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中西医融合是趋势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君平 时间:2012-10-13 08:18:00
  • 核心提示:  “中医西化”、“以药养医”、“以西养中”成了普遍现象,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因其“廉”而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阻碍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好,西医也

      “中医西化”、“以药养医”、“以西养中”成了普遍现象,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因其“廉”而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阻碍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结合更好。”

      这句话的来历,年过九旬的国医大师朱良春至今铭记在心。新中国成立不久,林伯渠手术后频频呃逆,不能进食,医生曾两次下病危通知。周恩来总理十分焦急,请章次公诊脉查病。他只用一味药,煨成独参汤,用勺一点一点地倒入病人口中。半个时辰,病人不再呃逆。至此,47天的顽症完全治愈。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病案讨论会,讲了上面那段话。

      “中西医结合”诞生以来,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中西医结合至今并没有形成一个学术界公认的、内涵确定、外延清晰、符合逻辑规则的科学定义,多是从常识、经验、技术操作层面的解释。

      陈凯先认为,中西医结合面临着“不中不西”的问题,中医底蕴不深、西医基础不牢、中西医知识融合不够,没有突破中医和西医的局限,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脱离不了经济支撑。当医疗被推向市场,“中医西化”、“以药养医”、“以西养中”成了普遍现象,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因其“廉”而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阻碍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也优于单纯中医。两种医学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可以互补

      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也优于单纯中医。张伯礼说,在一些重大疑难病、复杂性疾病诊治中,中西医结合更是经常采用、确有疗效。使用介入方法治疗心肌梗死,20%~25%的病人术后会出现心肌血液供应不能恢复的问题。如果在围手术期使用中药,这种情况的发生率会降低一半。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不足,能不能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医学体系。张伯礼说,西医是基于解剖、生理、病理基础上的分析科学,重视形态机构和病变局部。中医学是在系统论指导下的整体医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重视人体功能状态和整体调节。两种医学站在不同角度和层次把握人体的健康,具有等同的科学价值,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不能相互取代。

      张伯礼强调,中西医结合是取两法之长,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令人可喜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两种医学逐渐靠近,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相结合,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统一,这种观念已逐渐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主流。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就是发挥中西医诊治疾病的集合优势,创造新的诊疗体系

      朱良春表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证候是机体的病理反应,疾病是症状产生的原因,两者有因果关系。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就是发挥中西医诊治疾病的集合优势,创造新的诊疗体系。

      从简单“混合”到有机“结合”,最终到完全“融合”,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趋势。陈凯先认为,中西医结合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两种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第二层次是理论上的结合,形成新医学和新药学;第三层次是思维方式的融合,也就是哲学层面的融合。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院士认为,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中西医在中国结合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两种医学互相借鉴学习,甚至部分达到互相融合,长此以往,必然产生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中国医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