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赵炳南治疗皮肤瘙痒症经验

  •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作者:刘志勇,王莒生,张广中 时间:2013-06-06 17:16:00
  • 核心提示: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由于不断搔抓,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等继发损害。与中医古文献中记载的“痒风”相类似。《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由于不断搔抓,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等继发损害。与中医古文献中记载的“痒风”相类似。《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本院已故老中医赵炳南称之为“隐疹”,并将其分为冬季型、老年型、阴阳不调型和风湿蕴阻型4型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有幸整理赵老治疗本病的录音及病案,现总结如下。
    1分型辨治
    1.1冬季型
        大部分患者冬季或秋末冬初生火时发病,老年人多见,病程长,以瘙痒为主,昼轻夜重,入睡尤甚,无明显皮疹,常见抓痕舌胖,苔白兼涩腻,脉沉缓。证属内有蕴湿,外受火邪,治以除蕴湿、泄心火。方药:苦参15 g,石楠叶10 g,白僵蚕5~15 g,藏红花(另煎)3 g,莲子心20 g,连翘心15 g,栀子5 g,蒺藜20 g,白鲜皮20 g,甘草7~10 g。
        加减:服上方效果不佳时,加玳瑁(另煎冲服)9 g。
    1.2老年型
        60岁以上老人患病较多,无季节性,皮肤瘙痒无疹,干燥,脱屑,粗糙角化,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两亏,治以养血益气、润肤止痒。方药:白人参5 g,黄芪20 g,太子参10~20 g,何首乌10-- 30 g,黑芝麻15~20 g,胡麻仁15~20 g,白芍10~15 g,桑椹15~20 g,天冬10~15 g,麦冬10~15 g,石楠叶10~20 g。
        加减:服上方效果不佳时,加西洋参(另煎冲服)3 g。
    1.3阴阳不调型
        此型多见于工作繁忙者,或心情抑郁,或失眠,心烦,与年龄无关,可见抓痕,血痂,无明显皮疹,头晕腰酸,手足心时冷时热,舌微红无光,苔薄白或兼有黄苔,脉寸关弦滑、尺沉细。证属心肾不交,阴阳不调,上实下虚,上火下寒。治以调和阴阳、安神止痒。方药:天仙藤30 g,首乌藤30 g,鸡血藤30 g,钩藤10~15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益智仁15 g,白鲜皮20~40 g,远志10 g,牡丹皮15 g,地肤子20~40 g,石楠叶10~20 g。
    1.4风湿蕴阻型
        此型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发病,因经久搔抓,皮肤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舌淡红,苔白或腻,脉滑或滑数。证属风湿蕴阻。肌肤失养。治以祛风利湿、养血润肤。方以全虫方加减:全蝎6 g,皂角刺6 g,蒺藜15 g,苦参10 g,白鲜皮15 g,泽泻10g,首乌藤30 g,当归10 g,生地黄15 g,槐花15 g。
        如患者不能服汤药,以上4型均可服中成药斩痒丹1丸(9 g),每日2次。外用鲜楮桃叶1 000 g(或干楮桃叶500 g),加水5 000 g,煎后外洗30 min,每日1次。
    2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1971年9月2日初诊。1年来,患者全身皮肤瘙痒,搔后皮肤发红,不起风团,影响入睡,痒甚时用玉米棒搔抓也不解痒,曾用镇静药及脱敏药,未效。查体:全身皮肤粗糙,个别区域苔藓样变,无渗出液,有明显抓痕血痂。中医辨证:风湿内蕴,结为湿毒。治以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方以全虫方加减:全蝎6 g,皂角刺(打)12 g,蒺藜15 g,苦参6 g,白鲜皮30 g,猪牙皂角6 g,炒槐花15 g,炒枳壳9 g,荆芥6 gI蝉蜕6 g,威灵仙12 g,紫草根9 g。每日l剂,水煎服。患者服上方10剂后,瘙痒已减轻,全身皮肤也逐渐光滑,守方继服15剂,基本痊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