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吴玉泓:跟师临床是中医成才捷径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24 15:37:59
  • 核心提示:吴玉泓教授(左)临床带教

    中医师承不仅是学习中医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今中医传承的成功之道。作为中医院校学生,笔者在校期间有幸跟随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诊教研室吴玉泓教授临床

    20151124161057.jpg

    吴玉泓教授(左)临床带教
     
    中医师承不仅是学习中医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今中医传承的成功之道。作为中医院校学生,笔者在校期间有幸跟随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诊教研室吴玉泓教授临床学习两年余,亲身体会到跟师临床学习是中医成才的捷径。

    坚定信念 重视经典 理论与临床结合

    吴玉泓教授主讲《伤寒论》《中医诊断学》,临床及科研主要从事脾胃病的研究,每半日门诊诊疗30人次左右。初识老师是在大二因胃病去附属医院看病的时侯,那是第一次去医院寻求中医诊疗,老师得知我是中医专业学生后,便认真地讲解了辨证要点和处方用药原则,调理了一段时间后我恢复了健康,同时也和老师慢慢熟悉了。征得老师同意后,老师上门诊时,我们便侍诊其旁,得其讲解岐黄妙术,受益匪浅。

    老师上学时曾跟随多位名师,如脾胃病大家王道坤教授、儿科名家张士卿教授等,方能博采众家之长,故也深知中医的培养必须跟师临床学习。所以,老师非常重视注重因材施教,在诊疗之余便给学生讲解诊断思路及处方用药法则。临床上提倡“脾胃为后天之本”注重辨证论治,用药灵活,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

    跟师之初,恩师就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中医是有可靠疗效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让我们这些中医学子更加坚定了信心。其次,要重视对经典的学习,经典是中医可以取效的基本保证,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认真钻研经典。诊疗之余,老师会给我们讲解经典条文,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最后,必须跟师临床学习,只有通过临床学习,才能将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是中医成才的捷径。

    主动学习 善于提问 做好病案记录

    跟师临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跟老师近距离接触、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应该勤做记录,跟上老师的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诊疗思路,一篇好的文章。要善于学习老师的辨证思路、总结老师的诊疗规律、用药规律,做到有闻必录,有疑必问,回家后再结合书本,将老师的辨证思路、用药技巧加以分析总结、体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要做好病案记录,医案可以反映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以后遇到相似病例时,翻阅以前的病案,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勤于思考 仔细揣摩 培养临床思维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自己心里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相符,选方用药是否恰当。如果相似,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相符,如果不相符则要考虑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在哪里,然后请老师指点迷津,自己的思路错在哪里,哪些方药可以用,哪些方药不能用,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跟师临床学习,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要学习到老师的经验,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追求,自从跟师后,我们便每周在老师出诊时坚持侍诊,风雨无阻。正是这样的坚持,让老师肯定了我们对于学习的渴望,不遗余力的倾囊相授,时间长了病人也逐渐认可了我们,允许我们诊脉、看舌苔等,甚至照相留存资料以便参照学习,同时也得到了师弟师妹及其他同学们的肯定和认可。在临床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在诊疗过程中会问我们应该如何诊断、如何处方,有时候会让我们先给出处方,老师再做修改,以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另外老师鼓励我们假期回家时给亲戚朋友看病,有疑问时随时向他咨询,这样,尚未毕业的我们假期回家时给家人亲戚看病,竟然也有不错的疗效,慢慢地也有亲朋好友主动来找我们看病,这让我们更加感觉到学习的紧迫与重要。老师常教导我们做学问不能害怕丢人,做临床不能害怕失败,指导我们反思疗效不好的案例,总结失败的经验,只有通过自己临床实践才能步入中医之门,真正体会到中医的魅力,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做好铺垫,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经验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历史悠久 代代相传 中医成才捷径

    中医师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以师承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汉代以前史料中就已有师承授受关系的记载,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有扁鹊学医于长桑君,而弟子又有子阳子豹等人。李东垣师承于易水张元素,朱丹溪曾拜一十七师等等。经对上海市1995年和2004年两次评选出的77名名老中医及上海市1995年前故世的66名名老中医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名老中医绝大多数均有跟名师临床实践的经历,有祖传的、有师承传授的、有学院毕业再跟名师临床学习数年的、有西学中毕业再跟师学习的、祖传又跟名中医学习的。而单纯学院毕业的仅11名,自学成才的仅3人。经对全国117位著名中医药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师承经历的78人,占66.7 %。由此可见,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师承教育是中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医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名医在成名过程中,都有师承名医的经历,得到过名师的点化。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