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集思广益 落实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1-12-27 20:21:00
  • 核心提示: 名老中医传承是科技创新突破口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 张兆丰  我认为,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发展的未来。从整个医学科技发展的链条来看,中医药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

     名老中医传承是科技创新突破口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  张兆丰

      我认为,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发展的未来。从整个医学科技发展的链条来看,中医药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对中医药传承的定位不应该是跟踪而是前沿引领,其中做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将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为此我建议:第一,中医的传承工作要更加开放,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广泛动员各大学科的人员,共同推进创新;第二,中医的传承工作要突出重点,找到“有疗效的人”、“有疗效的经验和技术”,将传承工作落实到疗效方面,将确实是有疗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地方;第三,中医的传承工作要更加系统,把握方向,将传承工作和科研工作以及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一个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不断深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  姚乃礼

      回顾过去,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不断深化,在“十五”期间,突出抢救性继承,原汁原味地采集和保存,同时探索分析挖掘方法。“十一五”期间,突出纵向深入、横向拓展、完善功能、重视应用四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将要突出拓展研究内容、探索共性规律、着眼临床应用、重视理论创新。

      以往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十五”国家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纳入名老中医210位,采集临床病例4万余份、典型医案6000余份,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成才之路等大量信息资料;已经开发出多个运行可靠的信息采集方案和平台。比如从师病历与典型医案信息采集方案和平台、临证思辨特点信息采集方案和平台、学术思想信息采集方案和平台、成才之路信息采集方案和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初见成效,建立了适合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的数据模型、建立了名老中医研究的多种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建立了名老中医医案数据库、经验知识库、利用22种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形成9套软件包,可用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分析挖掘。

      审视目前研究,还存在样本量偏少,临床学科、病种覆盖面不够,现有资料总结及分析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入,共性规律研究,创新理论总结有待加强等问题。

      我们认为名老中医传承项目的目标是利用现代科技、提高临床疗效、凝练科学问题、促进理论创新。研究内容应定位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疗法,特效方药的临床评价研究,难治病名老中医群体诊疗规律研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方法学研究,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传承研究。

      项目预期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成果:一是,突出有效方药、特色疗法和辨证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注重难治病诊疗规律探索,形成推广应用方案,提高临床疗效;二是通过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的群体研究,实现理论上的集成与创新;三是通过现代分析挖掘方法优化集成研究,形成人机结合、科学实用的名老中医经验分析挖掘平台,提高传承研究效率。

      建立特有方法学体系是传承关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我认为,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从鲜活的临证经验中吸取营养,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临证诊疗技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要做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传承。

      我认为,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表,总结提炼鲜活实用的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水平既科学又实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属于研究性继承,是从科研视角总结名老中医经验,是认识上的飞跃;研究人员从研究视角审视既往的经验,并加以分析提炼,不仅学习名老中医一方一药、一术一法,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把握名老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此有利于优秀临床人才的培养和临床水平的提高。

      第二个问题是传承的目标是什么。

      我认为,名老中医传承的总体目标大体分为四个方面,总结名医经验、提炼有效方术、挖掘科学内涵、提高诊疗水平。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是研究工作最基础、最可靠、最生动的原始证据。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研究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规范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的表现形式、最佳载体,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采集、储存,做到要素完整、不走样、不失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挖掘。通过筛选,凝练出能体现名老中医经验的特殊辨证方法、特色疗法、特效方药、独特实用方案。通过系统的科学评价,取得循证医学数据,以期大范围推广。同时要在全面采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各位名老中医独特的学术观点或思想,以简明扼要的理性语言概括出来。

      第三个问题是传承工作的方法学研究。

      能否建立一套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又符合中医特点的方法学体系,是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利用IT技术对数据采集、储存、处理,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还没有大的突破,特色不够突出,实用性不强,与项目衔接不紧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一要重视方法学的研究,鼓励创新,注意发现好的苗头。二要进行多学科合作,引入成熟方法。三要以传承方法为龙头,带动方法学体系的建立。

      继承为中医药创新打下基础

      安徽中医学院  王键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体系,是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典范,蕴含有无尽的科技成分。历代医家不仅传承了中医药的科技内容,而且还在理性怀疑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传承创新,如张仲景承扁鹊、黄帝之说而有超越,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宋元四大医家承《内经》、《伤寒论》学术而各有所创,清代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等又承仲景和四家之学而创立温病学说,正是这种创新性的传承和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中医学的学术进步和发展。

      我认为,中医药传承的目的有四个方面: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中医药学术发展水平、提高中医药养生保健能力、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承能力。传承内容有六个方面:诊疗养生技术、实用医药知识、中医理论学说、中医思想理念、中医认知思维、中医价值取向。

      就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来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载体,网络为传播途径,既可原汁原味地全面采集和保存其病例信息、诊疗资料,实现学术经验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又可形成推广应用平台,实现快捷、广泛、有效的传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不仅可使显性知识数字化,而且还可以快速发现隐藏在大量模糊数据中,潜在的、有价值的创新点,使部分隐性知识显性化,逐步实现“可意会,可言传,可解释,可验证”。在大量名医个体学术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横向群体规律的综合挖掘,凝练和揭示个性经验和共性规律,很可能会在中医药传承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老中医传承模式应当优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孙光荣

