室。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的17.9%。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根据《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成立了宣传部门,建立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通讯站,通过《中国中医药报》、《重庆中医药杂志》等刊发和宣传中医药诊疗服务达100余次,3年来,坚持筹刊《綦江区中医院院报》,在当地电视台开办“中医健康大讲堂”栏目、“治未病养生大讲堂”栏目等,建设完善独具中医特色的门户网站www.qjqzyy.com,引领全区中医药文化氛围。医院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了HIS、LIS、OA系统的建设,将电子病历和医嘱、护理、药品管理系统广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綦江区中医院持之以恒,在全区中医药诊疗及科教研工作中,积极发挥綦江区卫生系统中医龙头作用。自2009年起,连续承办全区“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提升綦城百姓对中医药文化与防病治病常识的认识。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两次承办市中医药学会仲景专委会学术年会。2010年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2013年成为贵州遵义高等医专实习医院,2014年与重庆市中医院、重医附属二院对应科室开展业务技术衔接、对接进修等。2014年聘请专家会诊指导25人次,进修22人次;在医联体工作中,与石壕、三角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长期派驻骨干医师帮扶机制,对隆盛、郭扶等卫生院会诊56人次,查房87人次,讲课68次,手术32台次。2014年医院皮肤科与市中医院皮肤科合作,引进市中医院中医专家定期到院坐诊。多年来,綦江区中医院坚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的“三进”工作,组织举办各种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大型惠民义诊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为綦城百姓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杏枝独秀 花香满园

        数字是成绩的无言证明。2011年到2014年,医院门诊量从172038人次增长到215613人次,住院人次增长23.39%,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2014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8.56%,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1%;开展23个优势病种,11个中医临床路径,平均住院床日降到了8.32天,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2012年至今,医院一直是重庆市文明单位。

        2013年,医院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获得全区行风评议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得綦江区2013年药械安全监测工作先进集体和药械安全监测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药剂科获得重庆市优质服务窗口称号,康复科获得2013年第三届“渝州推拿”按摩手法技能大赛颈肩腰治疗按摩组二等奖、三等奖,脑病科、妇产科获得重庆市中医优质护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医院参加市卫计委第三届青工技能比赛并荣获二等奖,市中医系统急诊急救能力第六名;获得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第一批团体会员称号,获得2011、2013年度中国中医药报通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得綦江区卫生局2013年度安全稳定先进单位,获得綦江区古南街道维稳先进单位,获得綦江区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获得綦江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药械科荣获綦江区总工会先进职工小家,药剂科、心病科、脑病科、特检科、康复科、外二科、外三科、妇产科等8个科室获得了綦江区优秀职工小家的荣誉称号。康复科余门剑、余门五官拳、凤尾单刀分别获得2014年重庆市第五届“英利杯”职工武术邀请赛一、二、三、四等奖。康复科获得市针灸学会第五届“渝州推拿富桥杯”按摩手法技能大赛颈肩治疗按摩组二等奖。《中药轻身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获得綦江区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区委宣传部“做有梦想有追求的重庆人”征文比赛成人组三等奖,获得綦江区卫生系统护士演讲比赛二等奖、三等奖,获得綦江区人社局养老护理技能比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胜奖5名及优秀组织奖。

        国医殿堂 铸就未来

        2015年将被载入綦江区中医院的历史。这一年,医院整体迁建工程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綦江区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之一,全新的发展时代迎面而来。2013年12月,医院启动了整体搬迁工程,医院高度重视,成立了迁建工作项目办公室和院内迁建领导小组,召开迁建工作专题会议15次,参加区政府及城投公司组织的迁建工作部门协调会议11次;与建筑设计单位和工艺流程设计单位进行了20次沟通协调。新院位于东部新城,占地面积99.56亩,床位500张,新的医院将总体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建设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300张病床),建筑面积44898.96平方米,项目总投入资金约2.7亿元左右,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綦江区中医院以“弘扬祖国医学,服务百姓健康”为建院强院的宗旨,以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整体迁建为契机,以创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战略目标,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功能,加强医患沟通,注重诚信服务,努力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明显进步,真正把医院办成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未来,医院将重点加强针灸科、康复科、耳鼻咽喉科、肿瘤科、创伤科、骨伤科、中医皮肤科等专科专病建设,切实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把专科规模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名医、名科、名院的品牌战略目标。重点学科培育继续以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审为契机,加强康复科人才培训、设备投入、科研教学、内涵建设等全方面的支持。实施全院康复及治未病一体化,推进心病科、脑病科内涵建设,严格按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评审标准》进行各项工作推进,做好2015年底申报国家或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的准备。脾胃病科和妇产科按照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进行准备,力争在2016年完成申报并获得批准;对肿瘤、骨伤等科室按照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标准逐项推进工作。着力打造治未病科,大力宣传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核心理念,推广传统中医的预防保健功能,以“中医上山”、“医养结合”助力綦江“三养”产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加强急救能力建设,以中医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参与共建綦江区120指挥平台。举全院之力,落实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持续改进活动。

        “德为先、和为贵、学为尚、技为本”的綦江中医人,永立时代潮头,将在不久的将来,在高度发展的钢筋水泥城市中,建设一座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为一体的宏伟殿堂,营造一片中医药事业延绵传承的文化绿洲,成就一颗西部地区中医药典范建设的璀璨明珠,打造一张綦江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魅力名片。我们翘首以待,綦江区中医院,这片渝南黔北中医高地昂然崛起,为重庆市、綦江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腾飞镌绣一幅精美画卷,成就一个经典,铭刻一段辉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