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全国名老中医治妊娠及产后病经验

  •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09-09-19 17:14:00
  • 核心提示:  陈益昀,全国名老中医,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妇科、内科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效验俱丰。现将其治疗妊娠及产后病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妊娠恶阻:半夏、厚朴治

      陈益昀,全国名老中医,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妇科、内科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效验俱丰。现将其治疗妊娠及产后病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妊娠恶阻:半夏、厚朴治疗妊娠恶阻有良好的疗效,但这类药物历代多列入妊娠禁用或慎用药中,医者用之多有疑虑。既使用之亦不敢大量,如半夏不敢超过3-4克,厚朴不超过8—9克。陈老用半夏、厚朴常至12-15克,未发生过副作用,且疗效满意。

      病案:齐某,女,26岁。停经2个月,恶心呕吐15日,尿妊娠试验阳性,进食后恶心呕吐剧烈,饮水亦吐,不思饮食,消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陈老认为,该患者脾胃素虚,孕后血盛于下,冲脉之气上逆,胃气不降,反随逆气上冲。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吐。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5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砂仁6克。先饮少许生姜汁,再服药,1剂后恶心、呕吐好转,能进少量流食;3剂后恶心呕吐消失,饮食恢复正常。

      2.流产:中医学认为,流产主要由于孕妇气血衰弱,或肾气不足,胎失所养所致。陈老认为,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是中医治疗流产的大法。根据流产原因,分别配合其他辅助药物。如下血过多者,阿胶、艾叶、地榆等止血药即是主药;腹痛剧烈者,木香、白芍药、甘草等缓急止痛药即是主药。若出血持续增多,或腹痛更趋剧烈,随时都可能影响胎儿而致流产。若因跌仆,活血化瘀药必不可少;若因七情所致,更需酌情加疏气解郁之品。

      病案:梁某,女,24岁。孕3个月余,劳累后阴道出血1日,量较多,伴小腹胀痛下坠,腰酸腿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滑。B超提示:子宫孕3个月大小,胎囊完整,胎心搏动尚可。中医诊断:胎漏。证属气虚不能摄血。治宜止血补血,固肾安胎。处方:阿胶(烊化)、艾叶炭各10克,黄芪20克,地榆炭、续断、桑寄生各15克,杜仲12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剂后出血减少,3剂血止。

      3.妊娠并发黄疸型肝炎:中医治疗妊娠并发黄疸型肝炎的大部分药物,如大黄、栀子、枳实、泽兰等,有坠胎之虞。轻型者黄疸不重,肝功能损害不甚,自觉症状轻微,只有食欲欠佳,精神倦怠,周身无力,并伴有少腹重坠等流产征兆,舌体胖,苔薄白,脉弦无力,辨证属阴黄者应以“扶正保胎”为主。药用:黄芪、当归、茯苓、黄芩、炒白术、甘草等;若黄疸较重,肝功能有明显损害,发热,心烦,恶心呕吐,口干苦,食欲不振,便秘或便溏而臭,尿黄短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辨证属阳黄者,则应以驱邪救母为急,不必保胎,母得治则胎可安。即《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意。

      病案:臧某,女,28岁。孕5个月,证见:身目发黄,色泽鲜明,伴身热,口渴喜饮,腹胀纳呆,便溏而臭,大便3—5次,日,舌质红,苔微黄而腻,脉滑而数。肝功能化验:血清胆红素fraiL)86mmol/L,直接胆红素(DBiL)751_Lmol/L,谷丙转氨酶(ALT)47.0U/L,谷草转氨酶(AST)425U/L。中医诊断:妊娠黄疸,证属湿热俱盛。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以茵陈蒿汤加味。处方:茵陈45克,板蓝根30克,金银花20克,茯苓、栀子、白术、五味子各12克,黄芩、香附各10克,大黄(后下)5克。水煎分3次服,日1剂。上方加减服药30剂,诸症逐渐消失,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于次年4月产一健康女婴。

      4.胎前暑湿:胎前暑湿,热邪亢盛,伤阴耗血,极易造成早产。治宜清解壮热,保存津液,预防早产。实践证明滑石、生代赭石、玄明粉、紫雪丹等一些妊娠禁忌药宜可应用。

      病案:何某,女,28岁。妊娠7个月,6日来持续高热,体温40℃,头痛剧烈,鼻塞流涕,烦躁不宁,神志昏迷,大便6日未解,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诊断:暑湿,表邪未解,入于气分,湿热蒙蔽心包。药用:生石膏30克,菊花、石菖蒲、代赭石、滑石各15克,薄荷、竹茹、藿香、黄芩、玄明粉(冲服)各10克,水牛角粉(冲服)6克。水煎送服至宝丹,每次1丸。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足月顺产,母子平安。

      5.产后中暑:“产后宜温,又有慎用寒凉之说”,但若产妇发热甚,再用温热之剂,则更耗伤阴血,此时应用寒凉清热之剂,急则治其标,待其热退后再调补益气血以治其本。

      病案:张某,女,28岁。剖腹产后13日,术后即发热,体温38.5~390C。刻诊:口干欲饮,汗多心烦,腹痛纳呆,恶心,大便秘,恶露多,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洪数。辨证为产后血虚外感暑邪,化热入里,阳明热盛暑湿病。治以辛凉甘寒清热之剂。药用:生石膏、珍珠母各30克,水牛角粉(冲服)6克,知母、当归、赤芍各12克,荷叶20克,大黄炭10克。水煎分2次送服紫雪丹,日1剂。服药4剂,大便通利,热退,体温正常,头痛消失,食欲不振,舌苔渐退,脉沉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