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重庆市中医院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朝华 时间:2013-07-25 09:37:00
  • 核心提示:  重庆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省级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2012年6月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

      重庆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省级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2012年6月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以其悠久的历史、一流的环境和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征服了无数前来就医的群众,深受好评。

      历史悠久积淀深厚。重庆市中医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由法国方济各玛利亚修女会创建的仁爱堂医院。从那时算起,医院迄今已历经百余个春秋。1955年,医院改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医院,1966年改名重庆市中医研究所,2003年与原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合并,改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2008年,与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并,并于2009年10月从渝中区整体搬迁至江北区南桥寺,极大满足了江北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居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如今医院分为江北区南桥寺院部和渝中区道门口院部,占地163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设置32个临床科室和11个医技科室,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学科1个、重点专科及建设培育项目10个,年门诊量近130万人次。

      医疗队伍坚强有力。近年来,重庆市中医院以浓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氛围,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薪酬条件吸引众多名医、专家落户医院,逐步形成一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坚强有力的医疗队伍。目前医院现有职工1965人,其中高级职称2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重庆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名中医24人,国家和省级师带徒导师16人,医学博士30多人,硕士20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

      中医医疗特色突出。重庆市中医院注重传统诊疗技术推广应用,开展了针灸、火罐、平衡针等100余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医诊疗仪器56种,推广了小包装饮片和中药免煎颗粒等。皮肤病、针灸科、妇科、肾病科、肛肠科、肿瘤科、脑病科、肝病科、骨伤科、四肢血管科等科室中医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医院为突出名医优势,推广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保健理念,开设了中医名医馆、治未病中心,给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中医特色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设备先进。近年来,重庆市中医院从国内外引进了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目前,医院拥有大型数控放疗系统、1.5T核磁共振、64排和16排螺旋CT、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系统、1000毫安多功能数字X光机、全自动生化仪、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医疗设备总值2.5亿多元。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科研能力直接体现了一个医院的水平和实力。重庆市中医院历来重视科学研究,鼓励医疗科研人员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制定了系列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目前,医院已形成一支老中青三代阶梯式、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科研人员队伍,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医院先后获国家各级科技成果奖130多项,研制了多个国家新药和工艺独特、安全有效的院内制剂300余种,目前各级科研项目80多个。

      凭借实力收获荣誉。重庆市中医院凭借扎实的服务实力和工作实绩,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重庆市首批白求恩精神示范医院、重庆市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重庆市园林绿化单位等荣誉70多项。2010年12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了医院,对医院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历时3年建设的重庆市中医院二期工程住院综合楼将于7月下旬投入运行,新大楼的落成启用,将使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就诊环境持续改进,业务用房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病床增至1800张,将为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打造群众满意的医院品牌、实现建设西部领先的现代化中医院的战略目标添彩助力。

      重庆市中医院二期工程住院综合楼2010年6月开工建设,由住院大楼和药剂大楼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800平方米,190个停车泊位,总投资2.5亿余元。住院综合楼共20层,开设13个病区700张床位,手术室12间。药剂大楼共6层,含临床实验研究、药物制剂研究与生产、古验方研究等科研机构,科研设施设备全面提升,为推动医院科研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住院综合楼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精致优雅,与现使用的青砖黑瓦、古朴典雅的门诊大楼和住院部交相辉映,使得重庆市中医院的整体建筑既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古风灵韵,又融入现代气息,与时俱进;院内花园美丽如画,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的雕像座落其间;内部设计富有人性化,病房宽敞明亮,阳光充足,拥有电视、独立卫生间、中央空调系统、中心监视系统、中央供氧系统等,给病人创造了一个高效、合理、亲切、舒适的就医环境,由外至内处处营造出中医药传统文化氛围,体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彰显医院“弘扬传统医学,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

      据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介绍,近年来该院除了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就医环境外,还十分重视医院软件建设,在引进培养人才、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改进医疗质量、突出中医特色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筑巢引凤:引进高层次人才

      左国庆认为,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在于临床,检验临床之水平在于疗效,疗效之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医院的硬件设施、规模效应已经形成,为人才引进提供了良好基础。“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左国庆自信地说。为此,重庆市中医院制定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大力引进专业技能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强、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使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2012年,通过公招招录了82名硕博士毕业生,通过“东北引才”招录1名博士,9名硕士。医院更将2013年定为人才优化建设年,通过公招引进了78名专业人才,其中硕博士以上学历46名,占58.97%,从院外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目前,医院专业人员中硕士200余人,博士30余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结构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该院还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师带徒工程和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去年获批了两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9人成为国家第五批、重庆市第二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15人进入国家第五批、重庆市第二批师带徒工程学习;1人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荣获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今年4月,该院对中层干部进行重新选拔任用,实施“30-40工程”,选拔了一批30~45岁的年轻专业技术骨干担任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形成了合理的专业人才管理梯队。

