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刘理想:返本开新修心养生——读张其成教授《修心养生》有感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 时间:2010-02-25 10:40:00
  •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学热”,“国学养生”也悄然登场。虽然谈养生者蔚为大观,人数众多,然讲“国学养生”者则寥寥可数。因为国学养生往往涉及到易、道、儒、佛、医等内容,致使其体系十分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学热”,“国学养生”也悄然登场。虽然谈养生者蔚为大观,人数众多,然讲“国学养生”者则寥寥可数。因为国学养生往往涉及到易、道、儒、佛、医等内容,致使其体系十分庞杂。如果没有一定的国学功底,想正确探解国学中的养生内容,则殊不可能,除非郢书燕说或者人云亦云;而要贯通明晓儒、道、佛、医等各家养生文化,则更是难中之难。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在“国学养生”这一新领域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与尝试,在他的《金丹养生的秘密》《养生大智慧》《生大道》等几部养生专著之中,《修心养生》是颇具特色的一本新著,“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融道、儒、佛、医等各家养生内容为一体,并摸索出一套集四家养生之精髓的“五心养生法”,该书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张教授说:“学习国学的最大用处就是修心、开智。‘修心’可以让人们达到健康、快乐的心灵境界,有了快乐的心理条件,必然能够达到健康的生命状态。”这或许也是修心养生的真谛与目的之所在。拜读《修心养生》之后,笔者对先生此言,深有感触。
      一、什么是健康
      近些年来,声势浩大、数量众多的健康养生类书籍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各类健康养生讲座以不同的形式也在报刊杂志及电视媒体上频频出现。然而,细细观察这些有关养生保健的书籍或讲座,不难发现其内容大都围绕着饮食起居、运动练功、按摩推拿等具体形式与方法,囿于一方一法的叙述与传播(当然这也很重要),而养生中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内容——修心养生却往往被忽略了。
      实际上,全面的养生应该包括养身(形)与养心(神)两大部分。养生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健康,是为了长寿。虽然,古往今来,健康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愿望,然而,什么是健康,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并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但实际上此种观点并不全面。1977年4月,《科学》杂志刊发了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乔治·L.恩格尔的一篇长文《呼唤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这便是后来成为当代医学观念变革思想旗帜的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首次亮相。近年来,随着对新医学模式的不断探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良好的心理不但有益于躯体的健康,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良的心理刺激不仅影响机体的健康,甚至可以直接引起躯体的某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难免都会遇到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如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发展不顺、丧失亲人、职业竞争、遭遇恐怖性事件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相应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果刺激较轻或刺激解除,机体可以恢复健康,但刺激过于强烈或者长期得不到缓解,则会导致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其发生、发展就与长期的不良心理刺激密切相关。美国医学心理学会调查120例肝癌患者的性格特点发现:内向型性格、不良心理、社会刺激、长期情绪压抑和家庭不和睦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
      二、养生要有根有道
      自近代西医学传人以来,随着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药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生物学的长足进步,促使人们运用生物一医学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生物医学模式也已成为中国当前的主导医学模式。尽管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提出已30年,然而生物医学模式的“堡垒”似乎还没有怎么撼动,新医学模式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奠基”。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主导下,以往讲求身心统一的中医学在这方面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也有偏离固有轨道的趋势,表现在养生学方面,就是过于追求物质之类有形的养生、重养身而忽视养心,许多时候过于追求细枝末节,今天找到一个方法,过几天又想这个是不是最好的呢?不行,还得去找!简单吃苹果的一件事,不同养生保健书中说法不同,一会儿说“吃苹果要削皮”,一会又强调“吃苹果不削皮”等,造成众说纷纭、互相矛盾的局面,这与丢失了养生的根、迷失了养生的大道有关。
      对于中华养生学来说,其内容绝非幻想与虚假,表象上它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结构,以及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但在背后,则隐藏着生命的永恒模式,要寻找这种永恒的模式,必须沿着一条正确的方向找一个可以实实在在能走的“道”。   
      假如说《周易》试图从理念上告诉我们关于生命本质的各种可能性,让我们从符号和寓言的角度感悟生命的大道,理解并战胜时间,那么儒家、道家、医家以及禅宗也许在试图给我们以更多操作平面的东西,让我们将自己的身体视作那无限的迷宫,以内炼的药物(元精元神)与外求的药物(草木虫石),去探寻自我能量提升的任何可能性,挖掘其无限的创造性,直至人类重返生命的伊甸园。这应该就是养生的根、养生的道。
      养生需要去找到根,养生还得要追寻梦想,做这个寻根追梦的事情是一个过程,走在这个过程里,就会发现人性的伟大,发现生命的美丽,也会发现生活的情趣,这就是“文化”。有了“文化”的滋养,养生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
      《修心养生》为读者提供了解传统养生文化方面的便捷途径,张其成教授对传统养生作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使传统养生内容变得清晰明朗,易懂易学。张教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蕴涵的修养和悟性,是这本书编写的前提。张其成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是新安名医“张一帖”的第十五代传人,幼承庭训,先后随高道、禅师修习道、佛,曾求学于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洪图,更是中国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再传弟子,其研究范围宽广,涉及到易、道、佛、儒等领域,尤其是他在易经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奠定了他融合传统文化、中医及中国哲学基础,使“国学养生”得以体系化,累积了他跨领域综合全方位“生命学”的实力,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读者。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养生书籍中,《修心养生》犹如当代养生领域的天籁之音,既得传统养生文化之精髓,又得传统养生之真趣,诚为难得。笔者相信读完《修心养生》一书后,在得到中华养生大道,让你在修心开智的同时,也能收获到经历一次传统文化之旅所带来的那份喜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