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深圳市中医院-实施两大提升工程 建设一流中医名院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志强 黄淑芬 时间:2013-01-14 10:23:00
  • 核心提示: 2012年,深圳市中医院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提升工程”、“职业精神建设和满意度提升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深圳市中医院再谱新篇章:该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正式

     2012年,深圳市中医院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提升工程”、“职业精神建设和满意度提升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深圳市中医院再谱新篇章:该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正式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逐级培育 重点突破  加强专科建设

      在重点专科建设上,深圳市中医院采取“见苗浇水,逐级培育,重点突破,树立典型”的办法。对患者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较好、中医特色突出的科室作为优先培养对象,力求取得重点突破,树立典型和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专科全面发展。

      该院的肝病专科被形象地比喻为“从铁皮房中走出来的国家重点专科”。早在1990年,医院考虑中医药治疗肝病有优势,决定把肝病专科作为优先发展专科,引进学科带头人周大桥教授,搭建了简陋的铁皮房,设置了10多张病床,就这样创建了医院首个特色专科。22年后的今天,肝病专科已拥有两个门诊、100张住院病床,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肝胆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专科除在临床上积极发挥中医特色诊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疾病,还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厅局市级科研课题等三十多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八项、三等奖八项。专科带头人周大桥教授,不仅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肝病专科的带动下,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其中肾病专科于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该院肾病专科技术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医重点专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等课题共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0多项,获得专利8项,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多人,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肾脏病理检查,专科的软硬件建设已走在全国中医同行前列。同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针灸科则以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中风)、中枢神经损伤等为主导专业方向,先后承担并参与了二十几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科技项目支持及科技创新奖项,2007年,该院针灸科因成功唤醒被确诊为植物人的台胞而蜚声港澳台,许多国际友人慕名前来就诊。

      目前,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已形成国家、省、市重点专科梯队,除上述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外,该院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个(脾胃专科、内分泌专科、神志专科);广东省中医名科4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9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1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3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病专科16个。

      开设深圳首家名中医馆 筹建国医大师工作室

      “名医”的培养也是深圳市中医院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每年用于人才梯队建设经费超百万元。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医院人员人才梯队逐步完善。目前医院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50余人,副高级职称人员近2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高级师带徒专家4人,广东省名中医7人,深圳市名中医17人。该院于2007年开设深圳首家“名中医馆”,深受市民欢迎。

      2012年,深圳市中医院决定引进国医大师团队。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决策者,李顺民院长计划在医院设立“国医大师工作室”,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国医大师2~3人,并通过他们邀请全国的国医大师来深圳举办国医大师论坛,交流推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李顺民院长指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医大师的诊疗经验,为深圳市民服务;另一方面,医院可采取“拜师学艺”方式,培养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继承并弘扬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

      科教兴院 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中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充分依靠广州中医药大学这个平台,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教学力量,使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均衡发展。

      2012年,医院正式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这标志着该院将从2013年起自主招收中医专业的大学生,这也是深圳市首次招收中医专业的大学生。

      该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基地,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该院现有8位博士生导师,50多位硕士生导师,有36个临床教研室,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对外交流方面,医院先后与美国Thomas Jefferson 大学、德国Medical Park康复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执业中医师学会、香港中医学会会立中医学院、香港国际针灸学院等建立了固定的教学协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医院有20多个专业学术团体挂靠医院成立。据统计,目前该院担任国家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9人,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4人。

      目前该院在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医院牵头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各1项,分中心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13项、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回国资助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9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0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

      2012年,由该院肝病专科牵头承担的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研究》获中央财政给予1175.5万元资助;“十一五”中标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及中医药治疗方案研究》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委资助537万元,获国家级、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和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金合计636万元,获评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中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得500万元资助,“针灸现代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立项成为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项目,获市财政500万元资助。正是因为该院重视科教兴院,在科研综合实力等方面不断努力,才促成了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便民利民 赢得市民的称赞

      深圳市中医院一贯重视职业精神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树立“心中有爱,服务有情”的服务理念和“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医德观,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文明中医院”、“广东中医药强省项目中医名院”、“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及“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在广东省医院满意度和医德医风测评中名列前茅,被媒体誉为“市民信得过医院”。

      该院是深圳市首家设置“无障碍通道”的医院;连续3年推行“医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实地参观医院,增进医患沟通。同时,医院开设邮政快递送药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深受患者称赞。

