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戴慎 章茂森:实施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定位的策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南京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面临“十一五”规划,各中医高等院校纷纷再谋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特别是1995年以后由于增设非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 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面临“十一五”规划,各中医高等院校纷纷再谋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特别是1995年以后由于增设非中医药类专业,相当一部分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从单一的中医中药院校向以中医药学科为基础、多学科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转变。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更明确提出要把院校办成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院校。   我校从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中医药学术特点和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实际出发,对实现以中医药为主体,理、工、经、管、文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研究教学型或教学型特质的办学定位进行战略性研究,提出首先构建中医药为主体,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及形成研究教学型或教学型特质三大平台,并研究论证建立在这三大平台上的多元化、多层次考量论证指标体系。   一、构建中医药为主体的平台   1.构建中医药为主体平台,首先要保持中医药在多学科协调发展中的规模、结构、质量、学术地位份额的主体地位。高等中医教育应继续保持精英教育的特质,形成高层次、高素质,与社会需求保持适度数量关系的办学规模。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主要应凸现在结构、质量和学术地位所占的份额上。   在中医高等院校中,中医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设置和发展应该围绕支撑中医药这个主体,中医药学科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科构架中的核心,是中医药院校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毕竟不是综合性大学,中医药学科以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基础、学术环境等因素使其本身的发展潜力有限,中医药高等院校中非中医药学科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赖以中医药学科。   2.中医药为主体是贯穿多学科协调发展,建设有研究教学型特质的中医药大学的轴心。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文化交流职能,主动适应社会对中医药科学新的需求,在稳步推进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其他学科门类的学术交叉、交融,积极主动适时调整办学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如今独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都已不同程度地由单一的医学门类涉足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等多个门类。在多学科协调发展中,只有始终贯彻坚持中医药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其他学科之间有序健康良性发展。   二、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平台   1.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平台,必须处理好理、工、经、管、文、教育等学科与中医药主体地位之间的协调以及理、工、经、管、文、教育等学科之间的协调。在这两个协调中必须基于中医药学科自身内在的学术特征,主要包括理论体系、思维模式、研究方法、文化背景等等。中医药学在其形成的历史长河中,凸现着它的人文背景,医文哲三位一体的特征。人文学科是中医药学的“合理内核”,中医药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超越技术手段的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打下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烙印,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把人、自然、社会视为统一体。正是由于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理应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强化人文学科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学术发展中“有所为”。   自然科学又是中医药的“基本内核”,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日新月异的自然科学的支撑。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中医药科研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和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我所用、为我服务,才能使中医药学的发展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学发展”。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在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中应构建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化手段平台,加强与自然科学领军团队的合作,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术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   2.实施学科、课程分类指导,分层建设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抓手。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学科建设,显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创新能力;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显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能力。不同院校应该针对自身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按照学科的性质,与中医药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本领域内的地位进行学科、课程分类指导,分层建设,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格局。   中医药高等院校在新办非中医药类专业时尤其要注意学科、课程分类指导,分层建设,通过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在充分利用已有优势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办学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构建建设研究教学型特质院校平台   1.评定一所院校是否具有研究教学型特质,其主要着眼点在于科研水平、科研力量与科研能力以及研究生教育所占的份额,所以加强科学研究是建设具有研究教学型特质院校的首要途径。   自2002年起,经统计公布的中国普通本科大学中研究教学型大学2002年93所,2003年80所,2004年77所,2005年100所,2006年93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进入研究教学型大学排行榜的院校始终在2所左右。从数字变化来看,研究教学型大学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同时也表明中医药院校进入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路还很艰巨。   2.从人才培养的层次上来看,按照通行的说法,“研究教学型”大学要求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比例是4︰1到3︰1。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进程中务必要控制本科生招生规模,注意与硕、博研究生之间的比例,逐步将院校教育教学保持本科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向硕、博研究生层次转移。同时在培养方式、质量控制、过程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建立,科研方法的训练,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历经50年后的一个重大转变,举足轻重。教育改革研究先行,教育改革实践必须理性地进行“研究性探索”,防止“盲目性摸索”,尤其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加强政策策略研究,强化发展规划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使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中医药高等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