      固本强基:学科专科建设给力

      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协调发展是重庆市中医院的目标定位,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据悉,该院将学科专科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力争以学科专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水平提高,树立医院的品牌效应。

      2012年,该院肝病科、肛肠科、骨科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护理学也成为“十二五”培育项目;还成功申报了重庆市中医药特色技术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医护理临床技术指导中心、美容皮肤科医疗质控中心等市级项目和质控中心,为促进医院科研学术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今年该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针灸科、肾病科、肿瘤科、护理学等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据了解,目前重庆市中医院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重点专科及建设培育项目10个、重点研究室1个、二级实验室2个;卫生部诊断鉴定机构2个;重庆市级医学和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3个;重庆市级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3个、市级临床质控中心2个;院内研究所3个。这些重点学科专科群的形成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整体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学术进步。

      提质增效:狠抓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据悉,近来重庆市中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自2012年6月开始,该院开展了以“规范医疗行为,落实核心医疗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主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督促医生不开大处方,不重复检查,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和合理治疗。

      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诊。新开设的门诊“一站式”咨询服务台实行开敞式服务,集诊疗咨询、诊断证明盖章、敬老服务、清单打印等于一体,准备有急救箱、轮椅、老花眼镜等物品,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进一步完善了预约挂号流程,开设了便民门诊;挂号室、超声科、心脑功能检查室等窗口部门实行提前1小时上班,中午不休息;合并门诊西药房和中成药房,实行电子联网叫号取药,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缩短了等候时间。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提高了服务效率,在多次群众测评中获得好评,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

      强化优势:加强中医药特色建设

      据了解,“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是重庆市中医院一直所奉行的信念,为此该院出台文件,制定了58条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主要从加强中医学科专科建设、中医特色护理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等方面进行。

      该院充分利用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平台,开设西医学习中医强化培训班,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每月定期到医院为非中医类的专业人员授课,不断提升医院职工的中医文化素养,增强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氛围。

      2012年7月,重庆市中医院被定为国家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皮肤科、针灸科、妇科、风湿科、内分泌科、肝病科、肾病科7个科室承担了15个病种诊疗标准评价与3个病种诊疗标准修订。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组织专家到壁山、忠县、云阳、万州等区县开展适宜技术推广,起到了龙头医疗机构的辐射作用。

      履行公益:大灾大难勇担责任

      重庆市中医院长期坚持公益性,充分发挥三甲中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勇于担当,先后参加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4.20芦山地震等现场救援,多次获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重庆市等各级部门表彰。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重庆市中医院第一时间向重庆市卫生局主动请缨赶赴灾区。100余名医务人员主动给医院领导发短信,要求到前线参与医疗救援。同时医院积极制定地震灾害救援方案,组建了三支救援梯队,准备医疗急救器械药品和伤病员生活必需品;协调院内床位,随时准备接收灾区伤病员。由于提前筹划,当接到重庆市卫生局组建医疗队奔赴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的通知时,该院救援准备一切就绪,迅速赶往集合地点,成为此次抗震救灾反应最及时、准备最充分的重庆市级医院医疗救援队伍。

      在抗震救灾中,该院救援队成员不畏余震,不畏路途艰险,冒着生命危险,一趟一趟将雅安市区、芦山、天全等灾区的危重病人转送到成都市华西医院,给灾区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重庆经济广播电台及《中国中医药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医院被评为重庆市“4·20”四川芦山强烈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先进单位,3名医务人员获得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展现了甘于奉献的大医精神。

      重庆市中医院常年开展志愿者公益服务,坚持上门出诊、上街义诊、下乡巡诊,送医、送药、送健康的“三诊三送”及“送温暖、惠民生”等活动,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农村、养老院等地,开展义诊、义务献血、科普宣传、免费体检、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2012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帮扶困难群众3000余人,无偿献血2万余毫升,捐助物资、资金共10万余元,志愿服务人次达到5000人次。

      重庆市中医院还积极推广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着力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经常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各种媒体宣讲养生保健知识。中医专家还深入社区、学校、工厂等开设健康讲座,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指导,传播健康知识。2012年在《重庆日报》、《健康人报》和重庆电视台等媒体为群众讲解中医药保健170余人次,深受市民欢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