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蒋永光:扶阳理法之要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18 17:35:16
  • 核心提示:•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郑氏阴阳辨

    •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

    •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郑氏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源于坎肾,以坎离水火交济为基础,病理上有盛衰与升降之变。

    •在郑钦安看来,阳虚包含两种状态,一是阳的亏虚,即质量和功能的不足;二是阳的离位,即阳不能守于内或固于下。而亏虚和离位又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

    郑钦安“扶阳原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扶阳(见本版 2019 年3月28日《郑钦安扶阳理论始于坎离说 》)。而通过“方药应用”介绍,我们又了解到临床上他是如何扶阳的,并谈及了一些更具体的治法概念,如纳气归肾、先后天并补、补坎益离、泻火抑阳,以及培中与扶阳的关系问题等(见本版 2019 年4月4日《郑钦安扶阳方用药规律 》)。扶阳,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归纳为三点。

    根在阳气

    阳气是郑氏临床治疗的根本

    郑氏理论虽最重坎阳,然又有三阳之论,其临床施治是有区分的。比如用药,郑钦安认为附子补坎阳,干姜暖中宫,桂枝(肉桂、桂心)偏于扶心阳,吴茱萸更宜暖肝木。因此,凡组方有附子的方剂,他都认为功效是(或包含有)补坎阳或补先天,如补坎益离丹、潜阳丹、附子理中汤等。即使附子泻心汤,郑钦安的理解也与众不同。他不认为此方对应阳虚于外、热结于中的证候,而认为病在少阴,热伏阳虚,“用芩、连、大黄以泻少阴无形之伏热,又用附子以固根蒂而追元阳。”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亦为一种角度。当然,附子所温之阳,一定就是肾阳?在配伍之后的功效是否有改变?如附姜与附桂的组配,温阳的效应和机理有区别吗?这是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但在郑钦安的扶阳论中,“以阳为根”就是独重坎阳。此阳与心阳、中阳有着“道可道,非常道”的密切而模糊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

    郑氏扶阳可分回阳与温阳

    回阳 四逆汤为回阳主方,郑钦安在著述中言及的同类方还有白通汤、当归四逆汤、补坎益离丹、潜阳丹等。其主要治疗病症虽含《伤寒论》所言亡阳者,但更多用于阳虚重症,如阳虚下血、气喘痰鸣、吐血困倦、朝食暮吐、背冷目瞑等。阴寒内盛、冷症毕露是这类病症的病机和证候特征,故附子、干姜多为方中主药。

    温阳 有上、中、下三阳之分,如理中汤温中阳、姜桂汤扶上阳,建中汤治阳虚。由此可见,温中阳在郑氏扶阳法中的重要地位。阳分为三,郑钦安在治法中十分注重三阳的关系调谐。温三阳,很少单用,常常三阳兼治并调,如郑氏认为附子理中汤可先后天并补、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交通阴阳、桂苓术甘汤可脾肾并治等。

    本于脾胃

    郑氏扶阳注重脾胃前已述及,但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答案有两点,此两点虽是传统中医的固有认识,但在临床应用上,郑氏却自有心得。

    脾胃为生化之源

    由于人体精气化生于此,故郑钦安提出“外感内伤之病无不因于脾胃之虚”,并将建中、理中看作张仲景所立的两大治法。前者是“建中以御外”,后者是“理中以治内”,称这一内一外两法为“千古治病金针”。当然,他强调的脾胃之治,其实是温脾阳,如郑氏建中汤是张仲景的小建中汤加附子,同时减少了白芍和饴糖的用量,使该方温中扶阳之力大增,并明确其为“治阳虚之总方”。

    脾胃为升降枢纽

    坤土处于坎离二阳之间。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故他论述病机、确定治法、调配方药常从升降切入,其中又以脾胃枢纽为要。一些调升降、交水火的方剂,几乎都要加脾胃之药,或为君、或为臣、或为佐使,其用意便在保此枢机上。如补坎益离丹中用姜、草,他说:“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故曰中也者,调和上下之枢机也。”他还专就甘草的功用指出:“古人立法立方,其方皆有升降,皆用甘草,诚以阴阳之妙,交会中宫,调燮之机,专推国老。”

    理重升降

    在郑氏的阳虚辨治中,常言及升降,这源于坎离之说。因为,坎离水火是上下相济的升降关系,由此衍生而出的三阳说和中阳说也都蕴含升降之理。故郑钦安在探讨病机、治法、方药时常涉及升降,尤其在解析一些阳虚重证(如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等)更是如此。但他所言升降有特殊的含义和征象,以《医法圆通》所载三个病症为例。

