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段富津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举隅

  • 来源:中医药信息 作者:梁雪,孔菲 时间:2008-07-31 15:41:16
  • 核心提示: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创始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他幼承师训,熟记经典,博览群书,长年坚持临床出诊,从医50余载,擅长诊治中医内、妇、儿科及诸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创始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他幼承师训,熟记经典,博览群书,长年坚持临床出诊,从医50余载,擅长诊治中医内、妇、儿科及诸多疑难病证。段老。临证立足于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以法组方。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兹仅列其运用升阳益胃汤的临床验案4则,以飨同道。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李杲所著之《脾胃论》,原方主治肺之脾胃虚。论日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日升阳益胃汤。”方中由黄芪二两,半夏、人参、炙甘草各一两,白芍药、防风、羌活、独活各五钱,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所组成。

        分析其方义,方中黄芪为君药,取其益气升阳、固表之功,人参、炙甘草、半夏为臣,人参补中益气,甘草和中益气,二者与黄芪为伍,《医宗金鉴》称其为保元汤,大有补益元气之功,具芪外参内草中央之妙用,即黄芪偏于补表气,人参偏于补中气,甘草补气介于二者之间,三者合用,可以补一身内外之气。半夏和胃降逆,与参、芪配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脾阳,和胃气,使清升浊降,脾胃安和;脾肺同补,脾升肺降,气机调畅。佐以白芍、柴胡舒肝解郁,配合补脾药则有扶土抑木之效,舒肝有助于健脾和胃;佐以防风、羌活、独活祛风除湿,且可助参、芪升发脾胃清阳;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以祛脾虚所生之湿;陈皮理气,既助半夏和胃,又使气化则湿行。少佐黄连之清热燥湿,以除湿郁所化之热。全方共奏补脾益肺,和胃化湿,舒肝解郁,祛风除湿,兼祛湿热之功。

        据此,段富津教授,每将此方用于脾胃湿滞,肝胃不和之证,取效甚捷,兹举案例如下。

        病例l

        陶某某,女,57岁。周身关节疼痛数年,近因劳役受凉而加重,四肢无力,身重怠惰,饮食乏味,时而两胁作痛,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左微弦。处方:白参15g,黄芪30g,焦术15g,茯苓20g,羌治、独治各15g,柴胡15g,酒白芍15g,防风15g,秦艽15g,姜黄15g,川芎15g,炙甘草15g。水煎服。按:此案为素日脾虚湿阻,复感风湿而身痛加重,故加细辛、秦艽祛风除湿止痛,因患病日久而致经络瘀阻,所以加川芎、姜黄,不仅能祛风止痛还可活血,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病例2

        黄某某,女,47岁。近两月常头晕目眩,食人易呕,胸闷,每因情绪不畅而病著,神疲乏力,双下肢浮肿,苔白略厚而腻,脉沉弦无力。处方:黄芪30g,茯苓30g,焦白术15g,泽泻20g,半夏15g,陈皮15g,羌活15g,防风15g,天麻15g,柴胡15g,厚朴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按:此案为湿邪偏盛,湿阻清阳而眩晕,湿邪下注则浮肿,所以方中重用茯苓、泽泻二药利水渗湿。加厚朴既能行气又可化湿,使气化则湿化。佐以天麻化痰熄风以止眩晕。因此患气虚不著,又恐补气碍湿,所以不用人参。如果气虚重者,仍可应用人参,即虚则宜补,虽补而不碍气助湿,如果气虚轻者,过补则有壅滞之虑,所以在当补不当补、补多补少的问题上,需要仔细斟酌推敲。

        病例3

        吴某某,女,5l岁。常头痛,以后头部及两侧头痛为主,现已1年有余,伴有昏晕沉重。胸闷气短,时时心烦喜怒,周身不适,舌淡苔白微黄,脉缓滑。处方:白参15g,黄芪25g,焦白术15g,茯苓20g,半夏15g,陈皮15g,羌活15g,川芎15g,蔓荆子15g,防风15g,柴胡15g,酒芍15g,黄连6g。水煎服。

        按:此案为湿郁头痛,湿属阴邪,其性重滞,故见昏晕沉重,《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因于湿,首如裹。湿阻气机,则胸闷。方中去掉善于下行之独活,加入上行祛风湿又善治头痛之蔓荆子。观其舌苔微黄,是为湿郁化热之象,故仍然保留黄连。

        病例4

        李某某,女,40岁。食后恶心欲寐月余,胸闷气短,四肢沉重,食欲欠佳,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淡,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沉弦缓无力。处方:白参15g,焦术15g,茯苓20g,半夏15g,陈皮15g,砂仁15g,石菖蒲15g,桂枝15g,藿香lOg,柴胡10g,羌活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按:此案为湿邪困脾,脾阳不伸,胃失和降所致,故以食后呕恶、欲寐为主证。方中加入桂枝温助中阳,菖蒲、砂仁、藿香芳香醒脾,理气化湿而和胃,与人参、半夏相伍,可使脾之阳气得升,胃之浊阴得降,清升浊降,脾胃安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