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发展纪实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1-08 09:39:17
  • 核心提示: 9年的奋斗和成长,使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一跃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内分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多年来,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

       9年的奋斗和成长,使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一跃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内分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多年来,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也是一个甘于奉献的团队,他们让众多糖尿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守护了健康,深得患者和普通群众的爱戴,科室收到的感谢信和锦旗不胜枚举。

        唱响糖尿病防控进行曲

        走进内分泌科,在走廊的墙报上,有许多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传资料,那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医学墙报向众多市民传递着糖尿病知识。医护办公室对面有一个可以容纳40人的教室,据科室主任张建德介绍,这间教室除了平常医疗教学外,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科室走廊上放置有报刊架,内有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及报刊,丰富了病人的住院生活。医护人员将温馨提示卡置于病人床头,为病人创造更便捷温馨的空间,还为低血糖病人准备了糖果盒及低血糖救治卡,以备急用。科室成立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开展寓教于乐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如病友交流会、知识竞赛、有奖灯谜、趣味运动会等,使病人在娱乐中学到糖尿病知识。每周三定为健康讲座日,由医护人员为病人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对象主要针对科室病人和已经出院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被世界公认发病率高而且十分棘手的顽疾,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被称为人类“第三杀手”。糖尿病发展迅速,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巨大,现已成为全世界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发达国家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还有可能患上并发症,会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但糖尿病也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如果预防措施得力,控制措施得当,不仅会大大降低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同时还能明显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这就要求人们重视学习糖尿病防控知识,积极预防,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科学健康饮食。

        张建德说,目前糖尿病患者最缺乏的就是糖尿病知识,他们不了解自己的疾病,长期满足于形式上的治疗,而不问治疗效果如何,不检测血糖尿。更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一味追求根治,到处寻“偏方”“秘方”,结果钱花了不少,效果全无或虽有疗效但治不达标,反而导致多脏器的损害。

        于是,为了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知识,享受健康人生。内分泌科除坚持每周免费为糖尿病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外,还定期到社区对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和为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知识讲课,同时还经常深入到乡下进行义诊和讲课。每年的“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科室总要开展系列活动推广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如今,在内分泌科的不懈努力下,不仅让桂林市许多糖尿病患者走出了糖尿病防治误区,同时科室也成了广大糖尿病患者最为信赖的“娘家”。

        建立广西首家糖尿病足病工作室

        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2003年。2012年,科室就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内分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设内分泌专科门诊,开放住院床位48张,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目前,科室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人。年门诊量约15000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000多人次。

        内分泌科设备先进,配备有美国MINIMED胰岛素泵、美国雅培全自动免疫发光测定仪、BIO-RAD快速糖化血红蛋白仪、Freestyle无痛血糖仪、美国强生血糖仪、血酮快速测定仪、糖尿病电脑治疗仪、德国甲状腺穿刺活检针,并拥有糖尿病足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相关检查设备:ES-1000SPM日本多普勒血流控测仪、美国Bio-Thesiometer感觉定量检查仪、瑞士piccolo表面人体温度仪等。

        内分泌科秉承中医学的理论精髓,吸收现代医学的先进科研成果,一直致力于内分泌疾病中西医防治工作,针对难治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皮肤病变及内分泌突眼等开展了多种中医外治法及特色治疗。

        2005年,内分泌科率先在广西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项目,使众多的糖尿病足患者避免截肢的痛苦。2007年在广西率先建立了糖尿病足病工作室,借助这一平台,在桂林地区开展糖尿病高危足筛查检测项目,指导糖尿病患者足保护,降低糖尿病足病发生率,为糖尿病足病防治奠定了基础。

        发挥特色优势致力技术创新

        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是该市唯一一个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重点专科。内分泌科一直致力创新,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优势,开展了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直肠点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汤熨、糖尿病电脑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等特色疗法。尤其是在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方面,改变过去胰岛素泵仅设一到两段的方法,根据人体胰岛24小时分泌节律而将胰岛素泵分为24段,更能模拟人胰腺分泌,能更快、更准确地解除病人的高血糖毒性,特别是针对一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有希望能摆脱药物治疗。

        此外,科室开展甲状腺细胞穿刺活检,采取非手术治疗即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介入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和囊腺瘤,为惧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还针对多种疾病,开展多种中医外治法及特色治疗。在糖尿病足病治疗中,科室开展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如中药薰洗、“田蜜疗法”等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今年11月14日是第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为更好地服务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开展一系列活动,11月9日上午,桂林市中医医院在市中心广场举办义诊活动,免费为数百名糖尿病患者测血糖、量血压,现场为患者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欢迎。11月13日,内分泌科到桂林市兴安县中医院进行义诊活动,并到该院内分泌科指导查房,为全院职工及糖尿病病人生动授课。11月14日,内分泌科参加了桂林市 “中西医特殊主食干预‘三位一体’治疗糖尿病标准化治疗模式研究”科研启动仪式,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西医,以及中医药膳食疗、八段锦运动,力争实现糖尿病三级预防,达到糖尿病可防、可控、可治的目标。

        这些高新技术及特色疗法的开展,不仅很快使科室打开了局面,树立了很好的品牌特色,且深受患者欢迎。

        打造出高水平的医疗队伍

        “一个科室最重要的不是设备,而是人才。”谈起内分泌科的成长史,内分泌科主任张建德非常感慨。2003年,刚刚成立的内分泌科只有几个人,科室算是白手起家,设备、人才、技术都缺。仅9年时间,一跃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为了给科室找一个研究目标,建立技术优势,张建德带领全科同志艰苦创业,选择了“糖尿病足”作为重点病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科研难题,但是在内分泌科的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下,内分泌科一步步向前迈进,硬是闯出了一片天。

        为广采众家之专长发展科室,培养优秀人才,先后派7人到国内以及德国、日本学习。同时,内分泌科也请国内外著名医疗专家来指导。2008-2014年,内分泌科多次邀请德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来桂林市中医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医务人员一同查房、讨论病例,合著论文《2型糖尿病在德国和中国—图林根州魏玛市和广西省桂林市的双中心比较分析结果》,争取让该科医疗技术与世界保持同步。目前,内分泌科承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承担的自治区级、市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论文30余篇。2007年曾荣获桂林市政府颁发“创新型班组”称号。为能与外国专家很好的交流,科室医护人员学英语蔚然成风,为加强学习效果,科室还利用每天的早交班进行10分钟的英语学习,并改用英语查房。国外的专家来这里,医务人员与其交流,毫无语言障碍问题,外国专家无一不对科室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技术、流利的外语而大加赞杨。

        俗语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内分泌科能取得这样成就,带头人张建德的作用不可忽视。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也是一个甘于奉献的团队,他们为了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解除痛苦,坚持每周免费主持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传播糖尿病预防知识;经常下乡举行义诊活动,给农村居民送医送药;定期深入社区义诊,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为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膳食疗、坚持每周教导病人们进行中医八段锦养生运动;免费给孤寡老人体检,获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科室成立至今,11年的艰苦历程,让内分泌科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又会续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