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费伯雄分温凉阐释燥症探析

  • 来源:中医药临床 作者:程远林 时间:2013-01-25 14:21:00
  • 核心提示: 费伯雄是清代著名医家,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在多个方面对中医都有较大的贡献。本文就其论治燥症的经验和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
    燥邪是六淫之一为秋季所主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r

        费伯雄是清代著名医家,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在多个方面对中医都有较大的贡献。本文就其论治燥症的经验和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
        燥邪是六淫之一为秋季所主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没有谈到燥邪致病特点,金代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认识,使《内经》六气病机臻于完善;明末清初医家喻昌著《医门法律•秋燥论》,首次指出《内经》中的“秋伤于湿”是“秋伤于燥”的错简,治法忌辛香行气、润剂治燥,创制了清燥救肺汤;清代医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中创建了杏苏散、桑杏汤、增液汤等方,皆丰富了中医对燥症的认识。
        费伯雄赞成喻昌改《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的做法,认为这是“独具只眼,大声喝破”,但对其“秋不遽燥,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此则燥字义,乃作大凉解”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认为“秋日燥烈,言暴及干”,当属于阳邪,怎么能一味作凉解释?同时,他也不同意喻昌“秋不分不燥”的看法,认为不符合实际情况。他不赞成此前医家普遍持的燥症只发生在秋分以后的半个秋季的认识,还依据那些医家的观点驳斥他们,说如冬至以后才是伤寒,春分以后才是春温,夏至以后才是三气,那么,冬至以前、春分以前、夏至以前、秋分以前的四个四十五天感受的分别是哪一种病邪?所患的又是哪一种病?费氏认为,燥是干的意思,它是相对湿而言的,立秋以后,湿气已去而燥气已来,故燥症的产生应当发生在秋季。但是,初秋时天气尚热,故盛行燥热证;深秋时天气已凉,故盛行凉燥证。用燥贯穿整个秋季,兼以寒热而分为燥热证和凉燥证两种,这样考虑就比较周全了,“若专主一边,遗漏一边,恐非确论”。这种认识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简单、易学、易懂、易记。尤其他是对于凉燥的论述,补充了喻昌秋燥偏于温燥的不足。
        费氏辨治燥症的突出之处在于以脏腑所感受的燥热和燥凉进行了辨证,以脏腑为纲,以温凉为目,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他治燥症,分肺燥、心燥、肝燥、脾燥、肾燥、胃燥、小肠燥、大肠燥八种,均用自制方来治疗。其中肺燥分为两种情况: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用清金保肺汤(天冬、麦冬、南沙参、北沙参、石斛、玉竹、贝母、茜根、杏仁、蒌皮、茯苓、蛤粉、梨、藕)治疗;肺受燥凉,咳而微喘,气郁不下,用润肺降气汤(沙参、蒌仁、桑皮、苏子、杏仁、旋覆花、橘红、郁金、合欢花、鲜姜皮)治疗。这完全是按照燥症先分温凉的思想来进行的,前方中一派使用寒凉药物,清热养阴润肺,体现了清、润的治法;后方用了沙参、蒌仁、桑皮、杏仁等寒凉药物养阴润肺,又用了苏子、旋覆花、橘红、鲜姜皮等温性药物来散寒理气,体现了温、润的治法。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均用柔润药物养阴润肺治燥,但又分别用了寒性药物清热泻火、温性药物散寒理气。
        在燥症施治上,费氏认为“生津、养血本润燥之正法”(《医方论》),外燥善用辛润之法,内燥善用甘润之法,他在《医醇媵义•秋燥》中自制的清金保肺汤、润肺降气汤、养心润燥汤、清燥解郁汤、涵木养荣汤、当归润燥汤、泽下汤、女贞汤、苁蓉汤、玉石清胃汤、滋阴润燥汤、清燥润肠汤等大多都是遵循此原则而创制的。其后附录的前人成方滋燥养荣汤、大补地黄丸、润肠丸、导滞通幽汤、清凉饮子、元戎四物汤、大补丸(即大补阴丸)、清燥救肺汤、琼玉膏、麦门冬汤、活血润燥生津汤、黄芪汤等充实了燥症的治疗方药。这些方子皆以滋阴生津、养血润燥为大法,热者寒之,配用清法;寒者温之,配用温法。《医醇媵义•秋燥》论述燥证共自制新方12首,囊括五脏六腑燥证之治。治燥证诸方,遣药除甘寒、甘润基本药物如沙参、天门冬、麦门冬、地黄、石斛、女贞子、当归、玄参等外  ,同时结合患病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予以用药,肺主气的宣降,故用杏仁、桑白皮、苏子、旋覆花、瓜蒌皮、瓜蒌仁等直接或间接调理肺气;心主血脉、藏神,故用丹参、当归等养血调血,人参、茯神等宁心安神;肝藏血、主疏泄,故用当归、白芍、熟地、枣仁等补肝血、养肝体,木瓜、橘饼等疏理肝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用人参、山药等益气,当归、白芍等养血;肾藏精,故用女贞子、牛膝、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来补益肾精;胃喜润,主降,故用麦冬、石斛、玉竹等来润燥养阴,用石膏等清降胃气,等等。此外,还用一些药物改善症状,如痰多加贝母、瓜蒌,溲溺涩痛用琥珀、灯心等,标本兼顾,思虑周密。
        同时,费氏认识到燥症表现并非如此单纯,往往兼夹它症,治疗手段也各不相同,他在《医方论》中通过评议前人的方剂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治燥见解,如提出了“以通为润”、“温散与清燥并用,使外邪清则正气醒,而血脉复”、燥湿(清燥汤中用苍术、白术、陈皮、黄柏等)等法;另外,主张“清金保肺必先甘凉养胃,以胃为肺之来源,脾为肺母也”,从五行生克及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角度制定治法。这些观点都丰富了燥症的治法。
        费氏关于燥症的论述纠正了前人论燥的误解和偏执,悉发秋燥之底蕴,确立了燥分温凉的两大法门,充实了燥症的治疗方法,至今仍为中医学教科书和中医临床辨治燥症所沿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