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博 蔺涛 时间:2013-06-20 10:51:00
  • 核心提示: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是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创建于1939年,2005年脱离铁路系统后,隶属于山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几年来,医院在医疗、教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是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创建于1939年,2005年脱离铁路系统后,隶属于山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几年来,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社区服务等方面秉承中西医结合办院方向,中西医并重,建立和弘扬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特色,逐渐赢得了口碑,确立了省内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地位。

      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明确 措施得力

      作为一个企业医院,多年来受体制约束,缺乏与外界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在省城医疗市场中一直处于中流水平。历史证明,仅仅依靠西医医院的基础,医院的发展已经受到了限制。只有另辟蹊径,医院才有发展的希望。2009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全院上下统一认识,确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制定了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方向”的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使医院整体发展的导向更加明晰。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中西医并重、“两条腿”走路,全院职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拼搏进取,形成空前的凝聚力,医院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大变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功实现历史性的战略转型。

      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开办了“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鼓励本科毕业人员积极进行在职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读;实施了“名医”战略,打造医院的拳头产品;出台了医院的《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聘用人员工资待遇》,招聘、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13人,硕士95人,引进高级技术职称中医人才6人。全院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比例达到74.5%;高级技术职称、教授18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

      全力打造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带动全院学科发展。医院的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本着“高起点、大发展”的原则,重点进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医院为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9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7个,院级重点专科5个,以点带面带动了全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创建“名中医工作室”,充分传承、发扬祖国的瑰宝。目前医院已创建了“李可经验传承工作室”、“白兆芝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单镇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提升医院品牌的同时,也将名老中医的学术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以利于培养医院新一代“名医”。

      医院按照《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对临床科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规范了科室名称,使主要临床科室达到37个。制定并实施了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并不断总结、完善。医院选择老年病科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工作,方便患者诊疗。

      几年来,医院各项中西医结合特色指标逐年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率2009年27.3%,2010年36.1%,2011年41.4%;中医参与治疗率2009年70.4%,2010年70.2%,2011年91%;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2009年6.4%,2010年18.22%,2011年30.1%;中药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数的比例2009年21.3%,2010年33.98%,2011年44.44%;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数的比例2009年12.99%,2010年17.22%,2011年28.34%。临床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区,开展了针灸、推拿、理疗等非药物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60余项。

      伴随着中医技术的提高,医院的西医诊疗水平也在不断进步,逐步开展了多项高精尖的医疗技术项目,如:微创内镜诊疗、介入诊疗、肿瘤放疗、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血液净化技术以及肾上腺髓质肿瘤切除、膀胱癌根治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肾癌根治腔静脉瘤栓摘除术、经眉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项目已达到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科研立项39项,鉴定成果11项,达到国际先进5项,国内领先5项,国内先进1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三等奖1项,获得技术专利8项,并于今年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医院培养和引进了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3人;推选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委1人,常委5人,青年委员6人,省级专业委员会担任主委2人,副主委8人,常委38人,青年委员2人。筹建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协助筹建了“山西省药膳养生学会”“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项,院级继续教育项目125项,并承办省级教育专项(“西医学习中医班”)1个,每年至少承担5项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医院成为山西中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基地。

      加强中药药事管理,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医院中药房设置规范,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136.8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2.5倍。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品种达到500余种,较2005年增加66%;加强中药制剂管理,新建煎药室79.2平方米;煎药室布局、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煎药操作符合要求,并提供中药急煎服务。自动煎药机达到10台,是2005年的5倍;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制作膏方,积极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和免煎颗粒。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改变了广大患者对中药剂型单调的看法。

      循序推开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医院以《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为指导,制定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人数比例达71%。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护士培训,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2项,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受到患者好评。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医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符合中西医结合发展需求的医院文化。2010年,医院建院70周年,通过在全员中开展“忆院史、谋未来”的活动,认真回顾总结医院发展历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引入、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医院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在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融入中医药文化特色,加快了全员的观念、意识和行为的转变;在文化环境建设中,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庭院等制作了中医知识宣传栏、展板,刊载中医典故、中药知识,古代文学作品等,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使中医药文化底蕴积淀于医院整体文化建设之中,中医药文化教育贯穿于在职继续教育之中,中医药文化内涵融入于医院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之中,中医正确的医德观灌输于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之中,中医药文化修养潜移默化于工作人员的日常言行之中,中医的预防、保健及养生知识耳濡目染于墙报、专栏之中。

      促进“治未病”工作。医院“治未病”中心依托本院中医药人才优势,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区域划分与设备配置,合理安排治未病流程。有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中心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等,下设健康指导部和保健治疗部两个部门。通过健康体检及中医体质辨识,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实现由“检”到“管”再到“治”的健康干预模式。中心合理应用中医技术如:针刺、艾灸、火罐、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疗法等,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声声赞誉。

      医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每年的医疗工作安排中,应急工作都是重点工作之一,而中医药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8年,医院成为山西省汶川地震伤病员定点救治的六所医院中,唯一一所中医医疗机构。在救治地震伤病员的工作中,医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中医药特色鲜明,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疗效最好、住院时间最短的定点救治医院。

      2009年救治“甲流”患者的战役中,医院再次被确定为山西省六家省级“甲流诊治定点医院”之一,成为唯一一所定点诊治“甲流”的省级中医医疗机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迅速,其中确诊的四例“甲流”患者经过治疗,全部很快治愈,取得了满意疗效。医院还充分发挥中医中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批量制作了“防疫香囊”,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免费发放,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称赞。

      医疗质量、安全常抓不懈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医院健全了质量管理组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使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加大了质量管理力度,如“医政联合大查房”工作、病案质控工作,提高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部门质量管理,保证了患者安全;规范医技科室诊疗行为,保证医技工作质量水平;严密监测重点环节,积极控制医院感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药事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与理念,坚持医院公益性,采取多项措施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近年来,医院加大投入改善设备设施,成效显著。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改扩建了名中医工作室、住院病房、血液透析室、门急诊输液大厅等,使医院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50150.4 平方米,较前增长了21%;对医疗设备进行了大量的购置和更新,医疗设备总资产达到1.55亿元,较2005年初增加了近2倍;同时,中医诊疗设备的配备也大幅度增加,总资产达到约1000万元,是2005年初的12.5倍,种类达到15类百余种、500余台套。医院自2007年开始实施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成效显著,逐步走上了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国家级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编制床位增至1000张;年门诊量4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近2万人次;年手术例数6000余人次,病床周转次数20余次;年业务收入2011年3亿多元,2012年超过4亿元,较2005年翻了近三番!

      目前,医院正在着力解决中医药领军人才略显不足的问题。近期将举办全省“高级医学人才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出一批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成为省内中医药领军人才。

      鉴于医院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还有待提高。医院将继续加强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鼓励、考核,以科研带动临床,以重点专科建设带动全院学科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工作不断进步。

      为改善就诊环境和条件较差,医院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建设新的门诊住院大楼,经过充分准备和努力,将新建28层的门诊综合楼,该项目已经被山西省发改委批准立项,这将彻底改变医院的诊疗环境。

      努力增强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是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努力的方向。医院转型以来取得了卓越成绩,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很大的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