    阳虚自汗

    “上中下三部阳衰,皆能出汗,统以阳名之。其人定多嗜卧,少气懒言为准。法宜扶阳,阳旺始能镇纳群阴,阴气始得下降,阳气始能潜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阳、收纳、温固为要,如封髓丹,潜阳丹,黄芪建中汤,回阳饮之类。”

    阳虚头痛

    “阳虚日久,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定,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系危候。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大剂白通、四逆之类。”

    阳虚目翳

    “七情之扰,总属伤神。神者,火也,阳也,气也。过于喜者损心阳,则心中之阴邪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生赤翳障雾。过于怒者,损肝阳,肝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青翳障雾。过于忧思者,损脾阳,脾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生黄翳障雾。过于恐惧者损肾阳,肾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生黑翳障雾。过于悲哀者,损肺阳,肺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为白翳障雾。此数目疾,定无羞明红肿痛甚,恶热喜冷,其人少气懒言,身重嗜卧,面色青白,脉或虚细浮大中空,种种情形,皆是内伤虚损而生者也。亦有一发而即痛胀欲裂,目赤如榴者,由先天真气附肝而上,欲从目脱也。定见唇口黧黑,或气喘促,喜极热汤水,六脉或暴出如绳,或脉劲如石,或浮大而空,或釜沸者是也,法宜回阳收纳为要。伤于心者,可与补坎益离丹、桂枝龙牡汤;伤于肝者,可与乌梅丸;伤于脾者,可与建中、理中汤;伤于肾者,可与潜阳、真武、封髓等方;伤于肺者,可与姜桂汤、桂苓姜半汤;先天真气暴出者,可与回阳、白通汤……”

    独特的阴阳辨证

    以上辨治方式属于阴阳辨证范畴,广泛见于郑氏对阳虚的辨治。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此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源于坎肾,以坎离水火交济为基础,病理上有盛衰与升降之变。在郑钦安看来,阳虚包含两种状态,一是阳的亏虚,即质量和功能的不足;二是阳的离位,即阳不能守于内或固于下。而亏虚和离位又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病变的发生,多因于各种原因所致阳虚和阴盛的状态,继而发生阳失本位、浊阴僭越的升降逆乱。这种阴阳的升降失序,阳占主导地位,阴为从属,故阳归本位是扶阳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述三个病症中:证候为阴寒内盛背景下出现自汗、头痛、目翳;病机为阳衰、阳虚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阴邪自盛上乘、先天真气上脱;治法为回阳、收纳、温固。书中三病证共列14方,其中桂苓姜半汤无组方和功效说明,其余各方,如封髓丹、潜阳丹、白通汤、四逆汤、回阳饮等5方的功效明确记述为“回阳收纳”或“纳气归肾”,补坎益离丹、桂枝龙牡汤两方功效为“交通上下水火”,此外的方剂功用也无不涉及阴阳水火的升降。

    升降失调的调治

    在传统中医辨治理论中,升降失调的调治是针对人体气机病变,尤其是有特殊功能关联的脏腑间的气机紊乱,如脾与胃、肝与脾、肺与大肠、肺与肾。此类气机紊乱在证候表现上多有胀满、疼痛、便秘、喘咳等气机壅塞的症状。在治法中包含升发与潜降两个部分,这与药性中的升降浮沉是对应的,故组方多配伍具有理气、降气、升发功用的药物。

    郑氏所说升降与此不同,其辨治对象是以“阳虚寒盛”为病机本质的一类病症,强调的是阳虚不守、阴寒僭越。所言阳虚,既包括阳气的绝对虚衰,也包括阴寒过盛的相对虚衰。阳虚与阴寒,前者是本,是内在的;后者是标,是外象的。在某种意义上可说,临床是通过阴寒之象来确定阳虚存在的。在这一点上,郑氏与传统中医理论是一致的,但在阴寒僭越的问题上却又有不同。他将阴寒内盛时出现的各种反常或极端的证候都视为僭越,并把这种僭越看作阴阳升降失司的特殊征象,除寒极生热的典型表现外,如上述三症中的自汗、头痛、目翳。在郑氏阴阳升降辨证中,气机不调、壅塞不通的情况一般没有,或有也不是主要的。他所论及的升降失序是隐性的,且主要限制在阴阳(病理表现为寒热)范畴内。郑钦安言水火亦为阴阳,却又将其限制在坎离范畴内。在治法上,他注重的是回阳、温阳,必要时也会抑阳、降火,却很少升阳。回阳温阳之中,又以脾胃中阳为基本,故郑氏所说扶阳是重生化和中焦枢机运转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