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俞长荣:药不在多,中病即灵

  • 来源: 作者:俞长荣 时间:2015-12-09 15:05:50
  • 核心提示:药不在多中病则灵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遣方用药必须精思熟虑,力求精简,有的放矢。《伤寒论》方少则1~2味,多则8~9味,用10味以上的为数极少,如桂枝汤、麻黄汤、五苓散、小柴胡汤、

    药不在多中病则灵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遣方用药必须精思熟虑,力求精简,有的放矢。

    《伤寒论》方少则1~2味,多则8~9味,用10味以上的为数极少,如桂枝汤、麻黄汤、五苓散、小柴胡汤、承气汤、白虎汤、四逆汤等,均只寥寥几味。由于用药精简,针对性强,所以有显著疗效。《汤头歌诀》中收载历代著名方剂三百余首,其药物组成一般也多在十味以内。临床还常见某些危重疑难病症,虽屡经治疗而无效,后改用单验方而愈,因此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之说。说明用药不在多,贵在中病。

    我临证用药喜少而精,反对多而杂,一般处方用药4~5味或8~9味,很少超过十味以上。尤喜用经方,以其药简而取效捷。

    如栀子豉汤及其衍方,就是临证常用方剂之一,用治胃脘痛、失眠、暑热及外感高热等病症,确有得心应手之妙。

    1976年8月我在长泰巡回医疗期间,曾治一妇女,她在田间劳动,突然全身抖颤不能坐立,十指拘挛难以伸直,且自诉胸膈痞闷欲吐不得。见其面赤无汗,认为冒暑外挟秋凉卫气被遏,暑热无从外出,以致气血乖违,肢末收引。

    方用栀子豉汤加葱白,微发其汗,取“轻可去实”之意。服药后不及一小时即见效。

    又于1983年,治一例肉眼血尿七天不止,临证诊为热结三焦,迫血妄行。以豆豉轻宣,栀子泻三焦之火,再加荠菜以凉血。药仅3味,服两剂血尿消失。

    又治陈某,胃脘痛十余年,曾因胃出血经某医院动过手术,术后自觉症状未见改善。疼痛多于食后加重,痛时牵引腹部,口干,食欲较差,大便拘急难解,小便黄如浓茶。外观形体衰瘦,面色淡黄,唇色黯红,舌边红,苔腻微黄。

     

    本例胃脘痛于食后加剧,大便难通,小便色黄,皆属实象,然病历十余年,知非全属有形实邪,半是无形气火为患。盖肝失条达,木郁化火,痰饮湿热之邪随而助疟,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拟苦辛宣泄,佐以酸甘化阴法。

    方用栀子、豆豉、黄连、木香、白芍、甘草六味。服2剂痛止,唯大便通而不畅,偶尔吐水少许,此为肝气得疏,但痰饮与气火搏结未清,气机升降未和,予栀子豉合小陷胸汤(药仅5味)。

    服2剂诸症好转,继以香砂六君加黄连,服2剂而安,随访半年未复发。

    再如治小儿暑泻,我常用的方剂是:小便不利,发热不高,用五苓散利小便而实大便;若高热口渴引饮,用白虎汤以清阳明气热,一般服一二剂即能见效;若无发热或仅低热,病情较轻的,用六一散即可。暑泻是常见病,以上三方是临床常用方,疗效已属公认,故不赘举例。

    用药简,首先要求精,要达到精,就必须在准确运用四诊的前提下,找出病变的根本原因,解决其主要矛盾。若片面强调简,而不能针对主要矛盾,也不足取;反之,若不知病本,用药杂乱,就容易犯“猎不知兔,而广络原野,冀能幸中”的毛病。

    当然,用药多和少与医者的学术渊源,个人经验以及病情不同等因素有关,不必硬性规定。但同一病症,用多味药能治好,用少味药也能治好,自当以少味为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