      在回答为什么需要坚持和深化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这一问题方面,我认为有三大动因。第一,坚持和深化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有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名老中医是在业界能够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优秀群体,名老中医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对中医药经典的承启、对生命与健康的认知、对疾病诊疗的思辨等,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历练、积累而成为了当代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理论技术的活字典、真宝藏,通过科研继承创新才能真正获取、保存、甄别、筛选、挖掘、总结、提炼、应用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从而,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传统医药理论的传承、传统医药技术的传授三个方面增进和优化国家软实力资源,提高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力。第二,坚持和深化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有利于拓展中医药科研的领域、思路与方法。第三,坚持和深化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有利于培养集文献、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高级综合人才。

      根据“十五”和“十一五”的名老中医传承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果,我发现当代名老中医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学术经验值得传承研究:关于治学方法、治学重点、知识结构;关于对生命与健康的认知的继承与创新;关于擅长病证的认知与思辨;关于擅长病证的施治着力点、组方思路与用药特点;关于自我养生保健的思路与方法;关于加强自身中医药文化素养、医德修养的思路与方法;关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授受的思路与方法。

      为此,我提出以下五个建议:

      第一,继“十五”、“十一五”之后,将“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列为持续科技攻关/支撑项目(至少再持续四个五年计划),每五年确定一个阶段目标(逐步提升既有成果,逐步提高要求,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优化传承模式,坚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模式(解决待遇问题,形成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级中青年名医的梯队)、传统师承模式采用“地方探索,中央推广”的方式,采纳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同仁堂集团联合探索的“杏苑新林”模式(团队带教团队,网上结合网下,远程链接实地),培养传承研究的高级综合中医人才。

      第三,根据这一项目的特殊性,可设立分项、分级奖项,解决无法分享科研成果奖以及高级综合中医人才的待遇与使用问题。

      第四,建立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信息库共建共享制度,在一定范围试行资源开放应用,为中医药科研、教育提供优势资源服务,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成果有序地、尽快地推广应用,使软实力资源有序地、尽快地转化为软实力。

      第五,建立和完善联合研究机制,打破地域、单位科研壁垒,改变当地限于研究当地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以及挖掘设计各自为政的现象。

      带学生是为了将来超过自己

      河南中医学院  崔公让

      我本人是全国第二届与第四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带教过程中,我的体会是,除了着重培养学生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外,特别要让学生认识“何为中医”。

      中医是在东方哲学思想指导下,采用辨证论治的整体医学,它虽古老,但其中还含有许多发人启迪的理论。所以,老师在带教时应教导学生遵古而不泥古。在我的带教过程中,除一方一证给学生讲解外,总是告诫学生:做人要四平八稳,但在科学道路的进取中,决不可四平八稳。以温病为例,从伤寒到温病,就是观念的改变。若不改变,永远不可能进步。翻开中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是在不断理论刷新、观念改变过程中进步的。学生早晚是要超过老师的,老师莫过于是学生的启蒙者、授业者,学生是承继者。否定之否定,后来者居上。

      针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我建议,第一,在条件较好的中医院校,成立七年制本硕连读,学制的前三年学生集中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中间两年学生半天临床,半天理论课;最后两年指定老师带教,作为某老师的高徒。在校学习期间,尤其是进入临床后,要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毕业时,除授予硕士学位外,还要给予“某某导师高徒”的称号。毕业论文应在系统梳理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

      第二,中医院同资格医师与西医院相比收入偏低,建议适当地提高中医师的待遇。

      第三,近些年来,中医课题、科研、论文较多,但社会效益较低。我建议提高中医的“术”,若“术”能够重复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也应视为很好的科研,暂不去研讨其机理,在疗效肯定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

      中医学术传承的五项策略

      江西中医学院  刘红宁

      我认为要做好中医学术传承,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扶持中医医院发展。政府在扶持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发展时,要做到经费投入一致、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等相关政策一致;根据中医特点设立收费标准,增设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诊断”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中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与工作年限进行确定和调整。

      第二,着力提高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积极性。保护知识产权,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保护名老中医的知识产权、名誉权;合理补偿利益,建立合理的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利益补偿机制,激发名老中医传承积极性;明确评价标准,明确名老中医传承考核评价标准,提高传承效果。

      第三,加强中医文化普及。积极营造良好的传统中医文化氛围,使人们从小就开始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从而学习中医、相信中医、热爱中医。

      第四,完善中医专业教育层次。高水平大学(如985工程)应开设中医药专业,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学习中医的机会,同时发挥高水平大学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为中医学术传承奠定良好基础。

      第五,积极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克服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思维和临床诊疗手段的冲击,强化“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三结合的中医学术传承模式,从而使中医从业者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习惯,掌握扎实的中医技术,克服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思维和临床诊疗手段的冲击,使中医师不但能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诊治疾病,更能运用中医思维和诊疗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建议邀请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以现场研讨和临床验证等多种方式对中医重要经典和基本概念,统一诠释,明确内涵,公开出版,解决学习中医难的问题。(本报记者徐雪莉整理)

        链接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加强名医经验传承研究,探索有效的传承方法与模式,是加速中医人才培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能力的需要。而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是将中医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医学术创新发展的源泉。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组织多种形式整理总结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十一五”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完成了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启动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为181位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建立传承工作室。部分中医药院校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了“国医大师”评选工作,评选出首批30名“国医大师”,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从“十五”后期开始,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从内容到方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时抢救了一批名老中医经验,大大促进和提高了名老中医传承的效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