      据统计,2012年深圳市中医院总诊疗人次将突破260万人次,日均门急诊诊疗人次7000多人次,远超市中医院门诊大楼日均2000人次的设计负荷。超出承受能力的诊疗量,也给患者取药带来不便,取药时间最长要等三四个小时。针对此种情况,自2011年7月开始,深圳市中医院与邮政EMS快递合作,在深圳市最早推出中药同城快递服务,一般情况下,上午交寄,下午送达;下午交寄,次晨送达。投递地区较远的,隔日送达。经过一年的运行,如今平均每天已有200多剂的投递量,高峰时有300多剂的投递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药快递服务,省去了排队取药的麻烦。

      此外,深圳市中医院是深圳较早实行预约挂号服务的医院。目前,该院已开通了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4种预约诊疗方式。到2012年12月,已有12万人次通过预约方式顺利就诊,其中通过网络预约的患者占到6成,通过现场预约就诊的患者占4成,月均预约10666人次,并呈逐月递增趋势。预约挂号服务,大大缩短患者排队时间,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也深受好评。

      该院还积极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志愿者之城”号召,组织义工队人员参与门诊疏导分流工作,义工人员统一着装“红马甲”深圳义工服,利用休息时间协助门诊部做好患者疏导工作,受到患者的欢迎;该院与民政局社工组织联合,以“劳务工关爱基金-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方式利用深圳市慈善会资助、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大病儿童救助基金、妇联救助基金等多种基金扶助了很多经济困难的患者,仅2012年就协助病患申请各类救助金约125万;义工服务队还在患者中间组建歌唱队、太极拳队、八段锦队、钓鱼队、手工坊等兴趣班,让患者与患者彼此成为朋友,结下深厚的友谊;该院还加强警民合作,打击号贩子,维护了患者的权益。今年,深圳市中医院还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实施了药品“零加成”工作,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受到社会的好评。

      明确定位 发挥优势 建设国家级中医名院

      2012年,深圳市中医院各项业务指标节节攀升,再创新高:预计全年总诊疗人次为262万人次,同比增长12.9%,平均每天门急诊人次为7271人次,同比增长17.1%。收治住院病人数为2.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0%,病床使用率为100.3%,同比增加0.91%,病床周转次数为34.61,同比增长6.8%,业务总收入将达到7.8亿。人均门诊诊疗费用和每出院平均费用处于相对低廉水平,患者总满意度93.7%,员工总满意度98.6%。2012年底,全市卫生系统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在全市70多年医疗单位中,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等多项指标中得分最高;2012年在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中,以较高分数通过了评审专家的评审,并正式获批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该院党委还被授予“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称号。

      该院院长李顺民表示,医院将本着“中医需求第一,病人权益至上”的办院方向,践行“仁心仁术、至精至诚、博学博爱、尽善尽美”的核心价值观,力争在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及职业精神建设和满意度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技术先进,人才优秀,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环境舒适”的中医医院,使之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通过“两大提升工程”的建设,逐步把医院建成在全省、全国,乃至海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中医名院。

      李顺民院长告诉记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满意度,归根到底,关键还是在于人才。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医院将制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全员培训管理规定》,营造爱才、重才、育才、用才、人尽其才、人才辈出、帅才领军、一呼百应的创业氛围。希望到2016年,力争培养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3~5名;培养在全省有影响的专家8~10名;每个重点专科培养在全市有影响的专家2~3名。

      李顺民院长告诉记者,科研方面,医院将重点从数量增长转变到质量的提高,争取获得国家重大项目资助,包括国家重大医学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学科团队项目等。教学方面,加强博士、博士后教学与培养工作,利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平台,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力争将“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打造成“深圳市中医药研究院”,为研究型医院建设搭建更高平台。

      同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技创新体系,在重大疾病防治和群众健康维护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积极申报并争取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在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建设方面,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已计划依托医院成立“深圳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养生服务指导中心”,对全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和市民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

      李顺民院长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2012年8月30日,深圳市市长许勤同志在调研特色学院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深圳可以筹建一所国际中医药特色学院。按照深圳市政府创建特色学院工作的统一部署,目前深圳市中医院已正式启动筹办“深圳国际中医药学院”工作,按照项目建议书设计,“深圳国际中医药学院”将建设成为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小而精、开放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小型书院式中医药学院;学院以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化教育;到2020年,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中医药教育高等学府。

      此外,深圳市中医院与深圳龙华新区合作筹建中医院龙华医院已初步达成共识,龙华新区计划征地300亩作为医疗用地,兴建深圳市中医院龙华医院,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集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文化及健康产业为一体的区域性中医医学中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